星星之火

文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天地。试着迈开脚步跨入,用心去体验,领悟,经历。

版权所有,如要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正文

同学聚会

(2016-07-21 13:08:40) 下一个

同学聚会

L市第一高级中学六六届高三(1)班同学聚会。由市一中的老师吴雅丽等三人发起。吴老师早已退休,但现在还担任着市高级中学教师退休协会的主席,手中自然就有了那么点便利,点了一个L市著名饭店的大包间,饭店允诺他们可以用一个下午。

 

高三(1)班原有40位同学,大多数是那时代的佼佼者,按老例是要争取上全国一流大学的,可国家发生了巨变,诞生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由此他们的人生命运也随之改变。甭提上一流大学,班上所有的同学无一人能继续深造,农村的同学自然而然回农村,城里的同学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新颖号召,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当时班里有三位杰出人物,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小将,造反派的头头,夺权后被结合进了市级领导班子, 成为全市人民的领导。同学们想当然,认为他们可以不需上山下乡。谁知中央什么新指示,一下子他们都有了问题,三人光辉的政治前途,瞬间统统夭折。所幸的是三人都未坐班房,随大流也下乡插队。就这样,殊途同归,全班40位同学先后都走了一条路,奔向一样的光明目标,到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岁月无声,近十年的风吹雨打,城里的同学并没有学会种地,辗转借用不同的手段,将决定命运的户口又调回了L市。不过,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他们职业的五花八门:有工人,营业员,管理员,还有人开马自达等等。有意思的是:班里40位同学,有17人做了专门育人的教师,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学校:有屈教于幼儿园小学的,也有育教于初中的,只有三位终于进了一中母校。这三位老师,就是高三(2)班的精英了,也是这次聚会的组织者。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同学聚会能聚出什么呢? 何况聚会的都是七十古稀的老人, 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是,大家都退休了,无工作羁绊,又不愁吃穿,时间又多的是,自然而然就想到老同学聚会,为的是抒情,为的是炫耀, 为的是打发时间。这怕也是现今社会上同学聚会成风的原因。人人都聚,你不聚似乎落后于潮流。也就是花一点钱,找一点有意义的事来做做。人生走到这时候,宝贵的财富就是回忆,大家聚在一起回首往事,是一桩美差。有人说,人老心不老。身体虽已是枯枝败叶,可灵魂却越发升华,若能在老同学面前摆摆各自的贡献谱,心灵也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况且走到人生的边缘,一辈子图来的悲伤,遗憾,也要找寻一个释放的管口,发发积蓄多年的满腹牢骚,聚会正是理想的地方。

 

或许是同学中当老师的多,对老师的感情不一般,聚会还邀请了当时教授他们课程的5位在世的老师。学生已经70古稀,老师有的是90高龄。在老师面前,这些学生忽然地小了,像乖孩子一样,规规矩矩,围着老师团团转,执弟子之礼,让座,端茶,人人争献殷勤。这样的尊师举止连古稀的同学自己都感觉有点不自然,因为有五十年前文革造反时的情景相比拟,同是一批人,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是鞭子,打骂,游街, 戴高帽子,跪长板凳,剃阴阳头。

 

整十二点,聚会开始,照例是讲话。请老师先讲,尊师嘛! 老师们都老掉了牙了,就算不糊涂,记忆也早已模糊。搜肠刮肚地想,也不可能想出什么师生情谊之例,甚至大多数同学的名字都记不周全。若论记得的往事,那倒也有,还是刻骨铭心,就是文革时同学们斗争老师的场景,偏这又是不能讲的。老师们这点胸襟还是有的,发言的时候,都是涛涛不绝,好话连篇,不愧是做老师的,把个嘴皮子炼的炉火纯青,交口称赞同学在校时的表现,学习怎么努力,态度怎么认真,怎样的尊敬老师,怎样的热爱劳动,虽是套话,却套的合适。五位老师,每人都来一番,指着学生们进行表扬,表扬到的同学心满意足,没被表扬到的期待下一个会提到自己。同学们此刻真的感觉时光倒流,回到了年青时的教室,个个鸦雀无声,静坐聆听。

 

轮到学生讲话了,也不外乎感谢老师的培养,教育。言语之中暗示: 我们能发荣滋长,畅茂条达都是老师的功劳,其实这一套正是生活中常有的虚伪之举。细论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才,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社会一员。不过,发言的那一时刻,平凡人大多也会变得不平凡,出口成章,所讲都是夸张的话,抬举人的话,满口的赞誉,说得老师个个脸上荡漾笑意,返老还童。

 

发言结束,接下来顺理成章就是吃饭。来参加聚会的同学挤挤凑凑,坐了三桌,围成一个大园型。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身体就像一台老掉了牙的机器,有了这样那样的故障,没有人能吃酒。可是没有酒哪成聚会?吴老师还是拿了三瓶茅台,茅台的诱惑力太大了,终于有勇夫端起了酒杯。

 

酒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大家的情绪逐渐高涨,表面的文章不用做了,开始倾吐内心的真言。同学郭学敏一杯酒下肚,脸色微红,又一杯痛饮,眼泪就掉了下来。他支吾着自语:“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我一定会上一个一流大学,清华,北大不能去,南大,浙大还是可能的。”---“想想自己这辈子,就是一个高中生,心里憋屈的慌!”他的泪流下了面颊,像小溪淌水,甚是楚楚可怜。

 

就这点,老师们心里是明白的。当年,郭学敏的学习成绩是多么出类拔萃,学校哪一位老师不看好他,是清华的料子。文化大革命来了,大学不招生了,他下乡了。是文革把他耽误了,可老师们不敢说,他们的脑子老了,还停留在文革时期,害怕哪一句话说的不好,将来上纲上线,惹火上身。

 

同学们也没有人劝慰,大家心里都有苦水,是文革将他们都送下了乡。六六届老高三,哪一个不是莘莘学子,各人寒窗苦读十几年,前途就在眼前,一夜之间,天地翻转,他们变成了知识青年,要下农村,接受不识一字的贫下中农再教育。

 

人会拼命适应环境,那是生存的本能。到了农村,同学们不得不下田,割麦,插秧,薅草,挑粪,一天一天的熬着,经受锻炼。大概因为他们是高中生,在农村是稀有的知识分子,同学中有几位头脑灵活者就做了民办教师,又有人做了代课教师,先小学,后中学;民办又转成了公办;然后一级一级的调动,大队调乡镇,乡镇调L市,非重点调重点中学,有些中途就熄火了,有些却不停奋斗,最后调到了高中的母校。七转八转,L市就是一个历史的大转盘,转眼,他们的一辈子就转到头了。

 

聚会静息,没有人接郭学敏的话题,一嘴一用,大家的嘴巴都在忙于吃菜,头脑里七回旋八转弯,在总结自己这一辈子,都感到委屈,都感到气闷,痛心入骨,悲不自胜。

 

包间的气氛太压抑了,老师们不知谈什么,坐不住了,站起来要告辞,说年纪大了,不能坐得太久。

 

送走了老师们,同学们又叙。不知是哪一位引头,大家到底控制不住了。人人在诉苦,诉说艰难,诉说他们这一代人遇上了太多难以想象,标新立异的新生事物,最后上山下乡,学业不得不终止。未能有机会做教师的,好不容易挨到招工进城,没干二年,又下岗失业。现在就是退休金那么一点钱,生活虽不用愁,但也不富裕。和改革开放的暴发户相比,他们这群知识青年就是穷人。可气的是,有那么几个暴发户居然是一字不识的大文盲,实在让人鸣不平,大家说的吐沫星直溅,愤愤不平。

 

“比比张得六, 你们幸运多了”。同学李超-超子大声震住了大家的话头,面色严峻,环视一圈学友们,徐徐斟了满满的一杯酒,举起了酒杯,仰望着屋顶,沉寂了半响,凄切地说:“这杯酒, 我敬张得六,得六,你走了十年了,我惦记你!你在那边好好安息!”说完,庄重地将酒撒在了地上。

 

像有一根无形的线,拉扯着大家的思路,似乎人人的眼前都浮起了同学张得六的形象,那个聪明,帅气的小伙子。

 

“超子,你和张得六的关系最好,说给我们听听,我们对他的死一无所知,他怎么就死了呢?”吴老师说。

 

关心同学是天性,特别是在同学聚会时,全班40位同学,只有得六去世了。虽然大家都在L市,一毕业,大家就散了。大多数同学先后只知道张得六死了,到底怎么回事却不甚了了。

 

“张得六成绩如何?不比你差吧?”超子质问郭学敏。确实,张得六的成绩和郭学敏伯仲之间,郭学敏无语。

 

“他的父亲是L市委的书记,第一把手,在我们班的老爹中,官是最大的吧?”超子提高嗓门,用眼神挨个质问着大家,情绪有点激动。

 

超子又满满的自斟了一杯酒,一口干了,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毛主席号召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得六就批判他的爹,和他的爹划清界线。他是那么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多么单纯的一个青年!他后来常来我家。他说,人要表里如一,他最痛恨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人。”

 

“上山下乡时,多少人削尖脑袋想当兵,以逃避上山下乡。而得六,却拒绝了父亲战友帮他联系的当兵名额,坚决要求插队。”

 

“插队后不久,父亲就官复原职。得六多次拒绝他父亲的帮助,要扎根农村一辈子,坚决地在美丽的泥里滚。直到有一天,他爬不起来了。他被诊断患了肝炎,脸蜡黄蜡黄,贫下中农把他抬进了城里”。

 

“得六还是逃脱不了他的父亲,无奈回到了父亲的家中。遗憾的是,文革后期,母亲不知为何投河自尽。得六对他的母亲是有感情的,为此,迁怒于父亲,甚至不愿理睬他父亲。病退后,拖着一个有病的躯体,到处找工作,频频无门。最后还是父亲背着他托人安排,他做了纺织一厂的图书管理员。

 

说到这里,超子一脸无助的表情,仿佛他就是得六。

 

“工作有了,得六又离开了父亲的家。他租了一间房子,一个人住。他迷上了围棋,除工作以外时间,都是和一群棋友下棋。他的家脏得我都无处落脚,他的衬衣可以一年不洗。我看着不行,张罗着要给他找一个老婆,帮他介绍了无数个,都谈不成,都是女的不愿要他。四十岁那年,我帮她介绍一个农村的二妹子,人家年轻,能干,一进城,就帮他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二个月后, 我想着,大概谈的差不多了,该张罗给他办婚事了。去得六家一看,就得六一人在家,那女的走了。我气愤的问得六怎么回事,得六也说不出来。我无言了,得六却对我讲: ‘你能不能去跟她说说,既然不谈了,来我家吃饭就算了,但我曾经请她吃过二次冰淇淋,带她看过一次电影,叫她将钱退给我。’我听了实在哭笑不得。”

 

“我彻底的死心了,再也不提帮他介绍对象的事,只是常去看看他,带点我老婆做的菜。一次我去他家,正赶上一帮子棋友在他家下棋。他用水煮了一条鱼,一个人津津有味的吃着,他吃的非常有技巧,吃完时,一副鱼骨头像是一副精心制作的鱼骨标本。他捧着他的杰作,挨个跟棋友们炫耀,那真心的喜乐和十分满足的样子,就像实现了他作科学家的远大理想。”

 

超子的脸上布满了笑容,不知是笑他的同学痴人做梦,还是笑自己明了知己人的心意。

 

“他的围棋下的不错,他的聪明劲都表现在他的围棋棋技上了。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学习下棋了,得六特别的愿意教我,我们俩常常对弈。时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我记得那是个大雨倾盆的天,我和得六正在酣战,有人来报,他的父亲去世了。我看到,得六的身子在抖。追悼会那天,我见到了得六的后母和他的弟弟,听讲还是拖油瓶。得六的父亲将一切财产都留给了小老婆,得六什么都没有。这也难怪,得六平时根本不和父亲来往,他一直记着文革开始时,他父亲就是毛主席说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坏人。他不知道这个世道是会变的,人的面貌也会随世道而变,昨天是坏人,今天可能是好人。他只有一根筋,信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屑和父亲来往,更不看重父亲的任何财产,是真正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超子的话让大家不由想起文化大革命的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歌曲在每一位同学心中回荡, 别是一番滋味。

 

忽然, 超子的牙咬得嘎嘣嘎嘣响,说“有时,我真恨得六的骨头太硬,不识人间烟火,自己省的要命,却假充大公鸡,不要父亲一分钱。说什么要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的父亲也真是个好父亲,任凭得六过自己的日子,死后财产也未留给他,也可能是留了,而得六不要,也未可知。”

 

“追悼会那天,得六去了,他一滴眼泪未掉,像一个木头人一样,跟大家走场子,后母也没有和他说话,他就是一个爹不疼,娘不要的弃子。”

 

“不久,得六生病住院了,他有肝炎,经常住院。那是个酷寒的冬天,刺骨的冷。我上班很累,但好像有一个声音总是在耳边在呼唤我,于是我勉强自己,坚持去人民医院看他。一路上呼啸的疾风狂躁的卷,要卷走我的鼻子耳朵,卷走一切生命不可缺少的美的东西。我费力地踏着自行车,大地荒凉,树枝光秃秃的伸长,像来勾魂的鬼在街道的二侧张牙舞爪。”

 

“他躺在病床上,人已瘦成了皮包骨头,死灰的脸上有二个深陷的眼窟窿,看到我,漠然的眼神好像才泛点光。医院诊断是肝癌,要不久于人世。得六没有任何亲戚,医生只有将病情告诉了他。得六知道,他的日子不多了。看到我,他急急地对我说: ‘你来的正好,我盼着你呢!明天我准备出院,你能来帮我吗?我的房子已经交出去了,没有地方住,我跟我的那位弟弟说了,要在他家随便找一个地方让我权且住几日,好在我也住不长。’

 

“我有点惊喜,要出院;忽然又有点要掉流泪,日子不长。我明白了,沉默了半响,才问道:‘你和你那弟弟素无来往,他怎会同意?’”

 

“‘这些年,我省吃俭用,存有五千五百多元的存款,全给了他。现在的人啊,认得的就是钱。---其实,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亲情存在。’得六激动了,‘我这辈子,恐怕只有你知道我,应该算个好人吧,好人就是这样的下场!孤家寡人!我的学业不错吧?废纸一张!我算明白了,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我这个知识青年,今天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只剩下这将死的皮囊’”。

 

“‘可我不后悔,我活得正直,认真,有尊严,有骨气。人生自古谁无死,愿留清白在人间。’”

 

“超子的头昂了起来。看得出来,那是费尽了他全身的血气精华才支撑住的一个头颅,一颗心。”

 

“我真想对得六说: ‘住到我家去,你的钱我分文不要,都送给你的弟弟。’可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我怕我的老婆不会同意。你们说说,此时我还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

 

超子显得很颓废,吴老师递给他一杯水,超子喝了一口,缓过了气,继续讲下去。

 

“得六出院了,我帮他结账,送他到他弟弟家。 他弟弟家很大,大概是老爸的房子。他弟弟将得六安排在他家的车库里,临时铺了一张小床,还大言不惭地说地对我说:‘快死的人了,不能住在家里, 会不吉利。’车库大门敞开,我搀扶着得六进去,他一头倒在床上,仿佛认定这就是他的归属。厉风连同枯叶一起吹了进来,在床脚被堵住了,打个旋转,将床围住了,整个床行同在露天之下。嘎的一声,车库的门缓缓关上,吱吱的发出敲丧钟的声音。车库没有一页窗户,关上门,里面顿时昏暗,恰似瞬间掉进一个阴凝冰坚的地狱。那凛冽的寒风从车库的门隙里毫不留情的吹进来,刺进了骨髓,寒进了心。我连连的抽着噤,得六一言不语,直挺挺的躺在床上。”

 

“那二天我刚好有点事,好像是第三天才得空打算去看得六,路上碰到他弟弟,问他,回答,‘死了, 火化了’。我惊讶至极,又平淡至极,我本料定如此的。得六去世了,孤零零地走了,像孔乙己一样,悄然死了,肯定死了,无声无息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我问到底是哪天火化的, 他弟弟却答前天,大前天, 忘记了。我又责怪他弟弟,为什么火化时不通知我,好多的棋友都还在问我关于得六的情况,可他弟弟却说,他不想大张旗鼓的给得六办丧事,毕竟不是亲兄弟,死了,一个电话,送去烧了。”

 

“‘那骨灰呢?’我急切的想知道。‘撒在长江里了,一了百了。’他弟弟一边回答,一边远离我而去。”

“好一个一了百了!”

 

超子讲完了,眼睛边浸有泪花。大家一言不发。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有怨言的也都息了口。聚会的组织者本来还想利用同学会来炫耀一下,家庭不错,生活不愁,有孙子,有房子,还有车子,人生的追求不就是这些吗?差不多都实现了。可得六的事让人的心境都变得沉重起来,没有勇气再唠叨自己的长处,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生活的体面?

 

“郭学敏站了起来,严肃的说:‘曾记否,文革时,我这个商人的儿子,曾是挨整的狗仔子。而得六呢,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儿子,本和我是同类人,可他积极造他父亲的反,一直走在运动的前列, 是运动的宠儿。如今,我还活蹦蹦的站在这儿,得六却是未结婚,无子嗣,早所有的同学而先走一步。我甚为得六惋惜。他的一生太透明,像一塘清水,清澈见底。同学们羡慕的,称许的,他都背道而驰,他勇敢地走自己选择的路,我敬佩他。’停顿了一下,他话峰一转,由感慨到迷茫,说‘唉,这么多年来,我怕是白活了,越活越糊涂,你们谁能告诉我,得六的所作是对还是错?’”

 

无人回答。

 

吴老师看出来,有同学答案在胸,她也同意,得六走过的不过是一个失败的人生,他只是社会一个无畏的牺牲品。可不知为什么,吴老师心里又实在钦佩张得六,他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他认为对的事,就坚持去做,不惜代价,甚至赔上自己的性命,这是什么作为,是英雄的作为。再想想自己这些活着的人,有时明知是不对的事, 却常常迫于环境,身不由己地去做。吴老师感到惭愧,根本不愿将自己这内心想法讲出来。

 

其他同学也保持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终于有人提议:同学之间要多走动,如若有任何同学需要帮助,请互通信息,大家必须互相照顾,不要再出现像得六这样,死得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连送都没有送一程。提议获全体通过,因为每一个人内心都不愿做得六,走的那天那么的孤单!

 

同学情,就此体现。这也是这次聚会的最大收获。

 

 

本文纯属虚构。版权所有,若要转载,须得作者同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jinli007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是高三(1)班,(2)是笔误。谢谢!
appaloosa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故事。
顺藤摸瓜地找到你家,又读了一个“美味河豚”的故事。
希望楼主继续努力。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1。老师都走了,。。。吴老师看出来了???
2。重点高中高三毕业生一个出类拔萃的没有?
怎么的77级上大学的应该有几个。
blueflame 回复 悄悄话 聚什么聚,太压抑
polar_bear 回复 悄悄话 真会编,也能编。有个小问题,开篇说高三(1)班,第三段末了都成了高三(2)班的精英了是怎么回事儿?跑题了吗?
jinli007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各位的评论,我写得不好。但我认为写文章最好要有社会生活的支撑,张得六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也许他在现代人的心中,就是一个傻瓜。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张得六是党教育出来的无脑人
terryu168 回复 悄悄话 我看也是虚构,生活里没有这种人的。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感动了半天,最后一句,原来是虚构的。浪费感情。
时分秒 回复 悄悄话 文笔不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