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观潮

瞅瞅中国,看看世界
正文

要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需要胸襟开阔

(2015-11-25 08:04:05) 下一个

要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需要胸襟开阔

 

 

小的时候听评书,读各种书籍,看电影电视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国家饱受磨难和痛苦;各种信息都提醒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印象中过去的这几十年中,中国人咬紧牙关,一项一项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印象最深的是体育,军事和经济上的奋进和赶超。体育方面,八十年代各种故事和电影电视中都是我们不服气洋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而奋起抗争,于是我们从排球,围棋,羽毛球,长跑等方面向世界最高水平发起冲击,到了九十年代和2000年代中国则频频飞跃,直至举办奥运会和问鼎金牌霸主。军队武器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记得八十年代除有震慑力的二炮外,只有落后的歼8-2战机,T-69坦克,海军装备则不值一提,根本无法与世界一流国家装备比较;而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三十年后,歼20 和歼35这种世界最高等级的战机也在开发中,海军装备上已可以称西太平洋第一舰队,陆军T99列装,军事指挥电子信息化,等等。经济上则取得了震撼世界的成就,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对于很多领域,我们都在想:哪一天啊,我们能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好了,然而奇迹发生的超乎我们大多人的想象,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我们可以说已经是世界经济霸主之一了,农业规模第一,超过第二名美国两倍;制造业更夸张,中国称得上当之无愧的王中之王,中国一国制造的产品数量差不多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金融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规模上与美国已经相距不远了。现在每年上亿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出没,这次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来了。

 

于是现在,你可以看到日本报纸用七十年前中国人谈到他们的口吻说:反对中华帝国主义!连众多美国人都经常带着既敬畏又不知所措地谈起中国,甚至有美国精英提醒美国人,“当不久之后,中国GDP两倍于美国人时,我们应当怎么办?”

 

如何从当年每个列强都要咬一口的东亚病夫到了今天让许多国家敬畏的“中华帝国”?总结一百七十五年历史,大概原因有六:巨大痛苦和磨难激发民族救亡图存的潜能,祖先留下的巨大领土人口和大规模的精英阶层准备了基础,向西方各种先进方法的学习和偿试提供了出路,对领导人的更优选择解决了过去一家一姓的局限,国家的统一独立和对传统文化的革命为市场经济准备了条件,市场化形成了经济领域的择优机制。

 

如今中国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就是我们已经不是那个被人任意欺辱的东亚病夫了,而是一个令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的伟大民族,一个准备中的世界领导者。我们准备好了吗,包括我们的心态?

 

 

海纳百川,故能为大,伟大的民族也罢,世界的领导者也罢,首先要需要胸襟开阔--胸襟开阔核心是“对内兼容,对外开外”。

 

 

 

胸襟开阔,可以向大唐王朝学习。

我们可以首先向历史学习,中国朝代中凡是伟大的,都是胸襟开阔的。

遥想中华史上巅峰--唐朝,就是开放社会,类似今日美国--言论开放。当政者,从谏如流,终唐一朝很少人因言获得罪,人们敢想敢干,思想自由,言论开放(许多情况下有人骂了皇上,人主也只是一笑而过);人才选择五湖四海,不仅在本国本族之内选贤与能,而且最高级别的文官和武将当中外族人乃至敌国人比比皆是,如同今日我们可以请克林顿当总理;文化兼容并包,将许多外国宗教引入,例如南亚的佛教引入中华与儒道并列,并使得佛教在中华发扬光大。

 

近日“妄议中央”提法很值得讨论,可以理解中央实际上是想说,既定政策(或者大政方针)不容动摇,党员干部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中央大政决而不行或执行不力,影响中央权威,这是可以理解的;只须说:就大政方针,“统一思想和言行”。但是“妄议中央”之类的提法非常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从字面理解打击面过大,显得非常狭隘,这个表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类似“妄议朝庭”和“妄议朝政”之类的提法。因为类似提法即使翻开25史,也只有那些不太开明的时期才会出现的字眼。从此能看出朝中无人,中央领导层手下人才不够,才会给领导出这种主意。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开放的用人政策,才能使得人才济济,从而提高执政水平。

 

建立“对内包容”机制是走向世界领导者的前提条件,如果连自己内部都容不下,如何可以容得下差异性更大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当今中国社会多元,思想多样,立场众多,人才济济,对于国家正是兼容并包的良机,不仅经济武力强大,也完全可以开创一个崭新的全面的盛世,创造远超过去的思想文化,领导世界文明。

 

胸襟开阔,可以向蒙古帝国学习。

有人以为蒙古帝国无非是铁骑野蛮人,其实不简单如此,蒙古人以一百多万人就建立和统治史上最大帝国,在700年前就已经成功的实施了“一带一路”(我们今天的只是山寨版)。他们不象宋后汉人整日里在那儿寻章摘句,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和小聪明,以及天天在那里内耗。他们的文化是开放的,民族是进取的,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想象力,绝不仅仅是创立了不亚于现代跨国公司的高效的军民一体的组织形式,简洁高效的扩张和军事策略,更可贵的是他们可以容纳横跨亚欧上百民族的文化,兼有萨满教,穆斯林,基督教,儒教等几十个宗教信仰,他们的高层中有各族人担当重要领导角色,他们建立了在帝国全境的白银的货币体系和最早的央行体系,他们用法律建立了巨大的商业信用体系,他们建设了横贯亚欧非常高效的道路体系以及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海上货运通道,极大加快了商业和货物流通速度和效率,等等,可以说是全球化第一国。

对待这些历史,要真正研究蒙古等成功的地方和我们的不足。至少有两点可以反思:一是要反思历史,不能象很多国人不反思我们被征服的原因,只用一个阿Q的办法面对这个历史:他们征服了我们,所以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他们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了,他们的光荣就是我们的光荣,代表着我们曾经征服了世界,然后就完了。二是要反思现状,了解建立世界领导力需要的世界眼光,并且有建立世界治理架构的战略和准备,例如,包括价值观等文明的软实力如果不到位,别人不服你当老大。如同现在中国在世界的扩张的外交困境--我们现在象暴发户一样仅靠撒钱收买世界各国的方式是不能持久的(别人心不服,给钱的时候亲我们,但转过脸就不认中国了)。

 

胸襟开阔,可以向日本学习

要保持自我批判精神,自卑和怯懦的人一般都害怕批评,经常一触即跳。只有自信勇敢的人和民族才能勇于承认不足,要以别人为师甚至强敌为师。这点要向日本的学习,日本人只要是强者的就学,中国优秀就向中国学习,欧洲强盛就向欧洲学习,被美国人打败了就向美国学习。

现在的抗日神剧都是瞎编的,都是鸦片烟。如果在抗战时中国人的表现都如剧上所演,1940年中国人自己就可以占领东京,不用等美苏参战了。世界两大民族盛产了最多的二战神剧:一个是在美国参战前国土沦丧70%的中国;另外一个就是与德国开战一个多月就投降的法国,戴高乐事后曾很悲哀的说了一句话,大意是“4000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可是你可以看到多少法国电影电视作品中“法国英雄”如何戏弄和痛击蠢笨的德军。自我麻痹和欺骗是懦夫的行为,为害很深,会让国民如义和团一样盲目冲动起来,同时却忘记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又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在真正战斗时一触即溃。在侵华战争中,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常常是以十倍的兵力望风而逃(最近,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许多历史翻了出来,对此要一分为二:一不能抹杀国民党抗战功绩,二要审慎研究他们讲的“历史”,国民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毒害,战争中吹牛虚报是其本色,看他们的许多战报不亚于抗日神剧)。

相反我们看日本的表现:近代以来日本民族虽然深深看不起中国人,但他们实事求是,尊重强者和英雄。但是一九四零年在中国湖北战场上,两名日军用剌刀和子弹杀死国军大将张自忠,当获悉死者身份后,立即「啪」地立正向遗体行礼。后来,日军为张自忠厚葬。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由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我讲这个故事并非说日本人对中国人好,而是说只有实事求是和尊重英雄的民族才能培育务实精神和实干英雄,才能在真正斗争胜出。相反只有在精神鸦片中才敢幻想勇敢和胜利的人们,在战斗中一定是不堪一击的。我们在控诉日本人上下都去参拜“靖国神社”时,也要反思一下,我们是怎么对待自己国家牺牲的英雄的--我们去给他们扫墓参拜了?我是民族主义者,但不支持爱国就只能说中国的好,我们做得都是好的,只要有人批判我们不好的地方就把他当成卖国贼;相反,诚意的批判远胜过无视真相的颂扬。概括下来就是子不嫌母丑,但不能指丑为美,指鹿为马。

 

胸襟开阔,可以向基督文明学习

要借鉴基督教文明是追求绝对真理的精神。

当我们观察统治我们中国的儒家与西方基督教的不同时,你会发现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中国人只关心人和人之间的道理,对于人之外的东西也只关心能否被人用,所有的标准都是人的需要和感受,而缺少真理的独立性(这里是指只关心人之间的利害和感受,没有客观真理标准),缺少科学精神。而孔子的学说更是建立在三纲五常这些完全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学问中,加之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其进行加工,使其为巩固自己统治服务,儒教早已经彻底变成了皇权官国的社会统治术了。

而基督教强调的是每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而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某种角度上来说,在现代基督教中,跟随的上帝习惯变成了对客观真理的追求的传统,它可以敬畏客观真理超过了人际关系的利益和感受,这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源泉。虽然经过五四后一百年来的科学和民主的洗礼,很多中国人已经建立了科学观念;但是在中国社会的很大层面上讲,客观真理的理念还是远远不如传统儒教观念影响大。当然我也不是全盘否定儒学,对待儒学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主要是否定它作为专治统治工具的方面,以及它限制客观真理和创新开拓的方面。

 

胸襟开阔,向世界各国学习,向现代科技学习。

继续一百多年来以世界优秀文明为师的进程,向世界各国学习,凡是优秀的我们都可以拿来,这是我们一百多年来总结下来的成功经验。世界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今天和明天会大超过我们和我们祖先过去的经验,必须要始终有开放的心态走出去,优秀文明为师,追随科技革命的步伐,要广泛接受外来人才。有人说我们今天已经很强大了,我引用师说中的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们要有胸怀海纳百川,才能创造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

 

胸襟开阔,要终结传统官国文化

三千年中国都一直呈现着政治大于经济和文化的局面,所以政治的好坏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人用一百年的历史走出了皇权的历史,但是官国仍然顽固横亘在中华大地上。中国人和中国领导人要适时恰当地进行政治改革,这无关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也无关全盘西化的问题,而是继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人民共和国的精神,彻底终结这种落后于时代的,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并且已经腐朽了的传统政治文化。

 

世界未来的领导者,中国人和中国领导人,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首先从胸襟开阔开始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别自嗨了。还胸襟,党史敢说真话吗?算是比较成功的奴隶社会吧。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对待日本,不少中国人掺杂了太多感情,使自己裹足不前。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仇人身上的优点也是可以学的吧!?"

----很多国人总是因人废事、因人废论、因人废行。做不到“则其善者而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近日“妄议中央”提法很值得讨论,可以理解中央实际上是想说,既定政策(或者大政方针)不容动摇,党员干部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中央大政决而不行或执行不力,影响中央权威,这是可以理解的;只须说:就大政方针,“统一思想和言行”。但是“妄议中央”之类的提法非常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从字面理解打击面过大,显得非常狭隘,这个表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类似“妄议朝庭”和“妄议朝政”之类的提法。因为类似提法即使翻开25史,也只有那些不太开明的时期才会出现的字眼。从此能看出朝中无人,中央领导层手下人才不够,才会给领导出这种主意。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开放的用人政策,才能使得人才济济,从而提高执政水平。"

----言辞恳切,十分认同。
瀛客 回复 悄悄话 赞成,首先对外开放网禁,对内开放党禁,报禁。
对日本的分析也很到位。对待日本,不少中国人掺杂了太多感情,使自己裹足不前。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仇人身上的优点也是可以学的吧!?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首先要容许国内人士对政府的批评
mamacao 回复 悄悄话 说的有理
小三儿她姐 回复 悄悄话 大顶,强顶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