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世界經濟導報》前高層憶八九憾事:「受苦活着比死更難」 (《明報》,26/05/2014)

(2015-11-11 18:44:20) 下一个
 
 欽本立(右立者)和《世界經濟導報》同事的歷史照片。(資料圖片)
 
 
 《導報》事件發生後,各地掀起了聲援運動,圖為上海聲援示威中打出的「我們都是欽本
 
立」標語。(資料圖片)
 
 
1989年4月25日的一期《世界經濟導報》因刊載了紀念胡耀邦的座談會內容,而遭上海市
 
委叫停發行,在《導報》編輯部拒絕修改內容而導致當期報紙脫刊後,總編欽本立被撤
 
職,當局派出工作組進駐,從而引發軒然大波。(資料圖片)
 

 原《導報》要聞部主任陸一(左)認為,那時的決定其實「不夠聰明」。右為原《導報》編委陳樂波,他曾試圖以對話解決《導報》危機。(明報記者攝)

 
上海社科院大樓,三樓中間位置房間原為《導報》辦公室。(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25年前的這一天是八九民運的轉捩點:《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

明地反對動亂》,上海市委宣布將《世界經濟導報》(簡稱《導報》)總編輯欽本立撤

職,激起學生極大反感,也令運動蔓延至文化界和新聞界。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卻

因此意外上位,並在六四後接任中共總書記。在上海,經歷事件的《導報》當事人覺得,

當時「一口氣咽不下」而選擇「光榮犧牲」,事後回想還是應該妥協,保留發聲平台,委

屈地活着,更需要勇氣。

上海社科院的白色大樓矗立在一個安靜的小院中,西邊三樓就是當年《導報》辦公室。

《導報》當年因組織並報道悼念胡耀邦座談會,遭上海市委審查、整頓,乃至最終停刊

(見表)。

 

盼辦座談解僵局 換來煽動罪入獄

現年65歲、曾任《導報》中國經濟部主任的陳樂波坦言,在《導報》生與死的選擇中,沒

有把「生」看得足夠重要,反而大家都有一種「大不了就把我殺了」的想法,現在回想,

還可以作更多努力,將《導報》保存下來。「我曾經想要組織(導報與市委)對話,但是

最後沒能組織起來」,而派駐《導報》的工作組,本來可以借助他們上傳下達,也未有好

好利用。陳樂波也曾想以對話方式解決上海學潮,提出辦座談會討論政改,勸說人大、政

協,包括民主黨派、工(會)青(聯)婦(聯)團體參與,但提議後來竟被誣衊為「煽動

學生攻擊工青婦」,成為他的罪狀之一,令他入獄8個月。

陳樂波說,如果《導報》當時妥協求存,必然會被指「出賣欽本立」,但「人應該有背上

污名的勇氣」,「人應該可以承受各種委屈,百折不撓,不是像現在一折就撓了」。他還

說,如果讓早期主管《導報》的老報人選擇,經歷過多次政治運動的他們也會妥協,有些

老同事曾被打成右派,流放青海,忍辱負重多年,他們「已經放棄了那種一下子雨過天晴

的想法,有一點點積累就是進步。」

 

昔怕被指叛徒 「應有背污名勇氣」

另一《導報》高層、時任要聞部主任的陸一現年58歲,他也說,現代政治的最高藝術是妥

協,「最艱難的不是死,而是受苦地活着」。回首25年,他感嘆道,「(導報)可以說是

光榮犧牲了,但是很不聰明地做了江(澤民)的墊腳石,我們可以做得更聰明一點……因

為我們的目的不是做烈士,而是推動社會前行」。原在團市委工作的陸一1985年「跳槽」

到《導報》培訓中心,之後步步高升,1988年已經是要聞部主任,獲得當年的上海十佳記

者和好新聞獎,但《導報》事件令他從人生的頂峰跌入低谷,被「記大過」處分,黨籍

「不予登記」(相當於撤銷)。

 

悔成江踏腳石 「目的非做烈士」

在陸一看來,《導報》當年是犯了政治幼稚病,從此失去發聲平台。不僅《導報》,整個

八九民運都是政治幼稚,最終從血的教訓中知道了對方的底線。「無論是趙(紫陽)、李

(鵬)、還是學生上台,老百姓也一樣受苦。只不過趙會允許大家多說話,氣順一點和不

順一點的區別。」

「當時沒有改革的微觀基礎。老百姓的權利意識,權力制衡,現代企業制度,這些概念都

沒有。」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當時淮海路上全是示威者,但在轉彎街角,一間米舖放

開(即無需糧票)賣大米,吸引大批市民排隊購買。「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但並不等於

他們沒有意見,他們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市場改革,支持價格放開。」而未來的改

革,也應該建立在道德重建完成、民眾心智成熟,財產權、公民權利觀念都深入人心的基

礎之上。

明報記者 上海報道

明報網「六四25周年」專輯﹕specials.mingpao.com/June4.htm



 

曾慶紅促刪改 「不可看出市委意見」

【明報專訊】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當天是星期六,按《導報》工作流程,周六完成

付印,出版日期印的是周一,周二上市。陸一說,「當天我在北京,胡德平(胡耀邦長

子)打電話給張偉國(《導報》駐京記者),說我父親去世了」。他出於職業本能致電上

海,得知還未付印,就要求加插一條消息,他口述一條「北京急電」,報道胡耀邦逝世。

 

「昔不干預編務 今大倒退」

陸一回到上海,欽本立告知「偉國那裏有個會,星期四開」,因文字量巨大,要求預留版

面。他說,雖知市委要看清樣,但當無「看完要按他們的意思改好再印」的概念,所以就

按正常流程付印。陸一回憶,當年宣傳部最多只是傳達文件,不會干涉日常編務,也不會

像現時般發出哪條要大做、哪做不能做的具體指令,「所以現在是大倒退」。

周六(4月22日),分管宣傳的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召見欽本立。「曾慶紅是很客氣

的」,據陸一回憶欽本立當年的轉述,曾、欽兩人曾逐版討論,曾提出「有一些文字不是

很妥當」。欽本立好友、前上海市長汪道涵也參與勸說,最終欽同意作出約500字的修

改。但市委書記江澤民夜晚到場時,卻對欽破口大罵,指北京形勢危急,有學生衝擊新華

門,若報道出街會令局勢惡化云云。欽只好當場致電要求暫停發行,但在此之前,部分報

紙已經出街。

 

曾慶紅客氣 江澤民破口大罵

翌日(4月23日),欽本立、陸一和副總編輯朱杏清一起去市委,與曾慶紅、市委宣傳部

長陳至立、副部長龔心瀚討論「善後」。曾仍很客氣,認為若按原計劃刪500字,一對比

就能看出市委意見;龔則稱,若既刪500字、同時抽起正面言論,就看不出市委意見。陸

一提出,鉛字版已拼好,若各版都要改,難保按時出版。曾慶紅強調,脫期或會引發輿論

更大爭議,故應保證按時出版。最後陸一提議,將4個版內容全部改換,改為報道胡耀邦

追悼會,空餘版面以「儲稿」填滿,曾慶紅同意,但在《導報》內激進一派同事堅持下,

最終無法按時出版。

 

激進派拒換版 《導報》終遭整肅

陸一說,若按他意見辦,就不會引發欽本立撤職、最終封報的結果。欽本立撤職後,市委

曾授意朱杏清,讓他主持工作,繼續將《導報》辦下去,也就是說,市委在4月26日後並

不想查封《導報》。但朱杏清繼續「觸線」,例如5月1日將〈紀念五四〉的標題改成〈我

們需要一個自由地講真話的環境〉,觸怒工作組,最終工作組與《導報》無法合作,員工

亦上街參與遊行,《導報》終被停刊。


 

主導封殺 江澤民污點變「政績」

【明報專訊】「關閉《導報》完全是江澤民一手造成。」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八九年

六四前任職《文匯報》駐京記者,也有參加《導報》悼念胡耀邦的座談會。他回憶,當時

未覺得有什麼敏感,他出席、發言都光明正大,結束後還去天安門廣場獻花圈,他也因此

被點名「為日後反革命動亂製造輿論」。

欽本立的撤職導致北京新聞界上街遊行,劉銳紹認為,這只是刺激民運擴大的因素之一,

當時官方每一步行動都激化與學生的矛盾。


陳樂波則認為,江澤民這一招「太笨」,是「過度操作」。「這個政治決定是不是正確,

此一時,彼一時。關的時候可能是最正確的,現在看可能不是最正確了。」陳樂波說,

「六四開槍,關閉導報,這是八九兩大政治污點,開槍他(江澤民)沒資格決定,但關報

紙他是第一責任人,他就被釘在那裏了。」

劉銳紹:江曾不安尋趙求助

在趙紫陽「亞行講話」後,形勢有變。劉銳紹說,江一度因此不安,上京找趙,望協助解

決《導報》事件,但趙說「地方搞出來的事,由地方負責」。不過,5月17日趙辭職,北

京戒嚴,江有如「押中寶」,此後平步青雲。而處理《導報》的曾慶紅、陳至立、龔心瀚

等人,亦一同「雞犬升天」,後來分別官至國家副主席、國務委員和中宣部常務副部長。

 

 

 
上海《世界經濟導報》事件,激怒了新聞界,圖為參加遊行的《人民日報》記者隊伍。
 
(資料圖片)


 

25年前的今天 1989.4.26﹕「四?二六社論」改變學運鬥爭路

【明報專訊】《人民日報》1989年的「四?二六社論」(圖)發表後,學運組織者調整鬥

爭策略。早晨,北高聯發出了改變策略的《新學聯一號令》,提出27日在擁護共產黨的旗

幟下遊行,向全國人民表明,學生的要求不是動亂。北大貼出美國紐約「中國民主團結聯

盟」策劃,于大海、江河、吳牟人、房志遠、李少民、胡平、陳軍、張欣、曹長青、劉曉

波等人聯署的《致中國大學生公開信》。

京公安局下令遊行須申請

北京市公安局公告說,悼念活動已經結束。為維護民主法制和社會安定,遊行示威必須依

北京市相關規定申請,未經許可的非法遊行一律禁止。

北京市委下午召開萬人大會。為貫徹鄧小平指示,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親自處理《世界經

濟導報》事件,親自與該報總編輯欽本立談話,作為《導報》名譽理事長的汪道涵亦一同

規勸欽。由於《導報》拒絕屈服,上海市委決定停止欽本立總編輯職務,向該報派駐工作

小組整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