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文字的标题采用《白人黑人中东人》,主要是我行文标题取舍的习惯方式,其实应该包括在澳洲生活的所有移民,其中还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东南亚人等等。
来到澳洲,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由世界移民所组成的联合国。这样的联合国,不是特指一个仅供各国政府代表开会争论的地方,而是指原各族人们和平共处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方。这样的名词概念差别是巨大的。
社区商场里,各式各样的商品,有着各式各样的文字。美国的火鸡,法国的鹅肝,意大利的通心面条,阿拉伯大饼,韩国泡菜,日本寿司,中国上海的饺子皮,中国广东东莞米粉,中国贵州的老干妈副食品,应有尽有。英文的,阿拉伯文字的,中文的,韩国文字的,日本文字的,也是应有尽有。社区里生活的多数人是什么民族人,这个社区的商场就相对着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字标识着商品的名称。这就是澳洲的社区。换一句话说,如果你看见这个社区商店中文标志多,说明,这个社区的中国人相对也是多一些的。如果这个社区商店标志多是韩国文字,日本文字,阿拉伯文字的话,同理。当然,英文是最具有通用性的。
我认识商场中的许多商品,白菜,萝卜,茄子,西瓜,苹果,明码标价,我根本可以不用去认识它们的英文名字是什么。不用讲价,取了商品,收款员首先对你说英文,How are you,你如果张口说出中文“你好”,她立刻就会自动换成中文说“你好”,多少多少钱,全是用中文。前面的顾客是一位中东人,如果她用阿拉伯语回答收款员时,收款员马上就用同样的阿拉伯语回答她。这样的社区商场收款员的语言能力真是了得,她可以用英语,中文,韩国语,阿拉伯语,日语,也许还有黑人所习惯的语言,回答几乎是所有可能的顾客所提出的任何有关商品收款方面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只有普通生活需求的人,我所接触的社区实际商品交易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也不用语言障碍的。只是,无法开车看英文路标,无法向不懂中文的澳洲人问路,无法听懂电影中的全英文对白,无法参与任何完全由英文语言所构成的相对高层级的社会生活,那是另外的话。
社区里,一般都有邮局。让我感觉意外的是,澳洲邮局竟会是澳洲社区老百姓与澳洲社会唯一的公务联系点。有趣的是,一周五个工作日中,邮局都有人在排队。白人,黑人,中东人,亚洲人,所有的澳洲居民,都在邮局,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他们办护照,办签证,办福利登记,办出生证,办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所要办的所有与社会有关的事,全可以在邮局办理。网上下载相关的表格,按照提示准备所有的文件资料,交上必要的定金,在邮局挂号寄出就行了。邮局给你相关的表格编码,你按照表格编码可以在网上查询政府部门办事的进度。在某某工作日之中,你的事儿就办好了:你的护照,你的签证,你的出生证,你的驾驶证,就通过邮局寄回给你了。老百姓不用为了生活中必须有的证件办理去寻找政府部门了,老百姓不用去请政府办事员吃饭喝茶了,老百姓不用三番四次去政府部门看办事员的脸色了,老百姓要办的事儿,只要在社区邮局排排队就行了。只是,周六周日,邮局不上班;长长的圣诞节期间,邮局也关门休息。多好的邮局员工。
到达澳洲的那几天内,澳大利亚正发生着震惊世界的种族动乱事件。中东移民的阿拉伯青年人,与西欧移民的白人青年们,在海滩上正发生着据说是你死我活的冲突。事发第二天,第三天,当地政府立时通过法律:类似冲突者视为违法,违法者将自行承担法律责任。电视,报纸,立刻家喻户晓。警察日夜值勤到了海滩。海滩从此平静如常。海滩从此平安无事。那天,当我一家人三代人晚上到达邦德海滩的时候,平静的海水,平静的海滩,我找不到任何海滩曾经动乱过的痕迹。看来,政府的有效作为,是社会稳定的第一要素。掌握社会权力的政权机构只是议论而不作为,其实只是向所谓的政客所谓的道德学家提供嘴馋表演的机会,或者说给所谓的无政府主义者所谓的军人提供动作表演的场合,它们与社会民众生活快速稳定是根本无益的。这是一个有着良好法制管理下的社会应该有的政府作为。
澳洲的公路上,夜色下所有的汽车都不开远光灯,只用近光灯照着车前的道路,听说只是宽待对面而来的所有汽车驾驶员或行人的眼睛。所有的道路上,到处都有限速的告示招牌。最高限速一般为110公里,一般限速为60公里、80公里、90公里不等,所有学校有学生经过的路段,绝对都是限速时速在30公里或40公里之间。一路上,我看不到没有不限速的路段。如果前面有超速现场摄影装置的话,一般会在提前200米左右提示开车人:一个巨大的照相机的图案,正发出一道道的无线电台电波。看到这样的提示,我心中只是感到遗憾:目前,中国某些地方某些报纸上正在热衷于争论所谓中国交通警们暗中执法的法律依据!
一位正在悉尼大学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朋友,在有提示某某时间内汽车不能转变的地方,擅自驾车转变了。正好,被执法的澳洲交通警现场捉住。罚款150澳洲元,扣除驾驶员分两分。这被罚款的金额,相当是这位朋友每周住房租金的一倍半。扣除两分驾驶员分值,相当是一年之内,仅有类似五次同样的分值可以被扣除:当驾驶员分值为零的时候,我的朋友在澳洲开车的资格就取消了。这样的话,也许,真会是很麻烦。
感觉上,澳洲悉尼的公路,看上去,全在自然山体中穿行。也许是当年英国移民带来的自然地理概念,整个的悉尼的城市社区全是建设在原有的山势之间,根本看不到什么特别的中国式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中的三通一平某某人移山填海的概念。悉尼歌剧院建设在海边的岩石上,离开它没有多远,城市道路该上坡就上坡,该下坡就下坡。山有多高,道路就跟着修上去有多高。山谷多弯,道路就修葺成同样弯曲的道路。只需要加上限速标志就行了。仔细观察道路两旁山坡上所建筑的房屋,都是让位于山坡下端的房屋基础填高补齐于位于山坡上端房屋的基础,以至于形成一个个类似三角形的房屋基础层。有些房屋前面的停车场,就直接建筑在坡地上!它们绝对不改变山地原有的坡度,甚至于保持着山坡上原有的植被,让雨水可以在房屋的基础柱子中间顺着山地原来的排泄方向与路径自由地流淌。这样的建筑房屋的决策是极有远见英明的。看到这样的山地城市房屋建筑策略,我想起,香港某些电视报道,风雨交加时的某某楼盘山泥倾泄冲向人类房屋的事故。试想想,人类如果并没有改变山体本身,只是借势利用它,何来的山泥倾泄人类呢?大自然与人类,本来就是如同生活在共同联合国中的朋友,应该和谐相处才好。
看到这些,我从心中欣赏当时建造悉尼城市的工程师们与决策人的聪明才智,历史证明着他们当时所具有的聪明能干的价值:楼房群中,它同时保持着一个自然山地原貌与人类之间和平相处着的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