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云

营养益健康,运动延生命;追求,自信,求新,恒心可助成功!
个人资料
chal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追梦-(32) 留学岁月-突击培训托福的500分开通来美之路

(2016-03-11 16:06:06) 下一个

7.2留学岁月-英语培训和出国申请

 

在1982年底,亚昌就和其他的第一届由省财政支持出国留学的同学已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这批同学来自于全省的主要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有少部分是各级从事农业工业的技术骨干。这批学员的主要出国目标是选送去美国,日本,欧州和欧大利亚等国家。亚昌所属的农业科学就有十几同学,主要是美国和日本。

从时间表上看,这第一届学生只有几个月(一个学期)的进修时间。省里的计划是这一批学生尽可能秋季入学。这样的话,同学们应该在四至五月份完成考托福和申请学校研究生工作。培训于1983年6月13日结束。所以说这个培训是突击性的。

 

这届选派一共有70位学生, 分为三个班, A和C班为英语班,亚昌被分到C班。 俩个班约有30多位同学。 由于外语水平普遍较低,所以上面决定首先集中精力,培训英语或日语(准备去日本的)。培训中心设在省大学外语系。师资力量除了从这个糸来的外,还请了两位外籍教师,一位名叫马克(Mike)的来教英语,一位从欧大利亚来的女教师,也是教英语的。日语是由外语系的老师教。外语的课程授课方式看来是按外籍教育的实践,重视基础和口语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真的没法满足亚昌这一届出国留学人员的要求,因为他们只有几个月的学习时间。

 

为了能够在尽快的适应具体情况的要求,即基础差,很少口语能力,词汇量少,亚昌他们的每个同学都制定出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方面学习语法,学习口语, 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记单词和练习模似上。那时,有的同学还学习字典里英文单词和词组。尽管有部分同学重视口语练习,但大部分的同学为了考试,基本上把精力放在与托福有关的培训上。

 

亚昌的英语基础太一般化了,读写听各方面都得抓。所以他的计划是尽快改善口语,掌握语法,增加词汇等。众所皆知,有些人有先天的语言天赋,对语言的适应能力强,这部分同学学起口语就比较容易。而另一部分人就不一定。学习新的语言特别困难。亚昌是处于两者之间,所以他学起英语来是有些难度的。

 

具体做法是,利用早上起来后和上课前的时间来大声读英语,并大胆和老师和同学用英语交流,以改善口语能力。一开始很不习惯,但慢慢地就适应了。上课时主意力集中在老师授课,以改善听力並学习语法和词汇。除此以外,亚昌还专门从家人要点钱,加上自己省下的一点买了收音录放机,专供放听录音带用。词汇单词的记忆可能是最难部分,他当时的单词量大约只有二三千。这个距离8000到10000的要求差得很远。所以他也在读背一本小字典。可惜的是,葱葱忙忙,很多单词都没法记起来。其实,难记的道理很简单,这种读背字典的办法是挺难记住的,因为单词没有用在句子里,它和应用是脱节的。学习语法的要求也是要多见,多读和多用,才能记忆。亚昌他们的突击训练也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同学们既从课堂中学,也靠自己平时的练习。

 

在学习两三个月后,中心就要求参加托福考试了。然后一边学习一边等成绩。成绩一到,就向美国学校提申请。当时真的是赶鸭子上架,没办法,得上呀!这不仅仅是上面的要求,也是包括亚昌在内的大部分同学的心愿。他们都想早点出国留学,早点拿到学位。他们中年龄较大的对这一要求更为廹切些。当然也许还有“夜长梦多”的顾虑吧!

 

考试成绩下来了,亚昌的稍过了500分。这成绩只算是达到一般大学当时的录取分数线。其它大多数同学也都超过500分。有了成绩,接下来就是申请学校了。

 

在申请学校过程中,碰到了几个实际问题:其一,对美国大学一点不了解,培训中心对大家的学校申请是有些建议和提供了一些资料,但不具体,对农业科学方面更少些。不过农学的同学互相帮助,较快的了解到了美中部州的十多所大学在农业方面是比较好的。其二,申请或者不申请本校和美国有校际关系的学校?如有校际关系,申请的录取可能性肯定会大些。其三,因为提申请书的截止日期已近或已过,不把标准放低一点可能会导致推迟入学?在充分考虑和平衡各方利弊得失后,亚昌还是决定了申请有校际关系的大学-西密执根大学,爱尔华大学,肯萨斯州立大学等。亚昌心里明白,西密执根大学根本不是农业科学的学校,连农学院都没有,只有一个生物糸。并且没有博士学位,只能读个硕士而已。

 

然而,亚昌为什么还会选择这个大学呢?他是出于以下的三点考虑:第一,他出国心切,要尽早出去,以免夜长梦多。他也许是被以前的政治政策变化无穷搞怕了。第二,西密执根大学的特定关系对亚昌的录取应该没有问题,从而减少了不确定因素。第三,把这个大学作为跳板,转到共它大学去。

 

到七月份时,除了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其他的几所大学都没有给他明确答复是否录取。所以只好用这个大学办签证出国留学了。由于不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并有校际关系和人事关系搅在一起,接下来你会了解到这一选择对亚昌后来的研究生学习,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极大的麻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