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博友: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亚昌追梦的第一部分。这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对梦想的追求,在没有适当的国家政策和社会条件下, 无论他是多么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从这一章开始,我们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亚昌的命运,因为他的运气来了。他的几个梦想在有利的政策和大环境的支持下,一一得到实现。当然,在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中,他要付出很多,有的是我们许多朋友难以想象到的困难。例如,了解他的创业过程和成功后的计划就能对我们给予启发。
6.1-大学春秋 – 高考
众所周知, 77届的学生是靠真本事考上大学的。然而,在回家探亲时,由亚昌做东,邀请原来一起在大队宣传队的同事聚会。本来像所有的同学/朋友聚会一样,除了吃喝玩,就是述述以前在一起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可是,在谈到亚昌考上大学之事时,竟有不少人认为亚昌的大学运是因为他得到了大队和公社领导的推荐,不然是没有机会的。 后来,亚昌发现,有这样说法的不单单局限于这几位少数人,它还代表着相对一部分其他家乡人的看法。难怪,每当亚昌回家探亲时, 总有几位以前有关系的朋友或同事,有说亚昌“不认人了,如果没有什么什么人的帮忙,他是不能上大学的”。亚昌想不通,为什么以前推荐上大学时,这些人就不作声,为什么考上大学后,这些人就有功劳可摆了?他们的这些言论的背后是要亚昌去承认他们的功劳,送点礼物或请酒吧?真是有点无耻!
如果回忆一下历史,要是没有历史性的转折时刻,亚昌的大学梦也别想做了。 全国在十年的文革推残后,中央,特别是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份发布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消息把沉睡了十多年的大地焕醒了起来。亚昌同其他青年人一样,心里好一阵平静不下来。一方面,他一直梦味以求上大学的追求,突然有了希望。现在有机会参加考试了,再也不要等着别人来安排和推荐了。但是另一方面,亚昌也有许多的顾虑,毕竟已离开学校近五年了,每天忙于农活和支部书记的事情,很多原来学过的知识也早就忙记了。他担心,怕一旦考不上,不但被别人说三道四,影响工作,而且,上级可能会说他不安心工作,给他以后的工作和提干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不便。
可是,干了不到两年的大队干部工作,亚昌已经有厌倦感了,他觉得那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厌烦干部的1/3到1/2的时间在开会,他讨厌太多的时间都在跟着上级团团转,没有目标,和做一天事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尽管有许多的不利因素和实际的担心,由于想离开那时的支书职位的一种迫切感,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很快就下定决心参加考试了。
紧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能抽出时间复习功课了。很明显如果亚昌继续全职支部书记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 既然不可能有辞职的可能, 他只好找大队干部的领导谈心,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其中特别是副支书的支持。结果还不错,比亚昌预想的要好,一下子就得到了副支书和大部分干部的支持,可以停止工作两个月,所有的工作有他们帮顶着。做通了本大队干部的工作后,就把申请提交给公社书记审批。出于当时形势的发展,公社书记也没有说什么了。
亚昌得到了从十月到十二月的准假后,就立刻回原荣高找到他以前的老师,彦老师是原班主任兼政治,两位罗老师是数学和物理,和黄老师教的是化学。本来,亚昌原来就是他们这些老师中的佼佼者,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所有老师的支持。这样,亚昌就和其他同学一起很快住进了学校,全力以赴复习了。
从高中毕业73年到77年,从没看过书的亚昌对高中时学的东西确实忘得差不多了。一开始,连一般的数理都不会做。写作文也有点像小学生,没写几句就好似要收尾了。这种生蔬感延续了一个月左右。到后一个月在才感觉有点上路。心里才踏实点。当然很快就要考试了。
尽管亚昌自己在念高中时的成绩在他班里名列前矛,复习后也有相当的恢复。但是考试时还是有点紧张。可能是“一定要考取”的愿望,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吧。所以考试时,水平并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是第一年恢复高考,其他同学可能都没有很好准备, 也不一定考好。所以亚昌心里清楚,达到录取分数线,还是有可能的。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在考试前,都需要填报志愿。这个填表的过程是比较为难的。原因是考生心中都没数,如果把志愿填高了,一旦达不到分数线, 就有可能落选。如果志愿的学校填得太低,尽管录取了,也许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科,上了学校也许还是后悔。所以每个考生都会觉得不好选择。但为了有一定的的把握,亚昌还是选择了农学院为第一志愿。这选择基于两个主要点:第一,他当时一定“要跳出农村, 吃皇粮去”的思想指导是首要的, 他不介意什么学科和学校; 第二,他对当时情况的评估是: 他的成绩是中上,加上大队干部和农业生产队的经验,应该符合农院的标准。
除了填报志愿,还要是需要简单的政审和体检。 亚昌从高中毕业后一直都是先进青年,还是大队支书,政审应该是一路绿灯。也许就是在这一步,有人能指手画脚的说点什么,从而使得有几个人有机会摆摆“功劳”,才会有开始的’没人推荐亚昌,他就上不了大学”的说法。同时,在体检是,亚昌也是小心翼翼,应为他身体并不是特别的好,以前检查当兵时就没有通过。所以他是找了一位老师,并通过他找了医院的一位医生帮留意一下。也许是这一举动,使得有人宣称“没有谁的帮忙,亚昌是上不了大学的”。 反正,农村人都那样,喜欢吹捧自己,有好事时都希望沾点边,吹吹功劳而已。
高考一结束,亚昌就回大队继续工作了。等待结果,度日如度年。还好,那年从考试到录取,只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亚昌很快就拿到某农学院农学系的录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