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中重字之我见

(2015-10-24 19:12:38) 下一个

诗中重字之我见       

 

重字之争论不休,是非分辨看源流。
若逢重字意境好,重字四番还可留。

谈论诗歌重字问题,必须从诗歌的源流开始研究。《诗经·王风》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召南·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留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皆出现重字。屈原的《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 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也有重字。再看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仍有重字。

再看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四句接连用两个“头”,要是我们这些诗家们,肯定认为认为这是犯了大 忌。君不见,“头”字不是无字可换,“举首”也可,“昂首”也可,“仰首”也可,但都比“举头”差,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怎么会以字害意呢?所以该重字时就重 字。或许有人会说,举李白的一首诗不足为证。好,我们再来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还是重字。

是否诗仙比较豪放,不拘规矩。那么,我们看看作诗严谨出名的诗圣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 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首诗“当”重字,“人”重字,“先”重字,“杀”重字,一首诗竟用了四个字的重字,岂不成了废诗?可是,《前出塞》 偏偏成为千古名诗

再看,唐朝第一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 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 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 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 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重字更多了。

那么,怎么会出现诗禁用重字呢?原因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乡试和会试中增考五言八韵诗一首,自此成定式。试帖诗须用官韵,且每首仅限一韵,于题目旁注明,为得某字,取用平声,诗内不许出现重字。此规一定,便成严例。

现在有的诗
评家,不仅律绝禁用重字,古绝禁用重字,甚至长诗也禁重字,把请皇帝的荒谬指令当作圣旨,不敢越过雷池一步。

毛泽东是绝顶聪明之人,他对于诗能不能重字看得最清楚,
大家风范,看他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跟杜甫的《前出塞》一样,均出现重字,与《前出塞》一样,四字重复,分别是:水、山、军、千。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说重字好。首先,力避重字;其次,可以重字;三,重在意境。

 

*来源: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