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空军参战过程简述 在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参战后,斯大林也迅速下令在中国东北地区组建第64歼击航空军,首任军长是别洛夫空军少将。在战争中64航空军的编制是不固定的,并定期进行轮换,基本由2至3个歼击航空师、1个独立夜航歼击机团、2个高射炮师、1个探照灯团和1个航空工程兵师及保障分队编成,全军总兵力约为2.6万人,所辖各部队约8至12个月换防一次。 从1950年至1953年间,共有空军及防空军的12个歼击航空师、2个独立夜航歼击机团、4个高射炮师、2个探照灯团、2个航空工程兵师和部分保障分队以及海军航空兵的2个歼击机团轮换参战,参战总人数约7万余人。1953年后,苏军才逐步退出,空战主要由已经掌握喷气战斗机战术的中、朝空军承担。 第64歼击航空军最初使用中国东北纵深地区的机场,主要担负中国东北地区大城市、交通线、桥梁及部队集结地的防空,1951年3月进驻鸭绿江边的丹东浪头机场,作战范围逐渐扩大到朝鲜平壤至元山一线。 近卫歼击机师筑起米格走廊 1950年11月1日,苏联空军与美国空军首次在中朝边境上空遭遇,8日,苏联空军率先击落一架美军P-51战斗机,此后美苏空军便在朝鲜上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1951年初美军收复朝鲜半岛中部地区机场,因此其作战飞机能从中部地区机场起飞,使苏联空军感受到了很大压力。 因此,斯大林下令投入精锐航空部队,二战苏联空军第一王牌伊万·阔日杜布大校任师长的第324近卫歼击机师和第303近卫歼击机师分别在3月下旬及6月下旬到达安东附近基地。 这两支部队经过充分的训练,里面的飞行员有不少还是二战中的老手和王牌,在飞行技术与作战能力上与美军第4战斗机联队的飞行老手不相上下,这两支部队一直停留到1952年1月初调走。而这一阶段,便是“米格走廊”开始成型的时期。 这段时期也是美军飞行员所称的“Honcho”时期。“Honcho”源自日文“班长”之意,是指那些技术高超、斗志高昂的飞行老手。如果遇上“Honcho”,那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应付。 除了有飞行技术高超的飞行员之外,最新型的米格-15比斯型也在1951年夏天开始投入使用。美军认为,在1951年夏至1952年初,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米格-15和F-86战果交换比最为接近的时期,也就是棋逢对手高手对决的时期。 苏联空军在朝鲜轮战练兵 1951年12月,苏联第64航空军改归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节制,但是作战主力还是苏联空军。此时“空联司”麾下共有3个苏联空军师、4个中国空军师、1个朝鲜空军师,另有4个中国空军师部署在第二、三线机场,主要是为一线机场提供防空掩护。 1952年1月苏军第64航空军实行轮调,2个最精锐的近卫歼击机师被调走,调来另外2个师,其后到朝鲜战争结束为止,在鸭绿江边苏军一直保持着2到3个歼击机师和1、2个独立歼击机团的规模。苏军原意可能是把朝鲜当作练兵场,让不同部队轮番上阵,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但除了2个精锐的近卫歼击机师外,其他部队无论在训练上,还是在技术上显然都要逊色一筹。由于这些轮换的部队表现实在差强人意,一些精锐部队如第196近卫歼击机团后来还是被再调回来参战。 战争后期美国空军占据上风 1952年底美军换装了性能更为先进的F-86F,扩大了对米格-15比斯的性能优势。美军开始默许飞行员越过鸭绿江追击米格-15,美军飞行员给这种越界追击行动取了个昵称叫“特选枫糖”(Maple Special),意思是战果如特选枫塘那样甜美丰硕。 1952年9月后美国空军彻底放弃了对鸭绿江一线的限制,放任F-86飞行员越江攻击起降中的米格-15,甚至还特意选派技术高超的王牌飞行员组成“游猎组”专门在一线机场上空攻击正要起飞或降落的米格-15。许多米格-15刚刚起飞就遇到F-86的攻击,不得不抛掉副油箱,打开加力在中低空就与F-86展开空战。 米格-15无法发挥其高空性能优势,而且燃料消耗很大,一旦燃料耗尽不得不降落时,又会碰上后续梯次的F-86在机场上空的袭击。因此在1952年9月,第64航空军几乎有将近一半的损失都是这种情况。从此不得不从二线机场出动米格-15在一线机场上空巡逻,以掩护起降中的飞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