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由墨

不想那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能高山流水遇知音。
个人资料
正文

俄军“营级战斗群”之尴尬

(2022-03-12 07:50:59) 下一个

俄军“营级战斗群”之尴尬

——俄乌实战给我军的启示

八米外——原名:外交座谈会」

前言:这是一篇颇为专业的军事学术文章,敬请读者不要带有政治立场来评说。

按语:探讨“俄合成营改革检视”——俄乌实战中俄军“营级战斗群”的优劣得失:实战条件下,合成营综合作战能力、生存能力和接续能力,着实需要我军刚刚起步的合成营能力生成实践提供宝贵的实战借鉴……

一、合成营基本概念

合成营,是指有多个兵种所组成的营级作战单位,中国的合成营中包含有坦克、步兵、炮兵、工兵分队,几乎囊括了陆军的所有基础兵种,在营一级上就解决了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破障开路等问题。合成营在其它国家军队仅有法军的机械化步兵团(法军的团相当于营)对步兵和坦克分队进行了简单合成。

我军合成营全面改革在“军以下规模结构与力量编成”改革阶段逐步落实,除吸收借鉴美、俄等主流合成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还根据我军特点和未来联合作战需要,在合成营能力目标设计上,还加强了与陆航、空军、特战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的联系,即未来将通过北斗终端、数字化移动网络设备的装备,合成营可以及时呼叫陆航武装直升机、空军战斗轰炸机对敌发动空袭,电子对抗部队对敌方地域实施通讯干扰压制。而合成营本身的侦察分队也装备了无人机等先进侦察设备。可以说,合成营在侦察能力、数字化通讯能力及呼叫空地支援方面较比传统营级战斗分队有了质的提升。在远程火炮、火箭炮、远程战术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空地火力等远程打击手段日渐丰富的今天,地面作战部队更多的将是充当"地面上的眼睛",通过呼叫火力打击来消灭敌军。小规模的合成化地面部队将更适合未来战争,我军合成营很好地迎合了这一趋势。2020年3月20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刊登题为《合成营成为陆军机动作战基本单元》的文章指出,经过几年探索研练,合成部队成为陆军主要作战力量,重型、轻型、空突、山地、两栖等多类新型合成营模块化嵌入陆军作战体系,实现了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推动陆军部队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大幅跃升,合成部队已经成为我军陆军主要作战力量,重型、轻型、空突、山地、两栖等多类新型合成营模块化嵌入陆军作战体系,实现了作战指挥多源感知、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作战空间向多维拓展,推动陆军部队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大幅跃升。

从目前的公开资料上可以看出,合成营不是固定的,而是模块化,转变化,多兵种技种化,多领域化,多专业化的强大战斗力集成单位,未来可能还会转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研究思考:

作战编成:每个合成旅下辖若干合成营,以重型合成营为例,一般描述为“六连制”或“八连制”不等,即步兵、装甲、炮兵,侦查、防空、通讯、工程防化、反坦克、卫勤保障等等。

作战环境:通常是全域作战,如山地(轻型合成营),抢滩(陆战合成营),草原(重型合成营),城市(中型合成营),不同的作战环境适合不同的合成化部队,但是重型合成营就不能上青藏高原了?不尽然吧,只是15式新轻坦貌似更符合高原山地,所以中国合成营分轻(轻量化步战车)中(轮式装甲单位为主)重(履带装甲单位为主)。

模块化建设:合成营的编制不是固定的,比如旅级单位可以给合成营加强运输,后勤编制,可以临时下放炮连,可以临时下放多个坦克连队,或者上交若干连队以供配属给其他营,那么合成营这种行政和训练单位,战时通过合成编组,形成临时的突击群,以加强某一方面或者弱化某一方面能力的情况。

多域化:多域化也就是多个领域的集成化,前面说了,军改前的营,可能下辖三个坦克连或者机步连或者摩步连,编制是单一的,然后顶多增加一个武器排,什么通用机枪啊,便携反坦克啊,迫击炮啊,等等,运输,卫生单位顶多了。指挥班子也比较单薄,什么都得请示团级单位。而合成单位的话,除了运输,卫生意外,还要有参谋,维修,保养,设障排障,埋雷排雷,水源保障,食物保障,物品管理和下发,炮术,防空,出库入库,反坦克,特殊驾驶等各个门类,而且军改后要求所有带兵军官,要懂自己所领导的人员和所有装备,各个单位各个装备都要轮一遍,就算不会修车但最起码不会下错命令,多领域无疑给指挥员带来很多“麻烦”。

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合成营的实践和探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兵种专业混杂、混编训练难、战法编成旧、合成化指挥能力不足等等,我军在合成营改革建设的第5个年头里,同样始终在这些共性问题破解中不断摸索,部分方向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二、以炮兵为核心的俄军“营级合成战斗群”的实战表现

和其他国家的合成营不同,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具备非常明显的“以炮兵为核心”的色彩。一个俄军的“营级战斗群”,一般拥有3个机械化步兵连/摩步连、1个坦克连、1个火箭炮连、1-2个身管火炮连以及防空、侦查、通信等作战分队。“营级战斗群”是俄军旅级作战单位下属的“拳头力量”,相关的装备、人员都是从全旅抽调而来,汇集了约大半个旅的战斗力。

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并不是取消团级指挥机构,然后由旅级指挥机构指挥多个合成营展开作战。而是直接将一个旅的战斗力“浓缩成精华”。所以,一般俄军的一个旅级作战单位,旗下一般只有一个“营级战斗群”,即使是人员和装备都充裕,也只有2个“营级战斗群”。

在此次俄乌开战前,俄军在“俄-乌”边境摆出了数量十分庞大的地面部队。而在开战后,俄军充分发挥了“大纵深”作战理念,对乌克兰政府军进行快速穿插,想要通过对乌克兰政府军的快速分割包围,最终快速结束战斗。但俄军在战斗中的实际表现,却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虽然俄军多股部队确实行动迅速。但是俄军并没有打下一个坚实的“后方”。无论是乌克兰政府军还是亚速营,都在不断攻击俄军的后勤运输线。而即使是不计算俄军后勤运输线遇袭的损失,俄军地面部队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大量自行火炮、主战坦克、防空战车都落入了乌克兰的手中,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根据俄军营级战斗群的合成化构成就可以看出不少实战中可能“露怯”的不少端倪:首先,因为“营级战斗群”中火炮的占比很高。3个连级步兵作战单位,可以拥有非常充沛的火力支援。在此前东乌地区的小范围作战中,俄军基层步兵分队在战斗中能够得到充沛的炮火支援。除非敌人已经完全掌控了制空权或者是数量远远多于己方,不然面对同等级对手时优势就很明显。

三、对俄军合成营实战情况的反思

俄军在俄乌战事中的这番表现,也让不少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俄军的“营级战斗群”,也就是BTG的身上。俄军的“营级战斗群”既是俄军军改的产物,也是俄军一直引以为傲的营级合成化部队。但从此次俄乌战争中俄军“营级战斗群”的表现来看,俄军的合成营改革是值得反思的。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如果是一对一式的作战,确实比其他国家的合成营级别作战单位厉害,但如果战斗规模扩大,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就暴露出了大量的致命问题。

首先,俄军的“营级战斗群”保障力量不足。俄军的“营级战斗群”缺乏能够跟进作战的后勤保障单位,大量的自行火炮和装甲作战车辆并没有得到能够与之匹配的后勤保障支持。这就导致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在此次的快速推进中,一旦遭遇主战坦克、防空战车、步兵战车发生小规模故障或者是油料不足时,只能够被迫选择抛弃,缺乏长时间高强度持续作战能力。

其次,是侦察力量不足。俄军“营级战斗群”下属的火炮部队,主要依赖作战部队和侦察部队提供情报支援。在东乌地区作战时,因为有东乌地区的民意支持,展开作战的问题不大。但一深入乌克兰境内后,“营级战斗群”本身缺乏独立侦查力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导致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在面对小规模乌克兰政府军的袭击时,空有一大堆的火炮,却有力无处使。

最后,是战斗兵员不足,一旦遭遇城市战很难快速打开局面。为了避免造成大量平民被误伤,俄军此次严格限制在乌克兰城市中大量使用重火力。这导致俄军的“营级战斗群”一旦遭遇城市战,其炮兵火力优势完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整个“营级战斗群”中的地面战斗主力,就是1个坦克连和3个机械化步兵连/摩步连。表面上来看勉强够用,但俄军“营级战斗群”中的自行火炮单位、防空单位本身的自卫力量并不算强,需要再抽调一些作战力量来保护其战场安全,能够投入城市战的战斗兵力就更少了。

说白了,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就是一个浑身肌肉的壮汉。如果要让其搞一对一的单挑,并且放开限制,确实战斗力惊人。但如果要像其他部队一样搞长途奔袭,要么体力跟不上,要么就有力没处使,合成化改革中最强调的战场适应能力方面,是不合格的,俄军的合成营改革是失败的。

四、对我军合成营建设改革的借鉴

俄军的“营级战斗群”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首先,合成营之间的配合远比单干更加重要。俄军的“营级战斗群”能够真正使用的合成营也就1-2个,虽然将全旅的作战精华都集中了起来,但是这也导致了“营级战斗群”之外的其他部队,不仅战斗力较差,而且也没有办法为“营级战斗群”提供有力的支援。

以此次俄乌战事为例,俄军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营级战斗群”在推进过程中被迫大量抛弃重装备,但其他作战单位根本就没办法及时跟上“营级战斗群”的推进速度,无法及时接收前线部队抛弃的这些重装备,导致不少己方重装备落到了乌克兰方面的手上。

如果俄军的合成营改革没有这么“长短脚”,旅级指挥机构下还有战斗力够用的支援单位,俄军“营级战斗群”在推进过程中抛弃的大量重装备,也能够回收和挽救回来不少。其次,全面发展比只强调一点更重要。本来合成营改革就是为了让部队指挥更加顺畅,战场适应能力更强。结果俄军的“营级战斗群”被改成了机械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加强版的炮兵突击集团,在遭遇重炮使用受限的情况时,应对能力就很差了。

如果适当加强坦克和步兵的数量,那么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为合成营的改革投入足够的经费支持。俄军的用“浓缩精华”的方式搞出的“营级战斗群”。说白了还是俄军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搞中美这样的合成营改革,只能够把钱花在刀刃上,搞这种“费彻底”的合成化集群改革,可能既丢了芝麻、又折了西瓜。因此,对我军而言,合成营建设的建设发展首个重点就应该放在指挥-控制模块上。我军传统的营只是一个高级战术编队单位。美苏两国的营更加复杂一些,具备一定的独立C²能力(指挥-控制C²系统),但是要想指挥复杂的兵种合成战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美军是将陆军作战和支援单位编制成一个个模块化单元。其中,作为基本战斗模块的联兵营,其营部配备了信息化指挥通信设施,并且组建了参谋模块和保障模块,从而构成了一个袖珍式的司令部。同时,营部连负责向营部提供必要的勤务支援,包括通信、情报、侦察等。很显然,美军的合成营改革意味着指挥权力的下放和部队战斗责任空间的扩充。现役陆军部队必须比过去关注更深的战术纵深和更宽的战术正面。因此,未来我军合成营的指挥-控制能力将会是建设发展形成突破或者营级合成化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的通信指挥设施和高素质的参谋指挥人员,等等。其次,合成营建设还应持续强化火力合成模块。营的火力主要以直瞄武器为基础,属于近战火力。随着营合成战斗纵深的加大,开始出现对间瞄火力的需求。营队属迫榴炮射程可达10千米,这已经超过了直瞄火控系统的通视范围,必须由前沿观通所、侦察无人机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援和射击引导校准。其纵深打击火力已经接近二战时师属炮兵群的威力了。同时从俄军的实战教训来看,间瞄重火力单元应该控制好加入整个合成营战斗群力量编成的合理配比,不然“尾大不掉”的问题确实在实战中会很难看。因此,合成营具备执行综合的火力对抗战斗能力,要求合成营指挥部增设火力协同中心(单元),以便在保证营级作战分队机动性和冲击力的同时,能够在伴随活力保障的情况下,逐步拓展到联合旅属或军属兵火力、航空兵火力的战斗。再次,合成营建设应始终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合成军队对参谋指挥人员的要求,对专业士官的需求都是非常旺盛的。在当前经济条件下,难以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来填补数百个合成营的编制空间。原本只是为师团机关准备的配置,现在要下放到营级,人事成本将会呈指数增长。总的来说,合成营建设势必要求更加精细的兵种建设。但是如果兵种装备发展缓慢,人员培训质量不高,指挥-控制模段搭建不起来,那么合成营就无法兑现其潜力了。更何况,作为一个“千人百车”的最末端基层单位,合成营指挥势必不是轻松的工作,可能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合成营人孜孜以求、破立并举、不断探索、有所作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徒弟给师傅做的总结,师傅还认这个徒弟吗?
loveubaby 回复 悄悄话 三个星期推进了一百来公里,还好意思说推进太快,后勤跟不上,后勤都用蜗牛运物资的吗
Timberwolf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战忽局炮制的专业学术论文吧? 这种合成营的用途是什么都没说。上喜马拉雅山去和印军打? 还是开着水陆两用坦克渡过海峡去占领台湾? 我看最合适的用途是从华北训练场快速开上长安街去受检满足一下元首的虚荣心。

白钉 回复 悄悄话 什么合成营,我乱拳打死老师傅。
irisin2021 回复 悄悄话 应从美军伊拉克战找启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