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在意

随便写写,随便看看,随便聊聊
个人资料
何必在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欧洲之行里斯本篇(10) – 跟着导游四处走 (上)

(2024-06-07 15:59:20) 下一个

上一篇的一路向塔行已经把我给走趴下了,第二天非但没有懒觉睡,一早就被猪队友叫起来因为Paulo会在九点正在酒店和我们会面。你就算不好奇,我也要交代一下这个Paulo是谁。这不得不提一下我的波士顿之行期间跟团的那个瘦如竹竿,开口如开机关枪的导游Brain,他那丰富幽默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以至于老公在没征求我的意见下,就自作主张地上网预订了一天的私人导游,而Paulo就是导游公司派来的人选。

九点整老公和我来到大堂,只见一位戴着一顶渔夫帽帽,身材高大的中年大叔站在酒店大门口等候,老公上前自我介绍后,这算是接上头了。因为Paulo是我们的私人导游,所以路线可以完全灵活选择。我们告诉他我们已经去过几个最主要的景点,希望他能带我们去一些冷门但又别具特色的地方。Paulo是个很健谈的人,我想要作导游这一行,如果你不是个外向型并且健谈的人的话,那么这份工不是很适合你,而Paulo在做导游之前曾是个房地产经纪,但是由于新冠的影响,地产生意实在惨淡的很,于是他在情况稍微好转后,转职做了导游,而导游工作带给了他这个热爱历史的人很大的满足感,而且工作时间上的弹性也便于照顾和他同住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弟弟。怪不得Paulo的神情似乎有一丝忧愁,不知是不是由于平时照顾弟弟的劳心劳肺让他倍感生活的压力。

我们一起步出酒店后,商讨着去哪里,Paulo提议我们先去就在酒店附近的一个曾经是犹太人居住的社区看看。说到犹太人,我不由得告诉Paulo老公也有犹太人背景,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公公是在德国出生的,但是由于害怕希特勒发动战争,所以他的爷爷一家大小包括老公曾祖父母都从德国逃了出来,老公的爷爷成为了军医带着一家大小包括我的公公一起随美军前往巴西,然而老公的曾祖父母却没能直接来美国,却只能搭当时唯一可以上的船,去打了我的故乡上海,而巧合的是,他们当时住在虹口区,而我的外婆退休前都是在虹口区中心医院工作的。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料到,超过半个多世纪后他们的曾孙子竟然和一个上海女子结了婚。当Paulo听到老公也有犹太人的背景,马上从头顶上取下渔夫帽,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了一顶白色犹太人特有的yarmulke小圆帽并把它戴在他那已经有些秃顶的头上。他解释说他发现自己是犹太人还是成年后,当收养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才查到他亲身父母的信息而确认自己是犹太人,而从此他信守犹太习俗和教规。但是他发现有些他带团的游客对犹太文化不是很尊敬,所以他在清楚游客们的背景和文化倾向之前一般不主动表露他的犹太身份,也不会戴上yarmulk帽子。不过在知晓我俩对犹太人的认同后,他非常自豪地把他的小圆帽戴上了。

Paulo决定先带我们前往参观在Alfama还保存下来的古老城墙,我们一边前行一边Paulo不断地给我们灌输当地的历史知识。我们到达的Mura LHAS 的Lisboa是葡萄牙致力保存的一系列古老城墙遗迹,它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一个是我们已经参观过的城堡极其城墙,也就是古时里斯本这个城市第一个用于防御的石墙。而第二个是我们眼前所见的Cerca Moura也就是摩尔人的城墙,这里的城墙据说是在大约10世纪在摩尔人统治的时期建造的,但是在一个多世纪后摩尔人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势力的攻击,而最终在1147年国王阿方索一世在十字军的帮助下把摩尔人赶出了里斯本。虽然此后摩尔人不断进攻想夺回领地,但是可能他们自己建造的城墙太过坚固,所以成功抵御了自己的进攻。唉,要说有时建立“豆腐”工程可能还是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第三个是Dinis国王沿着Tagus河河口向西而建的城墙,我们没去参观,但是据说这段城墙是为了保护里斯本海岸线的商业免受海盗袭击。

下图是城墙老区

  

从Paulo讲解的口气中可以听出他对里斯本的爱,也可以感受到他以犹太人为荣。我们走在铺满石子幽静的小巷中,想象着这曾经是多种文化和宗教相融合的地方,两边的房屋是破旧的,可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让它们倍显沧桑,就像Paulo介绍给我们的一位年迈的小店女店主,她已经步伐蹒跚,儿女都已经离开葡萄牙去国外谋生,但是她还是守着她的小店来维持生计,也让她有个点儿可以和邻居们话话家常。看Paulo和她亲切地聊天,可想而知,Paulo也是这里的常客。特别喜欢小店门口墙上挂着女店主中年时的照片,那灰白的底色很轻易地把年代感呈现出来,看着老太太照片中灿烂的笑容,希望如今的她依然能笑颜常开。

下图是女店主

我想没有葡萄牙人不为他们曾经在航海历史上所创的辉煌而骄傲,Paulo当然也不列外,我们都听说过茶是如何被引来到西方的不同版本,而Paulo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的版本,据他所说茶是最先由葡萄牙人在成功环航到印度后从那儿带回葡萄牙,而tea这个词的由来是从葡萄牙人从印度运送茶叶时在货物上的缩写标识,T代表transporte (葡萄牙语的运输),E代表ervas (葡萄牙语的草本植物), A代表aromatico(葡萄牙语的香味),所以TEA就是运输有香味的草药。这个我实在无法考证,大家听过算数,如果和史实不符,千万不要怪我。

从我们酒店出发仿佛去任何景点都会途径壮丽的商业广场,这回也不列外,虽然这次没有见到那位唱歌剧的街头艺人大叔,不过Paulo却指给我们看一家据说是葡萄牙最出名的糕点店Confeitaria Nacional,它出名因为人家曾经是专为皇家制作糕点的。哇,人家在门牌上骄傲地标注着咖啡店已经有180年了,不过这个标识肯定是好多年前做的,因为咖啡馆是1829年成立的,那据今年就得195年了。跟着Paulo游,我就不好意思进糕点店,但是我心里记着一定得找时间来这里尝尝他们出名的蛋糕。

下图是咖啡店外观

作为犹太人的 Paulo不可能不带我们去对葡萄牙历史特别是犹太人在欧洲遭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1506年里斯本大屠杀纪念碑。据说在1496年,开始居住在葡萄牙的犹太人被驱逐,他们在葡萄牙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他们还被强迫洗礼皈依天主教,否则就得被驱逐。当时的Manuel国王一世还通过法令将所有犹太人改宗。而这些被迫改宗的人成为了新基督徒,然而原始的基督徒对这些新基督徒很是排斥。所以时有暴力事件发生。据Paulo解释,进教堂必须脱帽的习惯并不是出于礼貌或对教堂的尊重,而是当时由于犹太人被迫皈依天主教,但是很多犹太人仍然遵循犹太习俗,会戴上象征他们犹太身份的yarmulke小圆帽,然后再在小圆帽上戴上一顶礼帽以掩盖他们真正认同的犹太身份,所以要求所有入教堂的教徒除下帽子的规矩是用来检查进教堂的是不是那些阳奉阴违的犹太人。

任何大屠杀的起源都是由仇恨开始的,里斯本大屠杀也不列外,天主教对犹太人的仇恨,加上当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我没想到大屠杀的导火线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在1506年4月19日周日,在我们所处的纪念碑后的Sao Domingos教堂内,信徒们正在祈祷结束持续的干旱和瘟疫,当时有几个信徒突然声称他们看见一束神奇的光芒,一定会有奇迹发生。这个传言立刻一传十,十传百地在当地居民以及港口许多外国水手们中传开,他们纷纷来到教堂门口聚集想见证奇迹的发生。可人群中的一个新基督徒以嘲讽的口气评论这个奇迹的说话时,引起了众怒,很快地演变成一场暴力,而新基督徒们成为了暴力的目标,导致数千人丧身,直到国王派军队干预,才结束了这场暴动。历史一次次地证明暴力是仇恨的产物,可悲的是现实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而让悲剧一次次地重演。

下图是纪念碑

 

我和老公本想进教堂看一看,但是Paulo十分清晰地表示有生之年他都不会踏足这个教堂,我们也就尊重他的立场也过门不入了。我后来上网查了查,这所教堂建于1241年,曾经可是里斯本最大的教堂之一,而且,这里曾经是葡萄牙皇室婚礼仪式的举办场地。教堂不但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差点完全被摧毁,修复后,在1959年的一场大火中再次严重受损,直到1994年才修复并重新开放。

离开教堂一带,我们走了没多久就到了Rossio广场,广场中央有喷泉,还有一根几十米高的柱子,Paulo告诉我们柱子上的铜像是Pedro国王四世,但是广场最大的亮点是地上由小碎石铺成的波浪般的石板,据说是1848年创造的,而这样的设计还在澳门得到复制。去年我和老妈去澳门的时候就看到同样设计的石板路,所以在这里见到不由得让我想起和老妈在港澳的温馨时光。

下图是广场

穿过广场,走了十分钟不到,Paulo引导我们来到了一家书店门口。书店当然不出奇,但是这家可是世界上最老的书店,一家从1732年就开始经营的叫Livraria & Café的书店。至今已经有292年历史,经历了地震,大火,经济萧条等的风风雨雨,虽然书店大楼外墙的装饰瓷砖已经显旧,可能已经被几经修复,但依然挺立在Garrett街73号,并且现在已经成了里斯本的一道风景。这里的书籍有些比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要老,但是也有当今最新出版的各类畅销书籍。Paulo带着我们入内逛了一圈,老公也正好趁机借他们的洗手间一用,我就在书店的一角发现了整个书架都放满了葡萄牙引以为傲的著名诗人作家Fernando Pessoa的作品,杰出的文学作品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下图是书店

 

在书店一侧,隔了一条人行过道有一座天主教堂,Paulo照例不想入内,老公和我就走进了这座叫Paroquia dos Martires 也被称为Basilica of Our Lady of the Martyrs的教堂。这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47年,当国王阿方索一世从摩尔人手中夺回里斯本后,为了纪念在包围基督信仰的战斗中阵亡的士兵,建立了一座教堂并容纳了由帮助阿方索取胜的英国十字军带来的圣母像,可惜教堂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被完全摧毁,于将近三十年后在以巴洛克和晚期新古典主义风格为设计基调而重建并再度开放。

下面是教堂内外景

  

离开教堂,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Miradouro Sao Pedro de Alcantara, 这个据说是里斯本最大也最吸引人的观景台,在之前的博文中我有描述过这里也是我和同事们路过,他们在那里打卡,而我为了赶去酒店班车,只能匆匆一瞥而过的地方,不过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个观景打卡热点。终于我有机会在这里可以“左顾右盼”,拿着手机不时记录下蓝天白云下在这个观景台可以眺望到的美丽景色。

下图是观景台景观

 

来到里斯本,到处可以看见用瓷砖修饰的外墙,但是很多已经非常残旧,有些墙面上不少瓷砖不是缺损就是整块都不见了。Paulo告诉我们在当地有一些专业偷手会乔装成装修工人或者工程维修人员在大白天公然一块块地把原装的瓷砖从墙上挖下来,然后在市场上倒卖。见我们喜欢瓷砖的各种设计,于是Paulo带我们去了一家专门出售古董瓷砖的商店,这家临街的店铺,从玻璃门看进去,铺面不大,但是当我们步入店铺,才发现,里面有楼梯通往地下层以及第二层,店铺内的瓷砖品种繁多,瓷砖上的画面各不相同,反正地上走的,天上飞的都有了,很多都可以看出年代的久远。我随手拿起了一块看得出是复制品的四方形的瓷砖,一看这么小小的一块还不是什么古董竟然要五十欧元。可想而知,那些不明码标价的有些历史的瓷砖装饰品不上万才怪呢。

下图是各式瓷砖

  

下面是我做的视频

以上文,图,和视频都是原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何必在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每次的温馨留言和链接,刚刚拜读了菲儿这篇有关犹太人和上海的关系的博文,还了解到何凤山这个有着强烈人道主义的英雄。有可能我老公的曾祖父母拿到的签证也是何领事签发的。我小叔子几年曾前去上海演讲,我特意让老妈带他去了犹太人纪念馆。谢谢菲儿的好文,我会把何领事的故事告诉老公,让他知道感恩,今后一定更要听我这个上海老婆的话!周末快乐!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赞在意精彩的游记,写得真好,原来在意的先生有犹太人的血统,以后回上海可以去看看那个犹太人的博物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406/3707.html

视频也欣赏了,做得很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