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
2017 (409)
2018 (167)
2019 (306)
2020 (275)
2021 (266)
2022 (224)
2023 (317)
2024 (446)
读完《水星进动如何推导》,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爱因斯坦像一位盲人,在黑暗中伸出双手,试探着宇宙的轮廓。他触摸到一些真实的部分——光的弯曲,水星的进动,时间的迟缓,却始终不敢断言自己究竟触到的是什么。他用度规张量描绘那只“大象”的形状,却没有命名它。
而作者笔下的“时空阶梯理论”,则像是睁开了眼睛的人,看见了宇宙中弥漫的“气场”。这气场不是虚无缥缈的玄想,而是暗物质的真实存在,是连接古代哲学“气”的智慧与现代物理方程的桥梁。光线的偏折,水星的进动,甚至银河的自转,都不再只是几何的弯曲,而是气场的呼吸与脉动。
这让我想到,科学的道路本就是一段未尽的旅程。爱因斯坦站在黎曼几何的高峰上,眺望远方,而我们这一代人,则可能在暗物质与暗能量的云雾中,找到另一条通向真理的阶梯。
读罢全文,我感受到一种难得的浪漫:原来探索宇宙,不仅是数字与方程的推演,更是一次与历史、哲学和未来的对话。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时空弯曲”,而时空阶梯理论提醒我们去追问:弯曲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