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做自己”,听上去轻松又洒脱,好像只要往回退一步,把那些外界期待、社会规范、别人眼光放掉,我们就能找回一个“真实的我”。
可是真正静下来想一想,你会发现——
那个所谓的“自己”,其实从来不是一块石头,不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形状。
它更像是一团柔软的风和一团棉花糖,随着风向和外界的压力,它们的形状一直在变化。
今天的你和三年前不一样,
三年前的你和十年前不一样,
情绪能改变你,环境能改变你,遇到的人也能改变你。
那如果“自己”一直在变,你要去“做”的,到底是哪一个?
“做自己”听上去简单,但其实没有指向。
它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没有一个坐标点。
你不知道应该对准童年时你想做的你,还是当下想要做的你,还是将来可能成为的你?
所以你会发现——
“做自己”这句话既宽松得吓人,又模糊得可怜。
它唯一能给你的,就是暂时的任性:
我就是这样,我不改初衷。
但生活不是这样的。
生活是一张织网,我们每个人都被绑架在其中。
你要顾念别人,你要承担后果,你要在真实的世界里行走。
真正能做的,不是“做自己”,而是“选择成为哪一类型的人?”- 不随风飘流的人,八面玲珑的人,事业有成的人,得过且过的人,视钱如命的人,花钱如流水的人,宁愿别人欠你多一点的人,别人的痛苦不会影响到自己心情的人…
生活就是一把剪刀,它不断的在修建你,你让它顺着你的毛剪,你的发型就比较漂亮帅气,是让人羡慕的外表;你不让他顺着你的毛剪,你最后会看上去像个瘌痢头。
天时地利人和,你样样都踩到了点子上,你可能成为了你理想中的阶层的一部分,你真的很幸运,跟你的坚持有些关系,但是不是成事的关键,每个人都知道,个人的能量和社会的能量的关系,不是想不被束缚就不能束缚你的。
既然不能成为自己,那么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团棉花糖?
其实,就是一个有点像自己,但是又不是自己的自己。
坚持能够坚持的,但是不能被坚持弄的伤痕累累;让社会摆布你,但是还能看出来是你的形状。
一个人其实只要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路上的风景会让你心情愉悦,路上的风景也会改变你的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