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总有2-3个早上是做鸡蛋饼吃的。
一大勺面粉2个鸡蛋,可以摊上2张饼。
摊饼很简单,可是,它的做法却有很多种:
中筋粉,高筋粉,低筋粉,哪种面粉摊的饼更好吃?
粉里面先打鸡蛋再加水,还是先加水再打鸡蛋?
粉里面加了水先搅匀再加鸡蛋,还是加水加鸡蛋一起搅拌?
就这么一勺面粉,应该怎么折腾都行得通吧?
不对。
面粉中直接加鸡蛋,搅拌的时候粉匀不开;面粉中加水搅拌匀后再加蛋,面粉很可能已经起筋,加入鸡蛋后,起筋的面成一块一块,很难和面粉和匀,化很多时间搅拌…
后来总算总结了一个迅速快捷方法:面粉加水后搅拌个3-4下马上进入鸡蛋和一起搅拌。
快是快了,但是,这个鸡蛋饼不好吃,总是有一种干巴巴的味道,即便加了比较多的水。
既然用中筋粉摊饼都会觉得干巴巴,那么低筋粉就不可能是选项了。
常常要吃的东西,就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做到最好,这就是我的脾气。
我常常不明白中国人的逻辑,比如大多数的中餐馆,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菜上面,而在做饭这件事情上,舍不得花钱又舍不得化时间,以至于常常觉得菜肴不错,但是,那个饭却咽不下去。
朋友家庭聚会,人们讨论的是到哪家饭店去吃饭? 没有人说到哪家饭店去吃菜,是不是?
虽然,现在的人,吃个半小碗饭就表示饭已经吃了。
但是,这半小碗米饭在整个吃饭中的比例却占了一半多。
你看人家日本人,在做饭上化多大的功夫啊,以至于把饭做成了国家经济的GTP指数。
我人生70多年,有2顿饭吃了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一顿是在上海玉佛寺吃的素斋,那是80年代初,我被评为“优秀教师”,那是区一级的,所以区里组织大家去玉佛寺参观和吃午饭,那时玉佛寺好像还没有对外开放。记忆中是那个素斋好吃,而那个饭更是好吃。
还有一顿就是前2年在日本京都的一家旅馆吃的早餐,日本人的早餐大多做的考究又精致,况且那是一家比较贵的旅馆。大大小小的菜有10几种,连螃蟹都在早餐中,非常的可口,但是,忘不了的,还是它的饭,我添了2次,一共吃了3小碗饭。
菲尔曾经在我日本的游记中留言说,阿毛笑得好开心!因为吃的好,吃完去泡汤,换上日本浴袍,穿上木羁,挎个篮子,學着日本人走路的样子,所以笑得开了花。
所以,做饭下面摊饼,这些事情我是愿意化很多功夫去琢磨的。
昨天早上,我改成了一大勺的高筋粉,在微波炉里热了一小杯水(烫到可以握住杯子)倒在面粉里,搅拌,加鸡蛋,再搅拌,面糊非常的顺滑,搅拌的时间很短,面饼特别的好吃,好吃到“刚刚好”的感觉。
人的一天,怎么安排时间,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不做,是一种无意识的安排,其实,它是你潜意识里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指挥着你的。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把时间精力化在做饭还是做菜上面。
一个微笑,看出了你的人生境界;一碗米饭,决定了你的烹饪风格。
我喜欢在鸡蛋饼里面加各样菜,会非常好吃。也可以放点高汤加一点点水再加鸡蛋,也很好吃。再有就是我有时候会放一点点泡打粉,非常少的一点点,饼会喧软些。还可以让面糊放置10分钟后再做饼,这点是跟茜茜公主做法式煎饼的配方学习到的。祝中秋节快乐!
【高筋面粉+烫水+鸡蛋】就是上面最好的例证, 道理全在细节中:)配方很妙。学习了!
同意您对主食的看法,对东方人来讲,主食不仅很重要,而且占主要地位,更是其他辅食不可取代的。
《黄帝内经》中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