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国外站住了脚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看着杨澜的节目成长的。所以,曾经的那个清纯的、眼睛有些斜视的、留着披肩直发的、接口令非常快的女学生,在我们的记忆里难以抹去。
在早年杨澜的身上,无论是活泼的《正大综艺》,还是让她有些怯场的春节晚会,我们都看到了一个与艺人风格迥异的主持人-----她不是封面,她是有内涵有个性的。她那歪着的脑袋,似乎在抗争着什么坚持着什么。总之,一句话,不落俗套,我们喜欢。
然而有一天杨澜突然宣布结婚了,用她妈妈的话说:追求杨澜的人太多,但我们希望杨澜走一个普通女孩子该走的路。婚后,杨澜顺理成章地出国了,让我们遥遥地羡慕她祝福她,并且依然喜欢她。觉得,有墨水的杨澜,就应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与众不同。
但是,在她出国后不久的有一天,文静秀气的杨澜突然再婚了,而新郎的外貌又是那么地令人大跌眼镜。我身边的香港朋友对杨澜夫妇他们上市的阳光集团导致他的大亏特亏一直耿耿于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不屑于杨澜。
再然后,只要杨澜出现一次,网民就恶骂她一次。我心中的圣女就这样渐渐倒下了。
到今天,我听到杨澜越来越沙哑的嗓音,越来越瞪大的眼睛,越来越剪断的头发,越来越世俗的话题,总觉得很不舒服。而她和她周边的人,又以女神的方式说着话及与她说话。于是,我觉得有学识气质的杨澜已经全然不见了。
其实杨澜是越来越成功了,婚姻美满,儿女成双,事业日上,身材苗条。所有重大的国家级的英语场合,甚至法语场合,也都由她独当一面。但是,这种大大超越我们大众的出色,怎么让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她了呢?即使很多人说她假,但她也没有挖我们口袋里一分钱呀。
仅仅从一个成功女性的角度看,也许是杨澜的不接地气,也许是杨澜的越来越自信,也许是杨澜说着青菜萝卜人各喜欢地赞美她的丈夫,让我们觉得,杨澜混迹演艺圈很久很久,很成功很成功。成功到她身边所有熟识的、合作的、被采访的,都簇拥着她,仰视着她,让她的头扬得越来越高。于是,名不见经传的网民们便不买账了。
对杨澜的否定,是动摇不了她内心的自信和强大,她甚至可以置之不理。但,作为小老百姓,在这个虚拟的角落,流露一点真实的感受,应该也不算得罪谁吧。
培养一种美好的气质,需要几代人的气质的积累。一旦丢失,着实可惜。
《孤老》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014/201507/22538.html
2003年3月: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杨澜最大的问题是 cheating!! As a public figure, 没有为错误的行为道歉. 为社会成立了一个坏榜样, 没有承担社会责任 as a public figure!!
几乎在杨澜的谎言被公开同一时刻,两件事情发生在美国: "Notre Dame Coach Resigns After 5 Days and a Few Lies":
******nytimes***/2001/12/15/sports/notre-dame-coach-resigns-after-5-days-and-a-few-lies.html?pagewanted=2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美国: 桑德拉·鲍德温,第一位女性美国奥委会主席和董事长, 昨天辞职,
******nytimes***/2002/05/25/sports/olympics-us-olympic-chief-quits-over-her-lies-on-college-degrees.html
鲍尔文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然后读完了全部博士课程,也写了博士论文初稿。报道说,她双亲中的最后一位去世后,她只得返回家乡科罗拉多州照顾自家的农场,并想多和家人在一起,那时她已有了两个孩子。在当时找工作的简历中,她写上了博士学位,认为以后会找出时间修改并完成论文,而获得博士学位。这一切发生在35年前,当时她27岁。 ... 美国媒体的报道,(学生)记者的追踪,以及鲍尔文迅速认错,马上辞职,都再次显示了美国社会注重诚信、不容造假的社会风气;正向的价值占上风,是个重尊严、要脸面的社会。 ... 吴征的“巴灵顿博士”和杨澜的“哥大校董”明明是有意骗人,其学历经历造假的程度、内容的“丰富”都远比鲍尔文严重得多,但在被媒体揭示 后,吴杨至今死活不认错,更不向大众做一个字的道歉。
1996年,杨澜吴征在接受上海《新民晚报》采访时表示,杨澜放弃了在美国做三大台主持人的机会,回去报效祖国;
1997年,在杨澜的《凭海临风》序言中,她的丈夫吴征写道:“对杨澜来讲,她也已经可以成为第一个非美国出生,在三大电视网中一家任职的亚裔主持人,拿一份优厚的待遇”;
2002年,即使在她和吴征的一系列谎言遭质疑后,杨澜还在《南方日报》表示,“我只说过美国的主流电视台邀请我出任他们的记者或主持人。”
现在杨澜似乎忘记了这些她和她丈夫在中国媒体上的宣称。反而强调她没用“争相”邀请的字眼(谁说你用了?她自己造出个“争相”然后自己一本正经地否认),继而荒唐地强调什么她说是做“主持人”而不是“主播”。
几乎每个人在翻开新年日历的时候,都会萌生许多的希望。
我也不免俗,竟然狂妄到替我们这个国家许个愿望了。
我祈愿,在21世纪,中国人能保持和重拾信任。
我们能够信任谁?三十多年前,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仇恨达到空前的程度,连夫妻枕边的细语也能成为告密的内容;人们被告
知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民众在等待我们的解救,到头来却发现人家已经用上了洗
衣机,电冰箱,出入还有小汽车。如今,一切都已变化。但仍然有令人担忧的现
象出现:满口大道理的廉政典型被查出是个贪污犯;工人即将下岗,厂长竟还在
用公款报销嫖娼时的小费;纳税人的钱垒出的是豆腐渣工程;高价买来的冬令补
品是用旧鞋底熬成的;好不容易下决心做点小买卖,第一个坑了自己的竟是老朋
友,人称"斩熟客"。。。。。。我们还能信任谁?
我看没有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了。它是社会的毒素,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
能量,足以销蚀人的勇气和友善,更会使一个国家,民族丧失最后的团队精神。
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了。
在保持和重建信任的过程中,能不能首先要求中国的文化人保持真诚,能不
能要求我们的文字保持真诚?
巴金先生已经老了,但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人,如果想诚实,还是做得到
的。
(原摘自《文汇报》,后登于《读者》2001-10)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者联谊会致校友杨澜的公开信
杨澜同学:
......
我们无意在此一一指出你的不实之处。谨希望从事新闻传媒的校友你能够秉持客观、真实的新闻原则。
......
最后,让我们以你在《文汇报》上的一段文字来共勉:
"我看没有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了。....:人,如果想诚实,还是做得到的。"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2002年1月20日
作者此文也没说出个子午卯酉。 当今网络小老百姓判断评说名人容易也不必负什么法律责任, 有多少时候是人云亦云, 丢失的也是自己的气质和独立思考。
" 杨澜和吴征本是一丘之貉"
yes, cor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