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东高地往事之三(ZT)

(2017-07-22 11:33:40) 下一个

东高地往事之三 

2016-12-05 敬华 小巢阿木

 

2016-05-05                                                 原创小巢阿木                                           (一个老航天人的回忆)

首发于2006/12/19     (傻根)原创冯敬华

 

记忆里,东高地的七一一医院建设的要比东高地九栋还晚些。

 

当时我的母亲从城里搬来就在老二栋的卫生室上班,那是七一一医院的前身,条件很简陋的。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因和同学玩游戏把手戳伤骨折了,是邻居把我送到老二栋医务室的,我的母亲急坏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处理不了的,马上就用车给我送到市里的同仁医院了。

 

现在的七一一医院多气派啊!

 

那次意外,从各方面都影响了我。……东高地连同那次意外事故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了。

 

使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是我的班主任和全班的同学们,在事故发生后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

 

在东高地经历的风风雨雨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动人的故事。

 

据说,向东高地那样的老楼房由前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老建筑在北京已经不多了。东高地半个世纪的历史,记录了建国后航天创业的历史,抗日牌、建国牌、解放牌的老一代航天人展现了可歌可泣的风姿。他们大多数是无名英雄啊!!!!!难到不应该给他们建立一座纪念碑吗?

 

东高地现在更象一个“围城”了,里面的人总想出来,外面的人总想方设法的钻进去。

 

创业初期,其实东高地的居民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为了那个崇高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所以,在我家从城里搬来东高地那时起,我的老北京概念就淡化了许多,因为在东高地的圈子里,在你的周围都是“外地”的口音(不是北京普通话),江西的、南京的、上海的、东北的、山东的、河北的、还有广东那边的(两航起义)……。

 

记忆里,作为航天职工的子弟校,当时仅有的东高地一小,东高地一中。我的同学就有许多老家是南方的,但我们的班集体却都十分团结,一直到初中毕业,九年我们班都是全校的优秀班集体,同学和老师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是我们三十年后相聚的基础。

 

记忆里,东高地的航天人应是最早支援西部开发的,即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从此开启了中国航天的全面发展和创业历史。论条件,在六十年代经历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后,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一些家庭是要全迁的,我的父亲算是最早的一批吧,记得那时我还在东北的军垦,是收到父亲的信后才知道的。

 

以后1971年,我也去了。是军垦集体调去的。在从军垦经过北京暂短的停留几天里,我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在从“牛棚”的学习班里直接调三线的。当时都在东高地文化园前集合,一批一批的人很多。东高地航天大院各个单位是做了充分动员的。……三线建设,东高地当时被称作“前方”,而三线的单位则称为“后方”,前方厂要包建到底,从技术到人员的培训,直到出产品。所以是母子厂的关系。可真是“献了终身,献子孙啊”!!

 

在东高地的历史上那是重要的一部分!!!!

 

至今,东高地的后代在西南,在祖国的各地,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和奋斗着,犹如根系健壮的苍天大树,谱写着,继续谱写着辉煌的历史篇章。

 

在我们那里,三线企业的同事们,同样来自五湖四海,这老乡那老乡的,什么上海的、山东的、湖北湖南的、河北河南的、江西江苏的、重庆的、南充达县的等等。东高地的则称“北京老乡”“东高地老乡”了。(其实经历几十年奋斗发展都早已入乡随俗了。)

 

东高地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地名了,东高地连着你我他。搞航天离不开东高地,那是中国航天的发源地啊!

 

而现如今,我这个老北京,回北京却真的有点找不到北了?我到底是那的人?是南?是北?还是……咳!——就叫“老北京人的北漂一族”吧!!!

 

上山下乡,南征北战,漂了一辈子,也漂惯了,东西南北中,酸甜苦辣咸,在人生这本书中,回过头来总是有精彩可看的。那就是我们的拥有。

 

东高地这座围城出去的就出去了。可现在是有的人是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啊!如果在那院子里、朝里没人,您就没戏!其实也可以理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水清则无鱼嘛!

……

 

都说往事如烟,东高地的往事,烟是七彩的。

现如今,东高地的地还是那块地,可人口多了几倍。

后来人的往事,将给东高地添加是什么样的乐章呢?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