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中线

用我们迷茫的眼睛 和 昏沉的大脑来----关注台海风云
正文

我的64观

(2004-10-28 22:06:04) 下一个
文章来源: 海峡中线 于 2004-05-11 08:03:50 64是我很想谈却一直回避的话题. 看到这么多关于64的讨论, 忍不住罗嗦几句. 先讲下我自己: 89年我大学3年级,和当今的大学生一样, 年轻、爱国且热血沸腾. 从89年4月中旬到5月底, 几乎天天白天(4.26之前几天除外)孜孜不倦地上街游行,晚上则看书准备考试. 所以, 我把自己看成64的普通参与者, 或"受蒙蔽者", 大家没有异议吧? 从一个参与者角度, 我想说: 多数参与89年学生运动的人, 不是被人煽动的! "铲除腐败,清除官倒", "要民主, 要自由"这样的呼吁, 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 乃人心所向, 在广大的学生和人民中, 能激起强烈的共鸣, 所以64参与者甚众. "学生领袖"不可能蒙蔽全国近百万的学生和数千万的民众! 我党, 不是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么, 怎么会被蒙蔽呢? 从一个"被蒙蔽者"的角度, 如果有人认定我是"被蒙蔽的"话, 我今天客观地说: 89年的学生运动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 检讨什么呢? 第一, 站在"党"的立场, "我们党"应该承担"处置错误"的重大责任. 没有学生运动纳入理智的、体制内的轨道,并导致血腥的镇压,共产党必须负担责任。别的不说,用坦克等重型武器对付绝食学生,不知道这地球上还有哪个政党干过? 第二,站在学生的立场, 应该检讨脱轨的学生运动对社会的破坏力。年轻人,凭自己的一腔热血,为理想而非不顾身,固然珍贵。但是, 社会改革试验本身的复杂性,远非工程技术实验可比。可以想象,如果当年所谓“学生领导人”上台推行激进的改革,决非中国之福。最多多几个大陆版本的“林佳龙”罢了,学生当初的政治主张,最后会烟消云散。 这些年, 我一直纳闷,当年的学生运动,怎么会走向“暴乱的”?我个人看,下面的两个原因是很重要: 一是,中共高层内部分裂,导致学生运动被不同势力利用,被逐步推向“与党对立”的舞台。这个账,算到学生头上是极其不公正的。中共高层的分裂,是共产党长期的老人政治和及老人政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的直接后果。我们有幸地看到,老人政治模式在大陆逐渐淡出。 二是,大陆当时的社会生态。 80年代中期,是中国试图摆脱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的桎梏,初步尝到经济改革甜头的年代。一方面自由派政治思想活跃,并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从旧到新的经济制度转换(所谓双轨制),为各种经济腐败和社会不公提供了温床,民间孕育了相当的不满情绪。 社会跟人一样,不满情绪必须有合理的宣泄途径,而不能一味强行压制。压制得越久,就会造成爆炸式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时,尽管有自由派学者在鼓噪,但政治仍然是“我党”的专利。国家大事,是我党的事,关你们屁事!”在一党之私下,一切都成了工具,为巩固党的领导服务,有谁敢“篡党夺权”?改革方向, 是党和党的政府的专利,讨论不得的。学生当年的活动,犯了我党的大忌。 这跟台湾今天“爱台湾,搞民主是民进党的专利”颇为相似。可惜这个危险,在当今大陆依然存在。 对64,仍然是见仁见智。共产党从当年“旗帜鲜明”地说:“...是一场反革命动乱,发展为暴乱”,逐步退防到“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89风波”,说明他们也意识到当年也许做错了什么。从这一点,我奉劝那些仅仅根据我党宣传材料的观点来评价64的年轻朋友,说话留点余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