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这堂课讲婚外情。
最近城里有风言风语,关于婚外情的,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同学们莫要信谣,那些说法观点陈腐,没有想象力。
首先,光明正大的,婚外情是个好东西,可以与婚内情同时并存,互相提高,共同促进。
这里绕不开一个概念:婚姻。无论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它们都不否认婚姻是一种经济关系。婚姻从来不是一个情感链接。相反,它是一种绑定,而绑定扼杀新鲜,拓展和想象,是情感的毁灭剂。所以从婚姻这种人为的二次概念出发去讨论感情,肯定是入了邪道。
婚姻是海上浮冰,爱情才是真正的大海。但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初恋时不懂,结婚时依然不懂。童话都以王子公主的共结连理作为爱情最后的高潮,大众的认识依然把长厢厮守当作爱情的升华。大错特错,所有的爱情都在当下,为未来做筹划让时间来衡量,都是南辕北辙。
年轻时,荷尔蒙太多,常让心蒙了猪油,模糊不清,爱就是一股子的喷,没有层次感,缺乏底蕴和回旋。所以文艺作品中,成年人的爱情才是炙热如火山,深沉似蓝天,韵味追洪荒,浸润漫大海。只因,阅尽千山万水,看清自心他心。
真要有一段爱情,必须先有一个好的婚姻。在高质量的婚姻中,身心健康,愉悦无瑕。这时,如果另一个人不期而遇地出现,你才知道不是为了填充一段寂寞找寻一个补偿完成一次发泄,而是真正的爱来了。
据说,真正的爱几辈子才出现一次,来了就要抓住,不管现在状况如何。但这又是一个千古难题:怎么辨别当下的这个是真的?答案是没办法,因为下辈子看不到。年轻时甚至连基本判别的能力都没有,年老了又少了行动的最低要求。人生只在一个很窄的时间段内有机会。那个人会不会来,要看运气。
来了后,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脱去文明的桎梏,抛弃道德的外衣,拷问内心,真的有颤动吗?如果有,恭喜你,也许就是她。
婚外情并不影响婚姻。道理很简单,人压抑自己的情感,所生闷气必然反作用于自身和亲人,让婚姻徒添焦虑。相反,对另一个真爱的人流畅地表达,才能理顺自己。自己梳理好了,家庭才能更和美。
所以,婚内婚外,两情并蒂,人生美满。
下面答疑,那个戴帽子的男同学,你满脸不服,有问题吗?
男同学问:婚外情之后,要那个吗?
立华答:那个是哪个?哦,知道了。下三路,等而下之。发乎情,止乎礼,是一个办法。如果止不住,必须用性的方式表达爱,那就顺其自然吧。但现代人在婚外的涉猎大多数是性和欲望,真正的爱情少而又少,舍本求末了。
那个羞羞答答的女同学,你的问题?
女同学问:爱之后是长厢厮守,永不分离,这不影响婚姻吗?
立华答:你韩剧看多了,还有什么甄嬛红楼的别信。都讲一堂课了,厮守是爱的扼杀,爱就在当下,由着两个人共同的情感生长纠缠痴迷。但可以肯定的,这不会是一辈子,人性使然。
答疑结束。还有疑问,课后交流。下课。
情字太玄,普罗大众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怎能解释清楚,上完课发现:崩费那劲研究了,我们都一样,和“真爱“严重不熟。
金岳霖真爱林徽因,认定了只有她,这个世上再不会有。林徽因呢,未必那么真。说是人性的优点也好,弱点也罢,有人就认死理。这种爱还与荷尔蒙无关。其实,老金也不惨,就算是单相思,也能完成人格的自我完善。
可是金岳霖和陈岱孙终生爱的是梁思成和周培源的妻子,以他们的人才条件,完全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生活,可有时偏偏赶上了怎么办呢,我想他们可能都是宁缺毋滥的人,不是随意什么人都可以爱的。
罗斯福的第一位情人后来也结婚了,好像也有了孩子,但她还是爱罗斯福,所以后来又回到他身边,他最后就是死在她怀里。但是第二位情人一直单身,时间一久挺不幸的,有点精神错乱,在她最后时光罗斯福夫妇没有抛弃她,还一直派人照顾她,也曾去看望她。你说的对,看人的选择,自我意识强的人就会抵制这种诱惑,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但从文学上审美上讲这种爱情哀婉动人。
老师说的密特朗和罗斯福心思多毒素多,女人是解毒的,我觉得这是普通男人的视点,有些理解偏了。
我过去有一阵儿特别爱看伟人的爱情传记,觉得那是伟大的感情,因此对这一领域应算比较熟悉。
罗斯福和密特朗是那种爱和能力都远远高于普通人的大人物,他们就像国王一样,极富人格魅力,很能给予他人爱的感觉,女人爱上他们真是太容易的事,他们需要女人的柔情与爱意滋润生命,而他们非常善于唤起这种感觉(人要聪明在各个领域都聪明)。两人之中,我更喜欢罗斯福,因为他身上更有人情味和人道精神。罗斯福和密特朗的魅力之大还体现在另一点:结局都还不错,没有人怨恨他们,这点可真不容易做到。例如那个卡恩,过后谁都告他,报复打击他,要知道外国女人一不要名分,二不要钱,实在是他为人处事太没品了。
罗斯福和密特朗是政治家,这类男人心思多。心思一多身体里积累毒素。女人是帮他们解毒的。一旦有了功用,就不是真爱了。充其量,只是个三人行的故事。
有高人指点我,林徽因那个例子更好,一女二男,金岳霖是真爱,林徽因差些。
下周有一节课,会讲”怎么找真爱“,到时再来剖析这个案例。
在法律国家,婚姻这个契约只保障经济利益。
罗斯福最后和Lucy旧梦重温。 但是在我, 也不算是真爱, 真爱的意思是只有你, 只有我才可能发生的爱恋,并且不可能再爱上别人, 罗斯福在跟LUCY分手之后, 又爱上了别人。 我觉得罗斯福是有爱之人,但说不得谁是真爱。最后跟Lucy的复合,也肯定有现实的原因。 这种情况跟段正淳是一样的,段正淳自己说得清楚谁是自己的真爱吗?所以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条件成熟, 爱的对象并不是唯一的, 所以爱情只有接受了现实的洗礼, 自己内心的真实拷问, 才是真爱。
现在想想阎老师讲的真爱其实更象不要任何现实, 不要任何设定的激情。
尤其是那个年代,大多对婚姻爱情懵懵懂懂。谈恋爱没啥大问题基本就结婚,多谈几次会被认为道德有问题。
人都怕痛吧?受虐狂除外
(捣乱贴????
其实你说的好像和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你说的可能是新人生阶段的中年之爱,成熟之爱,灵魂之爱,西方人叫“灵魂姐妹”,可俺们现在还有灵魂吗?感觉这是高难度的事,真不是人人都能玩的起。
如果从心理学上说,这叫“正午的魔鬼”,是指中年人人生中途起仓皇。弄不好还真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浮)。
爱情没有婚姻来加固,很容易挥发吧,除非它一直填补某种生活空缺,恰恰是在国外,我觉得有时形式挺重要。
我想起一朋友说的:“男人是长久不专一,女人是专一不长久”。男女好像不是同一类动物。
我会再写一篇文章 说 “真爱“。
安娜卡列尼娜与渥伦斯基是上流社会的浮华艳遇空虚派遣,不在我说的”真爱“之列。
什么是“真爱”?
什么是可以毁掉家庭,打破传统也要追求的“真爱”?
它和激情,荷尔蒙的一时抽升,爱情小说引起的幻想,一些问题上的情投意合有什么分别?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一次或那一次是一生一世的“真爱”呢?
安娜卡列宁娜追求的是真爱吗?简爱呢?。。。
“真要有一段爱情,必须先有一个好的婚姻。在高质量的婚姻中,身心健康,愉悦无瑕。这时,如果另一个人不期而遇地出现,你才知道不是为了填充一段寂寞找寻一个补偿完成一次发泄,而是真正的爱来了。”
难道这是你鉴定“真爱”的方法?你确定这所谓的“真爱”不是对平静无奇的婚姻生活的一种厌烦?对禁果的一种渴望?
严老师,期待你的第二课。不过我们不是老老实实的只记笔记的好学生。
2者有些啥子区别那?
有些地方还是蛮同意楼主老师的;通过老师的启发,俺悟道:
婚外恋,好像唐人街的餐馆,偶尔吃下是蛮调节心情的。
这样,回家后再吃自家的饭菜更香。老师,对不?
如果2人都在搞婚外情,都吃里扒外的话,家不都败了么?
这不就是时兴的开放式婚姻吗?
仔细想想,可行性蛮低的。会打架的。建议最后学点拳击什么的。
我们能不能问一声:这些都合理吗?可以质疑吗?
而婚姻是合同。出轨,是毁约行为。按婚姻法的有关法则出来即可;
在北美,出轨的代价是很昂贵的。这些,律师会告知的。
而在中国,出轨,真不是个事。
我信。
顺便预订一下您下节课的座位 :)
常写博客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情和生活状态,大概都能从文字里看出来。不会差太多。
至于背叛,还未曾结婚我就经历过背叛,人家找爱情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原地琢磨到底是18岁的姑娘爱情更美,那么23岁的女人的爱情就不值钱了吗?这还不是婚姻呢,已经伤害深重。
至于婚外情,有人出轨了,出轨知道自己是错的还算不错的,如果打着正义的旗号就是不对的了。情这个东西,其实最难琢磨,有人婚姻内不爱了但不告诉对方,还装成自己很爱对方,之后又偷偷去找,这个情,再怎么着也是不美的。
真实是一回事,真实美不美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因其真实就觉得都是好的。
给一个建议:您应该告诉读者,你是成年人了,你的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应用,阎老师不再负责了。
爱情才是海上的浮冰,终究要被现实融化成一样的苦涩之水。
也许真不应该说。
我是个坏典型,让你看到丑陋的真实。如果你一定要粉饰生活,我也不阻拦。
如同我前面的答复,相信你相信的,不管真假,只要信,就行。
至于那些坏人,砸死他们(含我)。
想出轨,很容易,离婚了,想爱谁就爱谁,林志玲,胡歌,美女帅哥爱情使劲潇洒,使劲爱。
我还是一句话,这个课堂你少开为好。我收到过太多心碎之人的悄悄话,他们受屈辱,他们对生活失去盼望,他们受伤,他们开始不信任人,今天看到你这篇不痛不痒来哄人气的文章,没法不砸你。
写文章,请记住,心存慈悲,不管你写什么你认为伟光正的东西。
婚内出轨,原本就是伤人行为,我只是给你戴这么顶小帽子,你就觉得不舒服了,那么你这么侃侃而谈给婚外情戴那么光溜溜的光环,又置别人情感与现状于何地?
你可知道多少人受伤流泪?多少家庭破碎,多少眼泪多少伤痕需要去弥补?
劝你莫接着开这种只见一人爱情笑,不见他人眼泪流的课堂。
今天的太阳很好,晚上的月色定当绝美。这是我当下的生活。
假如我写这个故事,A的太太B有了真爱,A会高高兴兴,把决定权留给B,同时作为孩子的父母,彼此还是朋友。
但羽同学有一个误区,实在影响你的判断,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这两个的相关性很弱。婚姻可以有爱情,也可以没有爱情。爱情可以在婚姻内,也可以在婚姻外。羽同学潜意识里在把这两个概念互为替换。
具体分析到《廊桥遗梦》里,两次爱情,一次是4天的爱情,还有一次就是快一辈子的爱情。爱情之外的就是自由想象。
对孩子的亲情是人性的,对爱的追求也是人性的,重要的在于自由选择,无论选择的结果是什么,旁人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指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你如果现在在婚姻里,估计是跟太太没有什么爱情的。否则,不会讲出婚姻是枷锁什么彼此禁锢之类的。人都是以己之心,度外界之事,正所谓你的心路历程决定了你看事情的角度。
所以,课堂千万不要乱开啊,会出乱子滴呀。
偷偷摸摸去做也就罢了,非要戴正义光环。
谁想宣布出轨正义,谁就是找抽。句号。
我也来凑个热闹,先抱歉,我说话分量这次会重哦。
阎老师:您的爱人婚外情之后您还写这篇热烈歌颂婚外情吗?您会特别诚恳地祝福他们天长地久然后非常快乐地把绿帽子戴头上吗?
请原谅我说话分量如此之重。
请别忘记,出轨的男人后面也有出轨的女人。不要以为只有男人婚外彩旗飘。
有种,先离婚,再找真爱。其他的,都是没种的举动。
最后,写这种文章既是烘人气,当然少不了挨砖头,您潇洒接过便是,嘿嘿嘿。
两人都高高兴兴的,才在一起。不高兴了,觉得没意思了,就分开。
婚外,婚内都一样。
托马斯和萨宾娜接近真爱,但纯度还差点。他们有作为社会人的痛楚,在情感中寻求慰藉的成分。最好的情感不应该有任何附加,纯粹的欢愉。
阎老师可能误会了,我只是泛指,并不是针对你,如果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您说的那种爱像不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托马斯和萨宾娜之间的爱呢。
别提《廊桥遗梦》了,当年我最早在工商时报读书版上鼓噪,结果被两个摄影师一通批,他们说那是男版的言情。
真爱本来就少,真爱的长久不是以时间衡量。如同廊桥遗梦,即使在生命的最终,还会老泪纵横,但不在一处。
年轻的生命还是单薄的,一条道的闷头走。那时候的“爱”也丰富生命,可以看作是为最后真爱的热身。
“试婚”?林同学再说下去,就不及格了。真爱来了,更不能“婚”。
你说的是普通爱情。我讲的是真爱,这个真爱是两人高度同步,彼此都能得到。但一定要分开,套路熟了是自动巡航,那是机器人的事,不是人干的。这种喜剧的分手(不是告终)可能会有下一个周期的共振。
人有一个很好的自我欺骗机制,将想象当真,并在这个“真”的想象里自我满足自我成就。比如假想一个共产主义,假想一个上帝。只要信得深,假的也成真。
你崇拜的简宁宁同学的心灵导师她婆婆曾经说:她活一辈子,看明白了,事业都是虚的,天天快乐才是真。其实,我们写博也是虚的。但,信则灵。
一辈子都痛的爱一定有设定: 两人真心爱过, 因为外力嘎然而止. 这个可以是任何一届恋人, 只要满足条件. 包括初恋. 我听过很多恋情, 管它婚内婚外, 人性会使走得近的人, 揭示本来面目, 没有约束, 没有什么长久的真爱.
谁说年轻的爱每次撕心裂肺了,心灵相通是同步的,并不会造成伤害,结局如何也不重要,关键是丰富了彼此的生命。你说的痛可能是单相思,或是因为同情心,所以泰戈尔也论述过这点。
您的第三部讲的象试婚,人生阶段不同。
提醒两个关键词“爱情错觉”和“浪子归”。
情、性、婚姻,三者的不同排列组合,人生的最大纠结。一场爱情一定要以悲剧(失恋)告终,才谈得上刻骨铭心。
第一步,真爱几辈子才有一回。参见觉晓同学的引用:In a universe of ambiguity,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only once, and never again, no matter how many lifetimes you live.
第二步,猪油蒙了年轻的心。青春期爱了再爱,每次都撕心裂肺,真正过去了,又是也无风雨也无云,淡然无痕。能是真爱吗?真爱要刻在心里的,拿起来都是痛,一辈子的痛。
第三步,爱情在婚姻之后,人是另一个。只有陷入婚姻这个局,体验过了,才能抛弃自己在情感上的各种拖带。回到最初,真的爱才能来。
林同学,你学习认真,敢于质疑,你不用考试了,满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行?
成年后的婚姻有时像各种资源的配置,这好像是婚姻的社会性决定的。
“据说,真正的爱几辈子才出现一次” ——这是危言耸听吗?
“真要有一段爱情,必须先有一个好的婚姻。” ——说反了吧?这是名副其实的反动言论!
确实不应因婚姻内的空虚和不满到外界找补偿,那样找到的似是而非偶然性,有时更添麻烦。
我觉得第一感觉很重要,至少也要好感,有时没感觉,人家磨叽磨机你很感动,可有一天发现还是不爱,而有好感的人即使多年过去还是相互好感。
阎老师您要去开个群,我就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