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人喜欢杨绛,尊称她为先生,能得这种称谓的女性屈指可数,必须是从民国来的,有学问,有长相,有品位,有故事。四有缺一不可。
读过先生的“洗澡”和“干校六记”,我没体会到淡定和从容,倒是看出了才气和狡黠。中国能写这样文字的人不少,数杨先生名气最大。
也许,她是钱锺书的太太,才子才女的组合,很配,双赢。
也许,是她的长寿,105岁大概是文坛名人中的冠军。
也许,是她70岁后的文字,阅尽沧桑的平和,直接治愈现代都市人的烦躁。
这么说来,她也算“鸡汤”写手。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也还是喜欢有料的“鸡汤”文。
但是,又有一些疑虑。她70以后说淡定,讲从容。我们20,30,40岁的人可不容易做到,一颗不安的心总在跳动,脑子转得频,眼睛看得累,只因世界变化快。
杨先生老了修炼成精,年轻的时候似乎既不淡也不定。邻居梁思成林徽因搞个趴,她小心眼喷酸水好多天,很不淡定的关起门来写影射文。据说,为鸡毛蒜皮的事,她也跟邻居吵架。
我想,这正是先生了不起的地方--她是一个真实的人,有自己的毛病,自己的抱怨,当然也有遮不住的才气和豁达。
先生驾鹤西去。咱中国人热爱造神,早上打开微信,漫天盖地,先生被直接抬到大神地位,膜拜者众多。这大概不是先生愿意看到的。
我喜欢杨先生,尤其她的小心眼,这让她更有“人”味,她不是神。
谨以此文纪念杨绛先生。
图:清华学生在校图书馆门前悼念杨先生。
“好读书奖学金”捐赠仪式那天正在清华经管上课,给清华捐款者甚多,不冠以自己名字者甚少,故闻之犹为敬重。因书而来的钱还助于好读书之人,薪火相传。 --(捐款)
同时期的才子佳人轰轰烈烈者甚多,能偕老者甚少,这一对是最让人羡慕和尊敬的。喧嚣过后,一读再读,永久怀念。神仙伴侣当如是。(钱杨的情书)
你转的这段很能体现先生的“可爱”。
杨先生咬得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现在早已过了把人当作神崇拜的年代了。个人喜欢她,正是喜欢她的才气和狡黠,正因这样,才更显示出她的真实,当然也喜欢她年长时的谈定和从容。像她这样的人又活的很高寿,真的不多见。
另外,楼下有人说他们的贡献,不就和管锥编. Come on. 他们是文人. 能留下一篇万人称颂的文字难道不是成就? 管锥编没有多少人看就又没有价值了?这种逻辑我实在不懂。钱先生可以通俗来一个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文, 也可以高雅在学术届立碑,这才是大家.
还有因为众人称颂所以我要标新立异来个不同的声音, 并不能彰显你的本事。真有本事,你来写个万人争读的文学创作
我喜欢她的这点真实的私心!
现在我们可以用common sense 分享一下:事件发生时钱杨两位老先生已经5,60岁,对方可是3,40,正当年;钱杨两位老先生瘦小众所周知,对方夫妇较高大也是大家知道的;钱杨两位老先生为什么动手?因为对方侮辱他们的女儿!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都会做同样的事!更何况事件发生后钱杨两位老先生就此逃亡了……
至于说从先生的文字可看出先生小气抠门,我反正是醉了!先生经历了近代中国所有的大事件,日战时在上海一家人不为日本米折腰,为了让钱先生专心写作围城,亲自下厨持家……
今天在这里我们怀念杨先生,是因为先生的文字inspired 多少我们曾读过她文字的人。至于其他,我们是不是让它随风……
先生一路走好!“我们仨”终于团聚了!
把她当神的粉丝是容不得别人说她一定半点的缺点的
今天谁会认为世上有完人?当今中国有多少人在作人上达到(不要说超越)她们一家仨口的高度?她们仨的命运难道不是最触动人心的吗?计较人家的小心眼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以此来证明什么呢?
算了,其实就杨绛先生自己,根本早已不在乎別人怎么说。她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听着就想流泪。
杨先生与他们不同,是清醒的读书人。
杨绛先生淡薄名利,却对慈善出手大方。2001年,她将钱锺书和她的全部稿费版税和著作权,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为的是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清华学生,“希望奖学金能帮助贫寒人家的子弟如其所愿。”
在捐赠仪式上,杨绛先生谈到,她是一个人代表三个人,代表她自己、已经去世的钱锺书和他们的女儿钱瑗向母校捐赠的。她说:"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是我们一家三个人的意愿。在1995年钱锺书已经病重时,我和钱瑗到钱钟书的病榻前,我们商量好了,将来我们要是有钱,我们要捐助一个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就叫好读书奖学金,不用我们个人的名字。"谈到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的宗旨,杨绛指出:"'好读书'奖学金的宗旨是扶贫,因为我们看到富裕人家的子弟升学很方便,可是贫穷人家的儿女,尽管他们好读书,而且有能力好好读书,可是他们要上中学就有种种困难,上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好读书'奖学金就是要鼓励、帮助这些家庭贫寒的学生。"
她语重心长地对获奖学生提出了期望。她说,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求知识,学本领。"厚德载物"是一个道德标志。我们努力求知识,学本领,为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没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去承担重任,那我们的努力就失去了价值。"自强不息"是"起","起点"的"起","厚德载物"是"止","止于至善"的"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8个字就是我对"好读书"奖学金获奖学生的希望。
"我们一家三口都最爱清华大学"。的确,杨绛先生"三进清华"和清华为钱钟书"两次破格"的佳话都已广为人知。对他们的女儿钱瑷来说,清华园是她童年美梦的摇篮。"好读书"可以说是钱、杨的共同志趣,也是联结两人情缘的一条红线。当年,杨绛先生一进清华就同"二书"结缘:一为读书,二为"钟书"。因爱读书,而爱爱读书的"钟书",因爱钟书而更爱读书。
如今,杨绛先生百年,一家三口重逢。愿先生这一份对清华学子的寄语,这一份先人的精神永存。愿先生,一路走好。
到很想看见清华学子谈谈他们创立的奖学金的事。
在中国当清流,不易!
无论是“世人皆有原罪和本罪”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抑或“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能为后人留下只言片语已是人杰,估计她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期望。
外界褒贬不会改变一生为人而非神的本质。
还有,任何将入或事往崇高上推都是很可怕的,因为接下来,这个崇高的棒子就可以随便砸人了:-)
博主这样直抒胸意的文字并不比思虑周全的文字差:-)
国人喜欢造神,对人的道德完美有时近乎强迫症,其实有的被捧人很不适、很尴尬。
林徽因办趴儿不请这两个邻居,于是钱就用一支笔写篇小说讽刺,从林徽因、梁思成到沈从文、萧乾嘲讽个够,我们读者有福了,因为看着实在很有趣。
文革中杨绛咬人、钱钟书拿棒子打人事件,起因是肖凤用语言刺激刚失去丈夫的钱媛,父母心疼,为女出气,我倒觉得二位学者很有意思,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他们毕竟是书生,从此就不敢回家,过了好几年流亡生活。
人无完人,她/他们有成就,但并没有那么了不起。例如,【堂吉诃德】的翻译就有其局限性。端看你是取其长还是爆其短。
钱钟书和杨绛文革中咬人殴人事件,林非被打真相。林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找到这篇文章看看,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她们二位。
如果你不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过往,最好别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