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了一天一夜的冰粒子,今天还在继续着。落冰的声音跟落雨比起来清晰齐整了很多,干燥的米粒似的, 好像每一个冰粒着地又弹起的声响都可以单独地划规出来,刷拉拉刷拉拉刷拉拉,很响很脆很动听, 密密集集的,充斥在天地之间。
地面上集了厚厚的一层冰粒子,乍眼看过去, 跟积雪没有什么不同,待俯下了身子, 或者到了被车辙碾挤了的地方,才看出些细微的差别来,雪会把投射过来的光全部拦截直刺刺地反射回去,冰不一样,带着些许暧昧的通透,有些目光便会收不住毫无防备地滑了进去 — 那里面的世界是阴翳的,不动声色的, 带着若有若无的蓝灰之气。踩在脚下,则是大不相同,积冰是坚硬凌厉的,没有丝毫的妥协,一不留神,就可以让你失去平衡滑个大跟头。
今天早上Allen的游泳课上,坐在观看区听身边的家长们抱怨。 因为恶劣的天气, 这个周末不少课程取消了, 游泳课的状态却是无迹可查, 电话是正常语音,网站上也没有发布任何消息, 等到战战兢兢开车过来, 才知道一切照常, 白白浪费了大家不少猜测的心力。
上完游泳课,拐到附近的大统华买些水果菜蔬。照旧在店里那个窄小的书架前停留几分钟, 浏览一遍架上的书脊。 书架有五六层的样子,我喜欢的书类集中在中部的一层上。好久没有来了,那排架子上多了不少余华的小说。 记得读的第一本余华的书是 《在细雨中呼喊》, 很早之前的事了,应该是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后来再读过什么就不记得了,但是从那时起余华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此去经年,再次找来他的作品读时, 却疑惑了,拿不准年轻时的自己到底是被什么所震撼。他的文字平白直接, 人物情节却是压抑的黑暗的神经质的扭曲的,这让我不太能够接受或者苟同。或许只是自己变了。 真实的生活在现在的我的眼里, 哪怕是艰难的丑陋的痛苦的,也终究是静水深流,波澜不惊的。也许于作者来讲, 只是一种写作或者表达方式,我只能说,这种方式不是中年后的我所能够喜欢和享受得了的了。
再有就是胡兰成上了架。对胡兰成的兴趣, 最初是源于他跟张爱玲的关系,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文字俘获了那颗孤傲的才女心, 然后便看到了人们对《今生今世》评价,积极的说 “文字精美”, “情感细腻” ,“古韵古风”,消极的说 “文风清丽, 思想单薄”,“美丽而猥琐”。不管是哪一派, 在文字美丽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便有了找来一读的心思。年初时在中国, 在保定的新华书店里没有找到《今生今世》, 买了他另外的一本《禅是一枝花》。回加后翻了十几页,故事简单浅显, 却不甚明其深意,看来自己禅宗的根基太薄太弱,便暂且放下了。今天在书架上看到了《今生今世》, 毫不犹豫地取下来放进了菜篮子。
拎着两大袋子的蔬果,包里揣着那本从菜市场淘来的《今生今世》, 我跟Allen深一脚浅一脚在无处不在的冰碴子里找寻着自己的路。身边有细小的冰珠子窸窸窣窣地落着。不由得就想起了胡兰成著名的那句 “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我姓游,怎么会姓胡呢:)
我元旦时在北京, 觉得北京的空气虽然有时候也霾, 但总体比前几年好多了。
中文书是我们大统华超市的福利 :)
冷热苦乐, 日子都是一天一天过。 有人喜欢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我喜欢四季分明的天气,偶尔下下冰雨, 也不会太厌烦。
是啊, 我们还以为会白跑一趟, 结果照常 - 大部分的课都取消了。
呵呵, 年轻时倒是没追过剧, 现在经常追:)
好奇你能一直追剧,回想俺的上次“追长剧”是十余年前,怀孕期间;第二次追长剧是这些年里的佛国之旅。
谢谢莲盆籽。 问好。
余华是很久之前读过, 现在再看他的文字有点不习惯。胡兰成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读起来。
長知識了,謝謝.(我只看過雪境,落雪)
大陆出版的今生今世把作者写在汪精卫政府供职的一章全部删减了, 比较遗憾。
路面状况真不好, 开车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愿我们多伦多老乡都能够安全上下班。
我也是最近看剧太多, 博客都荒了, 买来的书一大半儿没看。呵呵, 得适当推一下自己,勤快点儿 :)
我这个星期上图书馆借了不少书,最近尽看电视剧了,想着是否应该读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