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5-10-02 11:30:18) 下一个

在一个崇尚效率与实用的时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似乎已经远去。人们忙于积累技能、提升价值,热衷于成为“有用之人”,而“信念”“意志”“理想”这些曾经炽热的词语,仿佛都成了陈旧的回声。然而,当我们抱怨着“牛马般的生活”、感叹着“阶层的固化”时,这部旧书却依然有话要对今天的我们说。

 

保尔·柯察金生活在风雨激荡的年代,他的“钢铁”并非天生,而是被火焰炙烤、被锤击锻造出来的。那是困境中不屈的意志,是一次次挫折后的重新站起,是“为理想而生”的坚定选择。保尔的精神并不只是革命口号,而是一种对命运不低头、对生活不妥协的姿态。

 

而今,我们也渴望锋利:想掌握一技之长,想切开阶层壁垒,想改变命运。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把刀。然而,我们却常常忘记,刀要先是钢,锋芒才有依托。没有经受火的考验,没有意志的淬炼,没有目标的引领,那些锋利只是脆弱的幻觉,轻轻一击便会折断。

 

更深的问题在于,人们早已习惯向现实低头。我们一心想着如何“有用”,如何“锋利”,如何在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却越来越少有人去追问:**刀为谁而挥?又为何而战?**我们渴望生存,却失去了反抗的勇气;我们适应世界,却忘记了改变世界的可能。这样的锋芒,也许犀利,却空洞无魂。

 

我们抱怨牛马般的生活,却不肯经历炼钢的痛苦;我们痛斥阶层的坚冰,却不愿举起自己的锤。保尔精神的价值,正是在这一刻显现:命运的壁垒无法靠怨言击碎,它需要火的炙烤和锤的敲打,需要我们自身先成为“钢”。

 

当然,今天我们无需再像保尔那样为宏大的理想献身。但那份坚韧、那种不屈、那股燃烧的信念,依旧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底色。在学习中坚持,在职业中精进,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选择,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正是“钢”在当代的模样。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读的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史诗,更是在追问自己:在这个变化剧烈、现实沉重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还有勇气让火来锻造自己,让锤来塑造命运?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