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8)
2017 (88)
2018 (62)
2019 (60)
2020 (34)
芝加哥艺术学院(八)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下)(Gustave Caillebotte)
卡耶博特成长于巴黎巨变的时代。拿破仑三世皇帝希望让这座城市更安全、更清洁、更美丽,并委
托行政官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在1853年至1870年间翻修首都。把巴黎从“中世纪拥挤,狭窄街道的中世纪迷宫改造成宽敞的大街和广场。。。”。这就是巴黎的一个拆迁过程。古斯塔夫采用绘画而不是照相(那时候照相还是一个萌芽的阶段,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够掌握的技术)记录下这个改变。新的街道,公寓,道路,桥梁。也说明了皇帝也爱政绩。
猜想那个年头看到钢铁桥梁大概就如今天看到各种摩天大楼一样稀奇,所以古斯塔夫还专门画出这个新桥建造过程。




整个改造于1870年完成。1866年,卡耶博特一家搬进了新建现代化的第八区。19世纪70年代,卡耶博特加入印象派画派,对这片区域非常熟悉,因为他每天都会漫步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街区,拜访朋友和印象派画友。也为他的创作获取题材。
1876年,卡耶博特首次亮相独立印象派展览,此后,他的创作重心从家乡转向了邻里社区。他创作了大型构图,人物与真人大小相仿,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并运用夸张的对角线来凸显公寓楼、宽阔的林荫大道和纵深的远景,这些都是现代巴黎的特色。1877年,他在第三届印象派展览上展出了许多这样的城市场景画作,这些作品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其中几位评论家在评论中提到了它们。






1878 年 10 月,母亲去世,打断了卡耶博特对巴黎新兴现代街道的探索。不久之后,这位艺术家和他最小的弟弟马夏尔卖掉了位于第八区的家宅和耶尔的房产,搬到了新落成的加尼叶歌剧院附近的一套公寓。从四楼的公寓,卡耶博特能够以全新的视角看巴黎:在自己舒适的家中,从阳台往下看。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通常仅限于富人,却也让他拥有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对于拥有多栋公寓楼的卡耶博特来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他实际上拥有巴黎的一部分。他的阳台是他招待朋友的地方,也是他一些最大胆、最独特的作品的灵感来源。
卡耶博特从他的朋友和熟人圈子中挑选模特,即使不画肖像画的时候也是如此。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位艺术家开始尝试一种更具戏剧性的叙事绘画风格,让朋友们在他家中或咖啡馆等熟悉的地方摆姿势,创作出现代巴黎生活的片段。这些描绘日常生活瞬间的风俗画——运用家具、服饰和姿势的视觉语言,让当时的巴黎人能够轻易解读。尽管卡耶博特使用的是同伴而非专业模特,但这些高度舞台化的画作旨在描绘一种普遍的人物类型,而非画中人物自身的处境——换句话说,它们是高度现实主义的虚构作品。有时,卡耶博特甚至会将人物从可辨认的背景中抽离出来,转而依靠时尚来传达他的叙事,这些叙事通常包含特定的巴黎“类型”,例如花花公子或酒鬼。







《雨天的巴黎街道》(法语:Rue de Paris, temps de pluie)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1877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画作描绘19世纪北巴黎都柏林广场(place de Dublin)情境,视角位于都灵路(rue de Turin)南段东侧,画面方向正北偏西。这幅高212.2厘米、宽276.2厘米的巨作以巴黎城市化进程为背景,通过雨雾氛围与人物动态捕捉城市瞬间,包含新款服饰、折叠雨伞等时代元素。作品采用风俗画形式展现19世纪后期巴黎都市生活,兼具学术派严谨技法与激进构图风格,属卡耶博特最大尺幅作品。







1881年,卡耶博特和弟弟马夏尔在巴黎西郊塞纳河畔的小热讷维耶购置了一处房产。他们热爱游艇运动,并积极参与位于庄园附近的巴黎帆船俱乐部(Cercle de la Voile de Paris)。1887年,马夏尔结婚后,卡耶博特买下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房产,并离开巴黎,与伴侣夏洛特·贝尔蒂埃永久定居于此。由于印象派画家内部的争斗,卡耶博特停止了与他们合作的展览,转而发展其他爱好,例如园艺、设计和赛艇。
他也越来越多地在户外作画。他与当地的朋友和来自巴黎的老熟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喜欢来庄园参观。卡耶博特于1894年在庄园去世,很可能是死于中风,年仅4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