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chufa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谁是《老炮儿》

(2015-12-30 07:26:24) 下一个

谁是《老炮儿》

 

如果“小混蛋”周长利还活着,那他最可能是今天的“老炮儿”张卫军。只是无论周长利还是王小点,都早已退出江湖,真还能在北京大街上叱喝的,都该是他们的孙子辈了。“老炮儿”早成了六爷,而不是什么小六子。

 

 

 

六爷过的日子和那年头的旗人差不多。提着鸟笼,大街上逛逛。(都忘了他有没有捧着个茶杯)。凭着他以前的气场,帮帮人家打抱不平。他讲究的是江湖道义。他也知道,今天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无论是大镜面的写字楼,还是巴掌一块的服装小店,都是年轻人的战场。和六爷年轻时候一样。他那个时候是在街头巷子逞威风,最后的胜利是为弟兄出口气,这在今天是难以理解的。

 

六爷不服这一套,他知道世界变化了,但他是个固执的人,还是坚信以前的一套。所以一当有事,他心中有杆秤,每件事要有章法,都得有把尺子量着。有一报还一报,这才是公正的做法。他训斥小偷,教训无理的青年,帮助被城管欺负的摊贩解难,拿出两百元给乞讨的小姑娘。反正要有侠义,能打抱不平,这才能在兄弟前立得住脚。只是今天的是惹到他自己的头上了。他自己的儿子得罪了一位从南方来的大少。而且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物。人家不买他的帳,他那杆秤吃不开了。就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化解这个难了。

 

六爷一个大心病就是他自己的宝贝儿子张晓波。这是二十郎当这个叛逆的年龄儿子,他已经离家多日也不和六爷来往。六爷把他救出来后,那场父子俩推心置腹的交流让老爸放下了面具流下了泪水。不过这也为他们之间沟通打开了缺口。儿子心里总希望得到老爸的认同。尽管老爸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却在监狱里,但他还是。六爷心里肯定再也不会放弃儿子了。这似乎是他最后一次机会。这也为结尾埋下了伏笔。所以再酷,再江湖,再老,还是逃不了这个亲情这两个字。

 

我一直说,这是个年轻人故事。六爷还得和另一个年轻人打交道。那就是南方来的大少吴小飞。他不是北京当地人,他父亲是南方某省的高官。和晓波一样,和父亲不是走的一条道。更喜欢走黑道。所以和六爷是棋逢对手。固然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只是他依然敬仰京城里的一套。所以能和六爷周旋到底。

 

至今,对本片的评论是褒贬都很极端。可以说,这是管虎对六十年代北京疯狂年代的追忆。让大家看看时光这把杀猪刀怎样处理这些胡同串子和大院子弟的。我们看到一个成了小店主的胡同串子和一个成了高官的大院子弟。

 

 

 

这个故事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荒谬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对那时代的想象和回忆。说实话,就是六爷本人都会记错,更何况多少年后的其他人呢。所以这也不能强求。

 

整个片子中的高潮也就是六爷口口声声中的茬架。他认为江湖一切,义气,行善,打抱不平最终极点,就是一场茬架。说的白一点,就是打群架。最高心态就是把命都豁出去了。有人将此称为血性汉子。至于把自己摆出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样子合不合时宜就是另一码事了。在今天如果看到这个样子,人家会把他当作疯子。

 

 

 

冯小刚为此的到了金马奖。他是过来人,六爷这个心态还是清楚地,就和他们这一代的导演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最后再蹦一下。以后就得让位给新人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ood57us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这个故事。结尾六爷真有些唐吉柯德长矛挑风车的意味,悲壮!
小三儿她姐 回复 悄悄话 刚来美国时,感受到美国人的死板,理性和讲规矩。 回头再看小时候,我们那里的文化,是属于血性,而非理性。

现在的中国新一代趋于理性思维, 就像楼主所说 “六爷这个心态还是清楚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最后再蹦一下。以后就得让位给新人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六爷看来要与时共进了。 谢谢楼主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