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的远和近

(2017-10-01 19:59:43) 下一个

儿子在暑假要去香港参加一个叫summer abroad的活动,其实就是summer school, 只不过搬到国外的一些合作大学里。儿子要上课一个月,中间还有几个去金融、投资、及保险公司的field trips。儿子从未自己独自飞那么远的路程,虽然报到后就有学校已安排好住宿,但其它生活琐事比如一曰三餐都要自己觧决。儿子对第一次独立出行充满期待;而我在理性上觉得这样的经历是难得的锻炼,情感上又满是担心。

终于到了出行的日子 ,送儿子去了机场,行李托运后,我被拦在安检处。儿子挥挥手,排到之字形的队伍里。望着他随着人流往前去,心里不舍的同时又涌出不安,不知道一路会不会顺利,在中途换乘时会不会误机……到达后能否在天黑前摸到宿舍……儿子随着队伍折转,时不时回头望望,终于过了安检门,是我目力不及的地方。从机场出来,是六月耀眼的阳光,耳边响起李宗盛的歌声: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虽说歌曲表达两种不同的爱的情感,不舍和牵挂是父母对孩子爱的代价吧。

一天之后,儿子发回微信,顺利到了宿舍,行李里的衣物取出各自归位。开学典礼是在第二天,他会在学校附近转转,找到可以吃饭的地方。过不久,又来了微信,电源插座形状不同,然后是几个迷惑的表情,“怎么办?”我回复他去买个adopter, 去问问哪里可以买到;电源问解决后是晚饭的图片, 报怨六十港币的云吞面实在不值;临睡前又是一个脚丫的照片,说是指缝间又痒又起泡:“是不是染上香港脚啦?”“会不会传染?” …最后是照片是带去的药水,瓶盖被拧脱了,小刷头也掉进药瓶里…人家还很是不爽:“What a day?!” 因为距离,不能象平常挽起袖子替他打理,鞭长莫及就有无能为力的无奈,无奈之外我心里不禁生出几分小怨气:这孩子真是不独立,怎么任何小问题都不知如何处理?也是因为距离,我可以装着平心静气,没让自己的情绪顺着网络传递给他。反回头又开始自省:是不是以前从头到脚管得太仔细了?养出个甩手大少爷? 

第二天开学和老师同学见了面,当晚就有了同伴一起去了尖沙嘴,传回了香港岛最为典型的夜景。之后的微信也完全是愉快的调子,和同学们相处容洽,上午上课下午打篮球,一起吃晚饭,一起在夜半仍然灯火闪烁的街道闲逛…过得快乐写意,微信的频率明显地下降,直降到我要求的一天一次的底线。有个周末去上海,参观证券交易所和几个大银行,两天后坐下午六点多的飞机回香港,估计着半夜时分该回到宿舍了。可没收到预期的微信,十二小时之后,也就是转天的中午时间,我终于忍不住一个个给他发信息,并连着发出vadio call 的要求。过了一会儿,终于等到回音:昨晚的飞机晚点,到住处已是三点,所以一直睡到过午。人家还顺带表达了小小的不满:妈妈你到底有啥事?“啥事儿?” 我心底的小火苗儿按捺不住直往上窜:能有什么事呢?!不就是担心你有事儿吗?…

我有些闷闷不乐,先生则笑我自寻烦恼。我开始反省我这父母心,也是难以saticfied:近之则烦远之则怨,左右摇摆自相矛盾。虽然咀上说得漂亮:当他去追求远方和诗,会对着他的背影送上祝福。盼着他成熟独立,可人家去伸手触及不到的地方,又失落,一腔母爱无处安放…其实儿子不是粗心的孩子,在我们不在的场合他也能把自己的事打理得仔仔细细,事实上这次在香港的日子他总是那个在最后收尾打扫现场的人,并挽回了几个孩子丢三拉四的near miss。

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到底该多么远才是理想呢?孩子最终不是应该独立于父母之外吗?不在乎physical 距离,而是心理上不依赖父母,这和情感的亲疏是两回事。 在孩子要求下出手是帮助,不请自来的出手是打扰,更可能是假爱之名而不讲道理的干涉。 生活总会有风有雨,身为父母不可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他经历风雨吧。如果我们真想培养一个人格独立情感健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在社会立足并有意愿不断发展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自动退一步,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呢?那怕是要一次次抑制自己想伸手的冲动,那怕是要一次次品尝不被需要的失落的忧伤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