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主还是农妇?--- 男人要什么样的女人?

(2017-03-17 19:26:29) 下一个

 

一.
先从一对远房亲戚的儿子说起吧,关系着实有些远,就称呼他们为叔叔阿姨,儿子唤作小弟好了。

小弟二十几岁时有个女友,感情已好到谈婚论嫁。九十年代中女孩执意出国,小弟则放不下刚起步的事业和可以预见的光明前途,俩人只得分了手。一晃十几二十年过去,小弟事业有成身家不扉,正赶上大叔走红,一时间炙手可热。后来小弟和一位年轻漂亮的空姐结婚,女孩旋即辞职做专职主妇,正可谓“一个赚钱养家一个貌美如花”。

可是,做了婆婆的阿姨却对这儿媳一百个不满意:只会撒娇卖萌,家务活样样不会;不懂知冷知热地疼人;和小弟文化层次不搭配……家里自有保姆,婆媳关系虽暗潮涌动,两人生活现在看起来还算风干浪静。不要以为阿姨是普通市井小民般的俗气婆婆,她的故事回头细说。

二.
李宗盛曾讲过一个所谓的“农妇理论”,大意是:男人功成名就之后,好像都得找个貌美的公主才是标配,恕不知关起门过日子,他真正需要的是农妇;把公主培养成农妇几近不可能,而把农妇宠成公主却要容易的多———农妇没怎么见过世间美器,容易满足……

小李变成大叔,显然是忘了那个《渔夫和小金鱼》的寓言故事了,里面的老太婆不是因为贪得无厌才被金鱼打回原形的吗?不要说渔妇不是农妇哈。

以前看过《万箭穿心》,里面的宝莉也算是农妇吧,家务活样样拿手,还长得好看性情爽快,不讲究吃穿不费钱…可她的丈夫硬是忍无可忍,已致用生命做了最后一搏…也算另一种形式的以身相许吧。

其实无论想要公主还是需要农妇,都只是在感官享受或基本生存需求的层面上,有点更高要求的小资或文艺气质的男人,还希望秉烛夜游的时候有个添香的红袖吧,还希望有个能和自己思想交流的人吧。记得王志文以前谈到择偶标准时就强调:一定是个能随时聊天的人。

高晓松娶了夕又米,他解释的理由是:年轻如白纸由你任意画想要的图画———给她你选择的书、电影、音乐…让她成长成你理想的样子…很显然,他的设计没有变成现实。

男人们会不会因此绝望地感叹:生无可恋…
且慢, 我再来讲讲阿姨的故事。

三.
叔叔阿姨同是六十年代初的大学生,专业应该是和石油堪探有关的,所以毕业后分配到东北油田工作。当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得是“干打垒",冬天要从河里敲冰化水…阿姨是生在南方的大家闺秀,父亲是大学教授,从小学习琴棋书画的手没做过家务,那时也要挽起袖子支撑着家里家外的工作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感情融洽,叔叔感念阿姨的不容易,对她尊敬有加。小弟十岁前和当地孩子疯玩,为了孩子教育夫妻俩费尽周折,调回阿姨南方的老家。小弟后来很争气考上重点大学的金融专业。

阿姨退休后,把家里打理得整洁雅致,买了钢琴,几十年没摸琴键,童子功还在;养花弄草,读书写字,老夫妻俩的生活丰富惬意。

四.
阿姨总让我联想到杨绎先生,俩人外表相像气质接近。杨绛先生的文采自不必讲,生活中更是“最贤的妻”,无论早年出国还是后来下放干校,她都能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婆婆夸赞她“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我们大约都会喜欢这样雅俗并致的女人:吃得下苦享得了福,能将就能讲究, 能在农妇和公主之间自由转换: 能留在家里洗衣做饭,也能出门有份不错的职业;在外面是得体优雅,回家体贴温暖关爱家人;闲来煮茶烹香,能和男人交流国际形势,也能和女友闲扯娱乐八卦……

写至此,感觉就连自己也爱上她们,男人恐怕是既想要也需要,能满足他们身心灵多维度的渴望。可这样的女人,这世上有几多呢?这样的女人,又得是什么样的男人才佩得上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