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斯
在马拉喀什领略了摩洛哥风格的庭院旅馆,虽然异域情调浓烈,但通风不好,住起来并不十分舒服,因此把菲斯的酒店改为Marriott Hotel Jnan Palace。酒店位于菲斯新城,周围街道宽敞灯火明亮,和老城是两个世界,餐馆也整洁讲究。
酒店外观颇有气势,大厅也漂亮,房间是标准化的,没有了摩洛哥元素,遗憾的是早餐也标准化了,虽然丰富,但也缺少了摩洛哥饮食特色。
酒店占地广阔,花园泳池面积都很大,维护修剪得精心,还有宽敞的停车场。朋友一个多月后去摩洛哥自驾,说这个酒店停车最随心所欲。
第二天一早去老城蓝门,和出租车司机说不清,把图片给他看,他伸出巴掌比划了一下,50个第拉尔。
布日卢蓝门Bab Boujloud是菲斯的地标性景点,也是游览老城的起始点。典型摩尔风格,有对称的拱门,交错着美丽的花卉装饰和彩色的釉面砖。蓝门外熙熙攘攘,大集市一样热闹,聚集着不少自荐充当导游的当地人。
蓝门外的广场,少见的宽阔而不杂乱
菲斯的老城Medina是摩洛哥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始建于公元789年,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1981年列为UNESCO世遗。据说老城内游9000多条小街,密如蛛网。 我们居然没迷路。有两条主街:Rue Talaa Kebira和Rue Talaa Sghira,主要景点店铺都在这2条街附近,认准这2条街就不会迷路。
和红城马拉喀什不一样,菲斯老城的主色调是浅色,看起来更清爽干净。
白发银须,目光锐利,很符合儿时读过的有关穆斯林文化的读物,老人都是这样一副智叟阿凡提形象。
虽然各城市的古城出售的货物都差不多,每个城市多少有点各自的特色。
出售阿甘油的摊位很多,看摊的多是妇女。 在马拉喀什很少看到妇女看摊
Tanerry Chouarra,老城的皮革染坊是菲斯的一大看点,这里沿用着千年流传的传统工艺,利用天然的材料包括鸽子粪便和石灰,生产制作皮革。
据说Derb Chaouwara巷子“10号”的视野最佳。我们没有刻意寻找,随便进了一家似乎规模不小的,门口一老者非常热情地为我们带路,一道道门沿梯子不断向上,走到最高处可以看到各色大染缸和染坊工人的劳作情形。工作环境很恶劣,工人们头顶烈日,浸在染料和熏人的味道...之中。希望这传统制法工艺只是招揽游客的噱头。
满街的皮货店,不知是否都出自本地作坊。墙上不时有中文韩文兜揽生意的小广告。
老城墙脚下的咖啡馆,一片喧闹中,竟有这样一个安静的歇脚处。
离开老城步行二十多分钟,就是菲斯皇宫The royal palace in Fez。 这一段路是当地人的民巷,更有本地生活气息,小摊的货品也是日常用品,阿甘油比老城便宜至少三分之一,比去沙哈拉沙漠路上的专卖店便宜一半。
因为靠近皇宫,虽是居民区,屋舍比老城内的房屋整齐精致多了。
菲斯皇宫建于13世纪,现在是摩洛哥国王的行宫,偶尔去住,不对游客开放,只可在阿拉维广场远观,稍一靠近,便有门卫过来驱赶。
皇宫金灿灿的大门很精美,据说是安达卢西亚风格。
皇宫侧面
皇宫前有旷阔的大道,颇有威仪感。树木花草繁茂,摩洛哥土地干涸,这样的绿荫很难得。
兰色小城 舍夫沙万
第二天一早乘CTM大巴去舍夫沙万。据网上信息,菲斯到舍夫沙万的大巴线比较热门,所以提前一个月就在CTM的官网上买好了车票。 CTM官网很好用,美国信用卡付费、选座定位都顺利。
一路高速,道路整洁,窗外景色一般。
舍夫沙万居民城区,正逢周末集市,车水马龙,拥挤得一塌糊涂。 兰色小城的浪漫只在老城旅游区,城边的居民区比国内七十年代的县城还破旧。
到了汽车总站,想先把第二天去丹吉尔的大巴票买好,但CTM售票处无人,门上贴了个条,说两个小时以后回来。 旁边的Nejme Chamal大巴公司正在服务,便过去问发车时刻。 这家公司班次更多,票价比CTM略略便宜。 我问他车的状况,他指给我看门外的几辆大巴,上面有彩色公司大Logo,外观很不错,旅游网站上推荐这家公司的人不少,遂放下心来,买了第二天的票。第二天来坐车才发现Nejme Chamal公司的大巴车徒有其表,车里面破旧肮脏,比CTM的车差远了。这家公司主要顾客是本地人,一车人挤得满满当当,逢村便停,蔬菜货品和人一起上下,路上所耗时间远比CTM多。
汽车总站外等着不少出租车,无牌但有序,到古城统一价格。 路上司机告诉我们,古城是山城,高低不平,所有的车只能开到古城小广场,那里会有人帮我们提行李到旅馆。
越临近古城,越整洁。
在古城小广场下了车,立即有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过来提起我们的行李把我们送到旅馆。
从停车场到酒店,小巷弯曲一路登高,有些地方台阶很陡。幸亏这个小伙子,不然我们提着行李会很吃力。 到了酒店付给他小费,他转身箭一样奔下山。后来又在古城碰到他几次提着行李在狭陡的窄道上如履平地。
这是我们在摩洛哥住的第二家摩洛哥风格庭院酒店,为了能居高俯瞰整个山城,特地选了这个有大阳台视野宽阔且口碑相当好的庭院酒店。
从庭院酒店的阳台可以俯瞰全城
庭院酒店的外观也是一景
不仅视野好,地理位置也相当好,离小城主要景点非常近, 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最火热也是社交媒体上拍摄最多的景点。
这样的网红打卡拍照点很多,大多集中在Dar Aldea酒店附近的一条步行街上及周围区域
舍夫沙万无疑是座网红小城,蓝得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曾经只是一座城堡,直到20世纪初还很封闭。二战期间,大批犹太人涌入舍夫沙万寻求庇护,在定居期间将房子漆成蓝色。解释之一是蓝色在犹太传统中代表着天空和上帝,象征着民族精神上的维系;另一种说法是蓝色能驱蚊;现在的功效是吸引游客。不论哪种原因,在以红粉色调为主的摩洛哥,这座小城独树一帜,成为摩洛哥在Instagram 上最热门的小城。
不断粉刷
小城很尽责,很努力地打扮游客能看到的地方,也就是说游客看到的都是装饰过的,甚至过分装饰。
出售的小纪念品也是蓝色基调
仪态万千,犹如贵妇人般优雅的猫随处可见。
“这里的猫真漂亮,虽是野猫,但没野相”,第二天在酒店早饭时碰到一对美国夫妇,我感叹舍夫沙万野猫的非同寻常,“No, no, no”,这位美国女士连声说,“不是野猫,是用来营造效果的,猫是舍夫沙万装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繁殖,有些猫无家可归了。”这位女士在加州经营旅游传播,这次专门来研究摩洛哥文化。
这位摩洛哥小伙子在景区小巷一路跟着我们,指导取景、指导摆pose、一定要给我们照合影……。
他对中国知道的不少,知道Facebook在中国是被禁的,知道微信是主要社交软件,知道同胞爱在微信朋友圈留下游山玩水的足迹,还会说一点点中文,每当我们举起手机或相机,他就在一旁 “把这扇门也照进去…,应该侧身…,快,做个敲门动作,什么,不愿意? 一、二、三,茄子…!哎,你怎么不笑?…” 哎呀,我说,谢谢你了,别跟着我们了,让我们自己随意走!我照相不喜欢摆姿势。可他热情非常,打定了主意全方位指导,怎么也摆脱不掉。 最后说,“你得付我钱,我给你们指点了那么多”。 我只好掏钱让他快快离开我们,尽管没听他的任何指导。
每扇门都各尽其美,各有其妙
不少年轻姑娘穿着鲜艳的衣裙,在小巷留下美丽的记忆
舍夫沙万的小巷弯曲纵横,比马拉喀什还迷宫,连邮递员也不知东南西北了。
舍夫沙万有两个主要广场:埃尔豪塔广场(Place El Haouta)和乌塔埃尔哈曼广场(Plaza Uta el Hamman)。埃尔豪塔广场较小,广场中央有一座喷泉,据说有百年历史 。 不过漆色鲜艳,刷去了时间的痕迹。
大小广场边店铺食肆密集。
Trip advisor 推荐的餐馆 Bab Sour 却不在这条餐饮云集的主街上。 它藏于小巷深处,弯弯曲曲,正当我们找得灰心准备放弃时,它突然立在了我们面前。
很小的门面,狭窄的楼梯,坐到最高层,视野开阔,远山近景一览无余。 招牌菜炖羊肉味道很不错。
小城中心地带是舍夫沙万城堡The Kasbah in Chefchaouen,在一片花团锦簇的蓝色建筑中,它朴素的风格和有年代厚重感的黄色基调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城堡是舍夫沙万城的根基和发源地。城堡始建于1471年,最初作为抵御葡萄牙入侵的防御工事,围绕着这座城堡,慢慢发展出了今天的舍夫沙万小城。
这座拱门令人想起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多见的“摩尔门”。摩洛哥和西班牙在建筑上的相互影响随处可见。
城堡的一部分已被用作画廊
古堡下独行的老人
城外的西班牙清真寺Spanish Mosque是观赏落日和山城夜景的好地方,从东门离开老城Medina即是登山入口,经过Ras El Ma马角公园,缓坡一英里即到。 来看夜景的人不少,很多小孩子把蛋糕切成小块沿路兜售。
西班牙清真寺建于20世纪20年代,据说从未正式使用,但看到还是有信徒在里面膜拜,不过也许是游客。
天灰蒙蒙的,没看到落日
但夜幕降落后,老城灯火尽在眼底。夜色和灯光掩去了嘈杂和凌乱,小山城看起来流光溢彩
第二天早上在旅馆早饭,坐在宽大的阳台享受小城的清晨很惬意。 早饭有西班牙油条,味道简直可以和国内的油条媲美,是我们在国外吃过的最有故乡味道的油条。过了几天到了西班牙,吃了几次油条,不过尔尔。
中午去大巴总站坐大巴。旅馆工作人员帮我们把行李提Place El Haouta小广场等出租。 几辆SUV出租趴在广场等客人。小城虽然山路高高低低,但小城的主人们尽其所能,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和色彩。
丹吉尔
丹吉尔是直布罗陀海峡上的摩洛哥港口,自腓尼基时代以来一直是连接非洲和欧洲的战略门户。东临大西洋,北面直布罗陀海峡,又有丰厚的历史和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按说丹吉尔应该是旅游热门地,但不少旅游资料上对它的评价一般,也许多种文化下,哪种都不突出,反而失之于平淡;也许游客们来摩洛哥找的是原汁原味,丹吉尔参杂融合了太多的欧洲元素,反而让游客有不伦不类之感。 我受了旅游资料的影响,没打算在丹吉尔多待,仅为了乘船去西班牙,在丹吉尔停留了一天。匆匆一瞥之下,居然对丹吉尔印象不错,觉得这个被旅游资料批为“平淡”的城市还是有看点的。
最大的看点是丹吉尔城堡The Kasbah of Tangier,建于18世纪,雄踞在老城麦地那的最高点颇有君临之气。
远望,可俯瞰直布罗陀海峡,
据说左前方最远处的灯光就是西班牙的海港城市Tarifa。
回看,可欣赏丹吉尔老城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苏丹的皇宫和住所,现在是餐馆、咖啡馆、商店、博物馆,还有小旅馆…。
斑驳的城堡外是欧式住宅建筑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同文化不同时光在这里融合得自然而协调。
丹吉尔的清真寺,和摩洛哥的大多数清真寺一样,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
据多处推荐,丹吉尔有几家口碑突出的海鲜餐馆。在城堡流连了太多时间,不及去找,就在热闹的老城中心随便找了一家吃客满员的餐馆,很不错。
散步回酒店,海滨大道,整洁宽阔。
经过一卖蜗牛的小摊。LG吃了,说味道一般。
丹吉尔和西班牙隔海相望,欧风比内陆城市浓,出租司机、小商小贩贩的英语西班牙普遍不错。 一司机告诉我们他的语言能力横跨半个地球,除了远东语言不会,其他地区无障碍。坐了三次出租,两个都能说也爱说,一路嘴不停。丹吉尔出租车的普遍做法是中途随便加客,只要顺路,只要塞得下,都捎上。 五人座的漂亮SUV,像个小公共汽车一样中途不断有人上下。每加上一个乘客,就给了司机新的热聊对象。小小的出租车就像丹吉尔的缩影,包容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