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记行 (一)马拉喀什的市井烟火 (附行程、住行tips)
非洲做为强烈的异域符号一直很吸引我,但我从来没有深入非洲的打算,仅入境前必须注射的各种疫苗就扼住了我的念头,但想呼吸一下非洲空气的愿望却一直没打消,摩洛哥上榜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摩洛哥历史悠久,非洲阿拉伯西班牙法国多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留下了浓郁多彩的交叉文化;地处北非,西邻大西洋,北依地中海,更有浩瀚的撒哈拉沙漠,景色地貌也多变。一经时间季节合适,我们跳上了飞往马拉喀什的飞机。
浮光掠影地转了近十天,粗浅的感觉是,这是一片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土地,既有伊斯兰帝国的宏伟气势,又有古老民族的风情;既有浓厚的宗教气氛,更有活泼随意的市井烟火。摩洛哥是一个过去与现在和谐共存的国家。
整体而言,摩洛哥相当商业化,几个古城卖着类似的商品,人热情,也极善忽悠,走过一条条小巷,犹如被夹道欢迎:“昆尼奇哇”、“安你尤哈赛尤”“你好,欢迎光临”各种语言的问候不绝于耳,古城内各摊主无分老幼,都是语言大师和推销专家,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会拿着小画片或切成小块的糕点兜售。 有些摊位还挂着中文招揽自荐牌“这家店值得信赖”“好老板”。
古城Medina们,Souk们,大同小异,颜色在镜头下更出彩。伊斯兰神学院和清真寺,差别多在规模上。
在撒哈拉沙漠碰到一位波兰姑娘,她说对摩洛哥很失望,怎么就是卖东西啊,而且每个古城都一个样,应该都是中国义乌的产品。 说这话时她还不知道我是中国人,几分钟后赶忙跟我道歉,“对不起,没有贬低义乌的意思”。说实话,只看那些卖的货品和摊位,我也几次问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穿越到土耳其或回国啦?!
我的朋友几个月前去埃及旅游,想买个小木乃伊纪念品给小孙子。挑挑拣拣转了几处,最后一个摊主说,别挑了,都是中国产的。
说到底,最吸引人的,还是那里的人,老年人表情莫测,年轻人笑得爽朗,妇女们连眼神交流都很少,只要你稍微走近,她们就转过脸去。男的凑过来说话的就太多了,不由分说要为你带路,忽悠你买东西,甚至来几句人生哲理令人不得不相信安拉的子民都是哲学家…。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机场不大,进了大厅赶快找ATM机。 有四个,锃光瓦亮地并排站着,可惜只有一个出钱。 耐心排队,总算取到了钱。 好像每个取到钱的人都有瞬间的如释重负,感谢这唯一的ATM还能尽责地吐钱。
在马拉喀什订了三晚的摩洛哥阿拉伯风情庭院旅馆,既然飞来北非,这样的特色住宿自然要体验一下。地图上看,虽地处深巷,但离主要街道不算远,相信LG的方向感,决定不坐出租。机场大厅对面的广场,有各路大巴、shuttle,直通老城区(Medina)。我们选择了shuttle,每人10美元(后来发现,在摩洛哥坐出租很方便便宜,上车前讲好价,没碰到目的地后坐地起价的情况)。 我把要去的RIAD酒店名给shuttle司机看,问他是不是第三站下车。司机会一点英语,夹杂着手势告诉我,他知道这个酒店,第三站不合适,到了附近会告诉我。 甫进摩洛哥,就感受到当地人的热心,对摩洛哥好感油然而生。
从机场开出去,街上疏疏落落立着一些高大的棕榈树。棕榈树下是新旧不齐高矮不等的房子,一律土红色,积木块似的搭在一起,非常契合它的别名“红城”。
直到远远地看到Koutoubia清真寺,尽管阴雨天气让它失去了亮色,装饰性绿瓷砖毕竟夺目,马拉喀什终于有了别样色彩。
古城区内交通相当拥挤混乱,大巴小汽车驴车人力车争相抢道。
一片喧嚣中,司机回头喊我们下车,他告诉我们向前再拐两个小弯就到了。 我们依言拐了一个弯就迷路了。都说摩洛哥的老城赛迷宫,真是领教了,一样的颜色,差不多的外观,没有街巷名牌,有也是阿拉伯语天书,我们跌进了迷魂阵,转来转去,不知不觉中几次又回到了起点。 一贯方向感好的LG,第一次失去了方向感。 幸好我出游信奉轻装简行,小提箱很轻,不然够狼狈。
不断有路人要求为我们带路,牢记网上的放骗术,一律不理睬。
天渐渐黑下来,暗褐的阴影笼罩了土黄色的街巷。 又一位老者要求给我们带路,这次我们没拒绝。
其实,转来转去的地方离我们的Riad 很近,跟着老者拐了三个弯,不到两分钟就到了,Shuttle 司机没说错。
粗糙的土夯墙上,Riad的木质大门很厚实,里面更是别有洞天,宽敞洁净,布置舒适,和外面乱糟糟的环境是天壤之别。
RIAD的小哥在等我们,给我们端上热茶和点心。
他说古城区道路狭窄繁杂,出租车大小巴都开不进来。他给我发了邮件,请我们不论在哪里下车,和他联系,他会派人去接。 RIAD服务上乘,订了他家以后他给我发过几次邮件:对床的要求、饮食有无特殊禁忌和需求…,行前匆忙,漏看到他这条可以接我们的邮件。
办理好入住手续,便出去吃晚饭。 按RIAD小哥的推荐,去了附近吃塔吉锅的店,店里多为本地人。也许太本地风味了,不太能接受,倒是后来去撒哈拉沙漠路上的塔吉锅好吃得多。
餐馆喜欢用灯饰
第二天一早,得以仔细打量这家RIAD,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装饰性的水池,是典型摩洛哥庭院酒店的标配。RIAD 在阿拉伯语中是“花园”之意,果然每家RIAD里面都有个小花园。
庭院中有一棵橘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院还住着一个欧洲老人旅行团。传统的摩洛哥建筑特别重视防热和防入侵,因此墙壁极为厚实,大门坚固耐久,窗户很小甚至完全没有朝向向外的窗户,整体密封感强,但通风不好,加上地处深巷交通不便,庭院酒店看起来很美很异域风情,住起来并不十分舒服。 在马拉喀什体验了RIAD后,后面的住处我都改成了宽敞舒适的正规酒店,只保留了舍夫沙万的RIAD,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理想了,这是后话。
摩洛哥风味的早餐,以面饼和奶制品为主。摩洛哥茶,需要事先说明不加糖或蜂蜜,否则会很甜。
市井印象
吃完早饭就开始马拉喀什街巷之旅,第一个景点是马约尔花园Jardin Majorelle 。
选住这家RIAD是其位置极好,步行可到大部分景点。比起大同小异的景点,沿途的市井百态更让我们感兴趣。清晨的市井烟火在古城徐徐展开,老百姓的生活真实而生动。
当地人的市场
当地人的早点摊,食客似乎只有男人:
到处是卖主食大饼的,柜台上随便一放,苍蝇是首批吃客。
劳工市场
汽车道上车辆拥挤,警察就是交通灯,身兼指挥车辆过往、拦截违规车辆、吹哨警示路人数职…。
事先没详细查看马约尔花园Jardin Majorelle的要求,到了才知道进园时间须预约。 这里大概是验票最严格的景点之一,门口工作人员一大堆,吆喝游客按入园时间排队,指点游客在手机上预约…,花园进出口处比集市还拥挤热闹。 查看了一下,最早能约上的时间是四个小时以后,不想麻烦,放弃了游马约尔花园。
转头直奔古城街巷
粉红色的土墙建筑、悠长的街巷、没有尽头的店铺、清真寺、神学院…,走进马拉喀什的古城Medina, 所有摩洛哥元素都扑面而来。
步行到Ben Youssef Madrasa 本.尤素夫神学院
和许多伊斯兰建筑一样,本.尤素夫神学院也是典型的里亚德式建筑,格局正方,对称严谨,没有向外的窗户,东西两侧是游廊,围绕着开放式主庭院,庭院里有个大而浅的反射池。
整座建筑的灰泥装饰非常丰富,饰有浅雕的蔓藤花纹,以及阿拉伯文的书法铭文等这些在伊斯兰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
学生房间分布在庭院周围。一楼的学生宿舍很小,多人居住。楼上的房间大一些,配有书架等家具,说是给最优秀的学生住的。
摩洛哥男人总体身材高大,但学生宿舍的出入门相当低矮窄小,大概是为了培养对安拉的敬畏心和自我渺小感吧。
阿拉伯书法很有绘画感
古城和Souk Market
出了Ben Youssef Madrasa 本.尤素夫神学院不远,就是古城的街巷市场Souk Market.
小巷里挤满了灯具、瓷器、铝板画、地毯、手工艺品…,眼花缭乱又大同小异。
走在古城纵横交错的千年古巷里,想不迷路是不可能的。 静下心来慢慢走,看人看物,也是乐趣。
香料摆放得很有艺术感
最喜欢手工铜制灯具店,有走进“一千零一夜”的炫秘感。
想起了小学二年级时看《一千零一夜》的痴迷,想起了六十年代初父母带着我和妹妹看电影“阿拉丁神灯”“巴格达窃贼”。现在的摩洛哥虽然街市熙攘混乱嘈杂,虽然忽悠你买东西、自荐为你导路实则讨钱的种种行为令人不堪其扰,但好像没有小偷,不知是否和伊斯兰法律对盗窃用重刑有关。
每个店家不但热情相邀,而且让你乡音入耳“你好!” “欢迎光临”“好价钱”…。古城内各摊主无分老幼,都是语言大师和推销专家。
因为喜欢木制品,走进了木制首饰盒店。 在店主的生花之舌下,这些木盒是摩洛哥特产thuya 木制成,质地细密,绝对的稀世珍材。但是看起来造型不简洁,木纹也不自然,并不喜欢,可架不住店主亦步亦趋介绍得详细,只得随口问个价,“80欧元”。 我们谢过他走了,店主跟在后面追问“那你愿意出多少钱?$5美元怎么样?”哈,都说阿拉伯人是最狡猾的商人,没想到他这么老实,居然一口亮出底价。
鲜榨的石榴汁非常好喝
逛到了大广场杰马夫纳Jeema El Fna,这里是马拉喀什的狂欢市场,舞蛇的、耍猴的、各种地方特色小吃…,诺大的广场挤得满腾腾的,入夜后尤其热闹,有“不夜广场”之称。
榨果汁的小伙子把果汁摊经营得像个舞台,买了大杯果汁的顾客都被请上去欢庆一番。
舞蛇的小伙子
不由分说,一条冰凉的围脖就给LG 戴上了。然后就向我收钱,你看,你照了那么多照片。当然,我当然乖乖掏钱。
广场边的Chez Lamine 是有名的烤全羊餐馆, 店内挂着曾经光顾过的名人照。 我们慕名而来,分量大,但肉很干。
入夜后的马拉喀什老城更热闹了,灯光掩去了杂乱,人声鼎沸,像个永不结束的狂欢节。我们拍不到全景,下面两张是网上照片
网上照片
白天走在鳞次栉比的街巷摊位,几次想,这么多雷同的旅游纪念品卖得出去吗? 现在看到源源不断涌进来的游客,明白自己多虑了。愿者上钩的鱼多得很,就像我自己。
行程和交通Tips
为避免在摩洛哥市区内开车,这次放弃了一贯喜欢的自驾,全程公共交通,也很方便。
Day 1:下午到马拉喀什 (住马拉喀什)
Day 2-3:马拉喀什 (住马拉喀什)
Day 4- 5- 6: 撒哈拉沙漠三天/两夜(tripadvisor.com/viator上订票参团)(一晚住Rose Valley, 一晚住沙漠帐篷,第6天到菲斯,晚上住菲斯)
Day 7: 菲斯, 住菲斯
Day 8: 上午:大巴从菲斯to 舍夫沙万,下午舍夫沙万兰色小城,住舍夫沙万
Day 9: 上午,继续舍夫沙万,下午:大巴从舍夫沙万至丹吉尔,剩余时间:丹吉尔,住丹吉尔
Day 10: 丹吉尔坐ferry 至西班牙的Algeciras
做行程时,有几个考量:因城市景观、建筑文化的相对类似,为避免审美疲劳,只选择了古城马拉喀什和菲斯、网红小城舍夫沙万、外加丹吉尔。选舍夫沙万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古城的建筑风格,去丹吉尔只为坐船去西班牙,从海上看直布罗陀,然后自驾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网上对丹吉尔的旅游资源评价一般,没有特点被公认为首当其冲的缺点,其实,在摩洛哥转悠几天就会发现,古街古巷清真寺,大同小异是摩洛哥市镇的共同特点。而恰恰是丹吉尔让我感受了不同,几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在丹吉尔似乎更明显。罗马遗址瓦庐比利斯 (Site Archéologique)、梅克内斯 (Meknes)有些绕路,也略去了,做这个决定时比较纠结,遗憾了好一会儿,最后用“类似的古罗马遗址在其他国家已经看到过”安慰了自己。
住:
摩洛哥的 RIAD(阿拉伯风格庭院旅馆)很出名,值得体验。但我个人感受,体验一两处即可。RIAD多位于古城,深藏于幽巷之中,不管巷子多破败,旅馆里必定别有洞天,装潢别致色彩热烈,看起来美轮美奂,摩洛哥风味的早餐也品种丰富,服务的小哥更是表演各种斟茶特技。 但缺点是交通不便,阿拉伯建筑通风差,看起来很美很异域风情,住得并不十分舒服。 除了在马拉喀什和舍夫沙万住了RIAD,其他地方我都改成了宽敞舒适的连锁酒店。
行:
市内Taxi: 摩洛哥的大城市内公交大巴纸面上看着不少,但有点混乱,也不准时,还是坐Taxi方便,古城内则步行。
摩洛哥的Taxi比较便宜,市内一般都在$10美元之内,但要注意:
1)很多司机不会英文,沟通较难,手头最好备好要去地方的图片;
2)我们没看到任何出租司机打表,要谈好价钱再上车。感觉摩洛哥人还守信,到目的地后不会再提价(我们在土耳其碰到过到达后坐地起价的)。
3) 丹吉尔的Taxi,一车多载几乎是所有出租车的标准做法,沿途随时加人,虽然不再加价,但被司机载着绕路很浪费时间。 丹吉尔大概和西班牙隔海相望,欧洲气息浓,坐了三次出租,几个司机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流利,还很健谈,而马拉喀什、菲斯的出租车司机几乎完全不会英语。
城市之间: 大巴或火车
(1)摩洛哥城际大巴种类不少,最有名的是CTM大巴,全国运营,车型新,座位舒适干净,车内温度适宜。CTM公司的线路、班次可在其官网查询:http://www.ctm.ma/。官网购票,信用卡付款,网上选座,票打印下来即可。 两地之间直达,行李费也很便宜。
(2)Supratours一般是独立巴士站,近火车站,官网http://www.supratours.ma。公司是铁路公司旗下的,线路与铁路相似,据说票价比火车便宜,但我们没坐过。
(3)Nejme Chamal,车次多,停靠站多,如果去小地方可通达,也因此乘坐此车的多为本地人,逢村镇便停靠,十分费时。车外表凑合,但车内十分肮脏闷热,不推荐!
(4)火车,据说火车很舒适准时,我们没坐。购票网站:https://www.oncf.ma/en/Home
船:往来于摩洛哥--西班牙之间
Direct ferry,丹吉尔和西班牙几个地中海港口城市之间每日数班船,也可以载车。 每人$26(如有车另外加钱)。 官网很好用,购票后一直持续收到邮件,反复提醒不要忘记乘船日期。
从丹吉尔到西班牙有两个港口,市中心的港口到西班牙的Tarifa,另一个港口Tangier Med Port到西班牙的Algeciras。如住在新城海边,到市中心的港口非常方便。如打算坐到Algeciras,只能从离市区50公里的Tangier Med Port上船。
另外,西班牙位于摩洛哥的海外飞地Cueta 每天也有数班船去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