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换种方式讲西汉(3)

(2016-01-28 18:12:46) 下一个

在一代雄主秦始皇的统治下,秦帝国还是安稳的运行着。看似中二病不轻的刘邦,貌似也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了,就能在山上被小弟们叫一辈子大王,和小弟们看着自己头顶的筋斗云了。可这个时候……秦始皇居然死了……没有了秦始皇有力的支撑,这个强大的帝国开始摇摇欲坠了。如果说之前发生在刘邦身上那些神乎其神的事情只是帝王之路的铺垫,那接下来他开始了帝王之路的试炼之途。

秦始皇嬴政驾崩后,秦国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去世,怕皇子们和一些人趁乱造反,就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也不为秦始皇发丧。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辒辌车里。这个辒辌车就是一种可以躺的车,差不多就是古代的房车。后来被李斯给秦始皇装了尸体后,辒辌车就成了一种送葬车。然后让百官接着送食物和奏折,秦始皇就跟还活着一样,让个小宦官在里面代替秦始皇发布诏令、批阅奏折。秦始皇死的事就只有李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和中车府令赵高还有几个宦官知道。

这个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写字和律法,跟胡亥关系特好,而且秦始皇的遗诏和皇上的印玺都还在赵高手里,于是赵高就动起来歪脑筋,想改遗诏立胡亥为新皇帝。可这封遗诏本来是要给蒙恬的,立的是长子扶苏为新皇。这个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以仁义著称,像很多开国皇帝的嫡长子一样,老爹残暴往往这个嫡长子就宽仁。刘邦杀大臣,刘盈就仁义,经常劝谏自己的老爹老妈别那么残忍。朱元璋一杀好几万,也有个朱标那样的仁义嫡长子。扶苏就曾经极力反对“焚书坑儒”等强暴政策。而扶苏既是嫡长子,又跟边将蒙恬关系特别好,名义上名正言顺,实际上又有军队支持,是秦皇位的不二继承人。所以赵高想另立新皇还是没那么简单的,想另立新皇第一个要做的,第一步也要自己想立的新皇愿意才行啊。不然人家皇上不急光你个太监急有什么用。于是赵高就跑去跟胡亥说,“皇上仙逝了,没有诏书留给诸位皇子,就留了一封给扶苏的。人家扶苏当了皇帝,你们几个熊孩子连个封地都没有,以后咋办?”大家都知道胡亥的昏庸残暴,可不知道当皇帝之前的胡亥还是真有几分良心的。胡亥是这么回答赵高的:“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你这不废话!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了解臣子,圣贤的父亲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没说要封别的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胡亥心想,我作为当事人都没说你个赵高说什么,要不是关系好就让你下黄泉自己去问我爹了。赵高又说:“谁说的?如今天下大权,所有人的存亡,都掌握在你我和李斯手里。你可要好好想想啊,况且统治别人和给别人当臣子能一样吗?”胡亥又回了一句漂亮的答案:“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废兄长而立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令而惧怕死亡,那是不孝。自己没能力,让别人帮忙才能勉强登基,那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天下也没人服气,到时候我到时候自身难保,这个秦国江山也恐怕就没了。”赵高一听急了,你小子再不答应以后这话再让扶苏知道了,我可就要等死了。于是又说:“商汤和周武王杀了他们的君主,天下都称赞他们做的很有道义,不是不忠。卫惠公杀了自己的爹,卫国人反而称赞他的功德,人家孔子都记载了这事,说这事不能算不孝。更何况做大事要不拘小节,行大德也不用这么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各的好处,百官的工作方法也不一样,拘于小节而不顾大事,将来肯定要倒血霉。关键时候你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追悔莫及。做事就要大胆果断,那样连鬼神都怕你。日后一定能成功。你就听哥一句劝吧!”胡亥那几分良心终于被赵高给说没了,就叹了口气说:“现在皇帝去世还没发丧呢,丧礼都没结束,哪好意思去烦人家丞相。”赵高一看,这小子可答应了,就乐的赶紧和胡亥说:“时间太少了,来不及谋划了,我现在就跟带着干粮骑着马赶路似的,就怕耽误了时机,你就放心的交给我去办吧。还有你老师我在呢。”胡亥一听,行吧那你去办吧,反正这事也是你挑的头,办成了我当皇帝,办不成杀了你顶罪就是了。

赵高就去找到李斯,跟李斯说:“丞相啊,现在皇上去世,诏书说让扶苏去咸阳参加葬礼并继承皇位。可这个诏书还在我手里,这事除了你我和胡亥谁都不知道,立谁当太子都是你我两人的一句话而已。多的我就不说了,你看怎么办吧!”李斯听了听,我也觉得扶苏挺好啊,为人宽大又仁义,再说了皇上说了立扶苏那当然就是立扶苏了。你现在咋还有别的想法?就对赵高说:“你怎么还说这种亡国的话?这可不是当臣子该说的话吧!”赵高嘿嘿一笑,“那行吧丞相,你自己掂量掂量,你和蒙恬将军比起来谁牛点?谁功高?谁更有谋略?谁更让百姓拥戴?谁跟扶苏关系好?”李斯也谦虚,说:“是,这五点我都不如蒙恬将军,那又怎么着?”赵高又嘿嘿一笑,说:“反正哥是无所谓,哥本来就是个宦官的奴仆,因为熟悉律法而有幸进入秦宫,管事二十多年了。不过哥还真没见过被秦王罢免的功臣有封爵又能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而告终。皇帝二十多个儿子,你也知道。扶苏刚毅勇武,知人善任。即位后肯定任命蒙恬为将军,所以你最后也肯定不可能衣锦还乡了。我受先皇之命教育胡亥好几年了,胡亥这孩子真不错。慈悲仁厚,忠厚老实,视钱财如粪土,还能尊重士人,聪明却不善言辞。懂礼节而尊重贤人。就先皇那堆熊孩子,就没哪个能比得上胡亥的。完全可以立为继承人,你好好想想吧。”李斯心想,快算了吧你,少在这跟我灌迷魂汤了。对赵高说:“你哪凉快哪待去吧,别烦我了。我李斯只执行先皇的遗诏,尽人事听天命,没什么需要考虑的。”赵高又说:“有时候看着平安无事确实危机重重,有时候反之。做人如果不居安思危,怎么能称为圣人呢?”李斯呵呵一笑:“我本就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先皇赏识,任命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得到了尊位和优待,皇上把国家安危讲给我,我怎么会辜负他的一片信任?忠臣不会因为怕死而做不该做的事。孝子也不会因为勤劳而有危机。做臣子的应该各守其职,你别说了,你要犯罪别拉着我李斯一块。”赵高口才确实不错,见招拆招,又对李斯说:“我听说圣人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应大流,能见微知著。事物本身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你可别站错队。现在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更何况从外制内是叛逆,从下制上是反叛。秋霜一降,万花凋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这些自然规律难道丞相你都看不到吗?”李斯说:“晋国换太子,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争王位,哥哥被宰了。商纣王杀死亲戚,两耳不进谏言,都城都被平为废墟,危机社稷。这三件事都是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都没有后代供奉。我李斯是个人,这些不是人干的事老子干不出来。”赵高说:“人和才能事业长久,内外配合,就不会有差错。你如果听了我的,就封侯且永世相传。可以像仙人王子乔和赤松子那样长寿,有孔子和墨子那样的智慧。如果不听我的,你就等着绝后吧。左右逢源,随变化而改变,才能转祸为福,该怎么办你自己看着办吧!”李斯想了想确实如此啊,历代秦国的功臣貌似下场都挺悲剧,想着想着就有了种和历代秦相感同身受的感觉,而自己是由秦始皇提拔起来的,秦始皇一死自己也没了主心骨。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跟扶苏没什么交际,也没有拥立之公,未来还是生死难料。而赵高嘴里的胡亥好像也是个不错的仁义之君,只要能撑起这个宏伟帝国,自己拥立胡亥也不算对不起秦始皇。不禁怆然而涕下,一边哭一边说:“我靠!赵高你不去干传销真是可惜了,我李斯偏偏遭逢乱世,既然不能以死效忠,那该跟谁效忠呢……”赵高一看,这事成了,赶紧给李斯个台阶下,安慰了两句。就这样,一代名相晚节不保。

赵高回去跟胡亥复命,跟胡亥说:“我奉太子您的命令,已经去和李斯把该说的都说了,他没敢不听!”“哈哈哈哈哈哈……赵高你真有两下子,把李斯叫过来咱商量下对策吧。”“是……”

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商量一顿,最后将秦始皇的遗诏改为赐死扶苏和蒙恬,并把两人说的一无是处,不但没写功劳连苦劳都没有。然后就派了个使者去边疆把信送给了扶苏和蒙恬。扶苏看完就哭了,一看,老爹都让自己死了,那自己还有啥好说的,说完就准备进屋自杀。蒙恬是个明白人啊,而且手下三十万大军,也不想死。就一把拉住扶苏,对扶苏说:“皇上在外,还没立下太子,让我带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而公子你是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只有一个使者,你就想着自杀,谁知道这信是真是假。希望公子你能再问问皇上,确定了这是皇上的诏书后再死也不迟啊!”的确,蒙恬和扶苏的功劳秦始皇心知肚明,而且蒙恬手里还有三十万大军,秦始皇要是真想蒙恬死,也要先把蒙恬召回去再杀吧!万一造反了呢?这信也太假了吧。结果那个使者一直死命的催,扶苏一看,好吧,就对蒙恬说:“父亲让儿子死,儿子还有什么好请示的。”说完蒙恬都来不及拦,扶苏就自杀了。蒙恬压根就没想到这时秦始皇已经死了,而诏书也是李斯和赵高写的。他非要亲自面见秦始皇。使者也不敢杀蒙恬,就把他压给司法的官吏,关在阳周。

使者回来告诉了胡亥情况,胡亥高兴的不行了,知道扶苏死了立马到咸阳给秦始皇发丧,自己登基为秦二世皇帝。加封了赵高为郎中令,在宫中服侍皇帝,手握大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