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红尘

寒流里 愿同往 关心爱心似是阳光
正文

难忘的爆米花

(2015-02-08 01:57:59) 下一个
爆米花是我们童年喜欢的食物,蹦爆米花也是我们童年难忘的经历。现在电影院里都有卖爆米花的,但我很少吃。我想吃时,在家里自己做,原始原味的爆米花。

 

儿时,蹦爆米花的人,带着自己的家伙式四处游走。这个生意不需要吆喝,只要那震天动地的声音一响,就是活招牌。大部分人家都用苞米蹦,也有条件好的人家,拿大米来蹦。爆米花师傅接过我们自带的干苞米,倒进锅子里,还要打开一个小纸包,把一点点白色糖精加进去。有时候,师傅放多了糖精,爆米花蹦出来会苦的。
  

蹦爆米花的锅是特制的密封压力锅,把手上面有一个压力表,师傅全靠看那表来控制温度、决定开锅时间。这种爆米花锅也特别结实,每次开锅发出巨大的声音。
  

炉子还连着一个风箱,师傅一边摇锅还要一边拉风箱,两手不闲着。师傅时不时的往炉子里加煤,也要常常往煤桶里面加点水。只要我们看到师傅手摇的速度减缓,那就是爆米花要出锅了。师傅会卸下压力锅,回身取出一根铁棍,用铁棍一圈一圈的摇开开关。这时,师傅会站起来,拎着锅子,走向装爆米花的带子。装爆米花的袋子形状很特别,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布袋子,袋子口是一个圆形的胶皮筒子。师傅拉过布袋,把锅子拎起来塞进胶皮筒子。这个动作就是一个指令,所有的孩子们都马上捂着耳朵后退。

只见师傅用力一撬,只听的一声巨响,一股热浪从压力锅里冲出,爆米花直冲进那个长长的布袋里,然后就是香味扩散开来,孩子们忙不迭的冲上去,收自家的这一锅爆米花。扛着轻飘飘但满满一袋子的爆米花,那种满足和喜悦,是说不出来的。


               
     


美国知名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一期探究做爆米花最快方法的视频在微博上热转,视频中主持人站在一个大箱子前,很神秘地介绍着箱子里装的是一种制爆米花最快的设备,打开箱子一看,其实就是曾在中国大街小巷常见的黑葫芦老式爆米花机。

 

真不敢相信,我听说过这东西,但从没想过他竟真的存在。视频中,主持人如此惊叹。更令国人大跌眼镜的是,主持人明显将黑葫芦视为一颗定时炸弹,不仅穿上了防爆服,还在撬盖释放压力的时候,将黑葫芦口对着天花板,以致的一声巨响过后,漫天都是糊了的爆米花。
    

              
    


                                                                               

                 
后来开始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就见不到走街串巷的蹦爆米花人了。好在我的中学同学从他乡下的亲戚家,拿来好多小苞米,送给我一些,和美国商店卖的小苞米一样。


              





这种小苞米制作爆米花很容易,用厚平底铁锅,倒入豆油、小苞米粒,平铺在底部。开小火,用筷子搅拌,至第一个爆开,可以放入糖,喜欢可以多放,(不可早放,油糖加热会焦的很快)就完全盖好锅盖,不然全都飞出锅外面了,呵呵!然后可以不时的晃一晃锅,听到不断有迅速爆开的声音,当声音速度放慢了就可以离火了,继续摇晃锅。冷几秒钟,不然里面还会不时有飞溅出来的爆米花。

到了美国还是想吃原始原味的爆米花,就在美国买了一个爆爆米花的锅,锅有摇柄,摇柄有齿轮连接锅底部的拨杆,拨杆起到了盖上锅盖也能用筷子搅拌的作用。有了它,就不用抱着锅摇晃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一些身怀技艺的民间工匠走家串户,向人们兜售自己的手艺。有修补坏锅的、修补坏瓷碗的、爆爆米花的、剃头的、磨剪子的等等……各式各样,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这些行当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消失,如今在街头已经难寻其踪迹了。情感上我一直很怀念传统工艺的、原始原味的爆米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冰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珍珠浩渺' 的评论 : 上网查了一下:儿童铅中毒导致智力残疾,铅尤其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是挺可怕的,幸亏小时家穷,吃的“原始的爆米花”少,没有影响后来考大学。
珍珠浩渺 回复 悄悄话
原始的爆米花含铅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