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公司离新宿车站四站路。公司的地点离车站旁的商业街也不远,和同事的日本女孩每天中午都换着上不同的小店吃饭。那天碰上一个洋人也不知做了什么引人注目的事儿。于是我们几个就“外人”(外国人的意思)长、“外人”短地叨咕了一中午。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站在电车里,倏忽反应过来:“我难道不也是‘外人’么?! ”
某个瓢泼大雨的深夜,从东京新宿站开往八王子的末班电车。穿着西装短裙的我坐得笔直、两膝并得紧紧,一见和日本女孩并无两样。
突然听到旁边俩小伙拿北京话在嘀咕:“如果门边儿那人下车不拿那伞,就是没主儿的。咱们就去拿过来”。我憋呀憋了5秒钟,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高个小伙儿战战兢兢地走过来问:“您听懂了?”
我笑:“你俩也是北京人吧?”。
我知道那个“也”字拯救了他们。
十几年前在日本东京某私立大学的文科部。有一群操韩语的学生聊天,一男孩过来问我电脑的问题。用日语交谈了一小时之后,他问我在网上如何能看《人民日报》,我冲口而出:“有意思吗?你看那个干嘛?!”他说他研究生是读亚洲经济的。我问:“看得懂中文?” 那男孩答:“我是中国人。鲜族的。”我当时气绝:“那我们说日语干嘛?!”
用日语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个钟头、我没发现从韩国人堆钻出来的这个学生不是韩国人,他也没发现在大学情报研究教育中心工作的我不是日本人!
之后不久、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学老师走进我们机房。两句话没说完,他就说我是说普通话的中国人。
我极其好奇,接触不多的日本人、或者不知道我是外国人这个前提的日本人,一般也意识不到我不是日本人。老师笑了:教外国学生日语20年了,还能分不清这个。最后拖出来的音,有北京范儿 - 在专家面前一举露馅。
突然有点悲哀,几位日本同事去北京,和父母说的我的日语比日本人还好,可能仅限于对于一件事情的描述,我比大多数日本人清楚得多;当然理解别人谈话的重点的能力,也比平均水平高出不少而已吧。
“穿着打扮和日本人没有区别”--则是似是而非。
日本人非常含蓄, "日语比日本人还好" 还有 “穿着打扮和日本人没有区别”本身就意味着你不是日本人。
我刚出国时常常听到别人夸我英语说得好,住了十年以后反而不常听见了。
人家夸你说他们语言说得好明显是鼓励外国人啊,就好像前几天马克,扎克伯格在中国用洋腔洋调的中文接受访问,把国人给激动地,差点没把他推荐给中国孩子成学中文的典范了。
在美国其实不同地方来的口音也不同,但是他们没有“播音员标准化”这种准则,而且他们的播音员也不是靠英语标准选出来的。但是的确有帮助外国人减轻口音和向基本美音靠拢而设计的训练班。其中训练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听力,要能够听出自己说话和母语人到底哪里不一样。要是听不出来,基本外国口音就改不了。有专家说7岁(或是9岁)以后学习的语言都没法摆脱非母语口音。也许有些人通过刻苦练习可以改得差不多,但是多数人学习外语是为了能够交流,没有足够动力去变成完美的母语者,所以这种说法在绝大多数人身上是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