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后,我们离开“三笑亭”,准备前往天王山。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我们先前往JR(日本旅客铁道)山崎站避雨。
山崎站始建于1876年,成为旅客和货运车站。
1927年,现时的车站大楼竣工。
1971年,该站结束货物业务。1985年,该站成为快速列车停车站。
到了下午3:15,雨仍未停,儿子也不想出去。夫人让我自己去天王山走走,她和儿子等雨停后再去附近走走。
车站外面的“天王山”标记,翻译成中文后就是“山崎町,天王山决战之地”。
在岔道口穿过铁路后,沿着马路向东北方向走。到了3:30,终于看到“天王山登山口石标”。
这个告示牌的信息比较陈旧了,也没有更新。最主要的警告是发现了熊,其实是五年前(2019年9月)的事了。其余信息包括小心山火、毒蘑菇、骑自行车游览天王山注意事项、新冠病毒注意事项、霍乱病毒、徒步旅行需自行承担的风险,等等。
天王山属于鸟兽保护区。
登山的道路。看起来是有经常维护,但由于下雨路滑,走起来相当吃力。
开始登山。经过“稻荷社”的鸟居,也可能是天王山的“鸟居”。
路上一个游人也没看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经过的竹林。与上午去过的岚山竹林不相伯仲。
有事可以打119;在山上,我的手机一直有信号。
密林中偶然开了一角,可以看到山下的风景。
路上的标记。显示我从JR车站走了1.2公里才来到这里,我还要走400米才能到达目的地 - 酒解神社。
终于到了
谷歌地图显示从天王山登山口石标到达酒解神社共500米,海拔落差139米,预计行程为18分钟;实际上我走了半个小时。
酒解神社旁的壁画“秀吉之道”,是关于丰臣秀吉的故事。
本能寺之变发生时,羽柴秀吉(后改名丰臣秀吉)正在京都以西200公里的高松城与毛利氏对峙。在获得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后,秀吉先是封锁消息,迅速与毛利氏议后;然后率领部队在仅仅七天时间内完成了自高松城至京都200公里的急行军。
秀吉的战略转移打了明智光秀一个措手不及,为几天后秀吉以数倍兵力赢得对明智光秀的“山崎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我来到十米外的旗立松展望台,这里有关于“山崎之战”的介绍,以及俯瞰战场大势。
本能寺之变发生后的第十天,秀吉通过急行军与明智光秀军队在京都府与大阪府交界的山崎对峙。旧历六月十三日,秀吉以数倍兵力进攻明智光秀,明智光秀兵败身死,秀吉主导了织田信长死后的日本政局长达十几年。
据说该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天王山的争夺,所以又称为“天王山之战”。
仍然,根据后来编纂的《太阁记》,天王山上的争夺只是一场前哨战。此外,当代的考古也没有在山上发现有大规模战斗后留下的痕迹;可以断定,主战场就是山下的丘陵地带。
山崎之战的阵图。双方的战斗基本发生在桂川与天王山之间的谷地上。
尽管天王山未必是山崎之战中的胜负关键,但“天王山之战”已经成为日语与华语媒体中体育比赛的术语,意为关键比赛。例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季后赛七盘四胜的系列赛中,如果前四盘2:2打平,华文媒体会把第五场比赛称为“天王山之战”。
在半山腰待了五分钟后,我开始下山。雨越下越大,下山的路更难走了……
走了二十分钟,已经接近山脚了。途经山崎观音寺的圣天堂。
走到登山口,夫人打电话给我,说她带着儿子去了大山崎町历史资料馆,叫我到那里和他们会合。
历史馆离山崎JR车站约五分钟路程,我终于在闭馆前15分钟到达那里。
建筑物第一层是大山崎町商会,第二层是历史馆,门票价格为300日元。
小小的历史馆,里面的展品还是挺丰富的,图文并茂。
山崎町首次被文献记载,是在公元九世纪。当时嵯峨天皇的离宫建在这里,被称为“离宫八幡宫”。此后,这里的神官开发了榨油的器具,开始制造“荏胡麻油”,被视为日本的制油发祥地。
由于这里地处京都以西的交通要道,加上河流(淀川)运输之便,所以山崎很早就成为一座商埠。
馆内最吸引我的,是用电子灯光在地图上显示从本能寺之变到山崎之战,这十几天时间里明智光秀与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的每天动向。
前面有提到,秀吉用了七天时间急行军两百公里从高松城到达山崎,那么这段时间明智光秀在干嘛呢?答案是在京都附近拉拢依然忠于织田家的势力。
旧历6月2日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织田信忠先后死亡,织田家已经没有了主心骨。
6月3日至4日期间,明智光秀费力劝降诸方势力;但多数织田家臣不齿光秀弑主皆回绝,少数支持者都是实力不成气候的小势力。
6月5日,光秀进入织田家的主城安土城(位于京都以东约五十公里),将织田信长储藏的金银财宝等名物分给家臣。此举虽然提升了自家的凝聚力,但是让织田家旧部更加愤怒,誓与光秀不共戴天。
6月7日,朝廷派敕使吉田兼和拜访光秀,维持京都地方的治安。
6月9日,光秀正准备前往京都时,接到了秀吉回师的消息后,出兵山崎。
6月13日,明智光秀在山崎之战中兵败身亡。
山崎之战后,丰臣秀吉在天王山上修建了一座名为“山崎城”的小城堡,几年后被废弃。
到了下午五点,历史资料馆闭馆,我们乘坐火车离开山崎,返回大阪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