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南禅寺的时候,我以为会像来时一样走路十几分钟再去坐公交车;然后用谷歌地图查了一下,发现向南走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地铁站。当然是去坐地铁更方便。
坐了三站路,在京都市政厅地铁站下车,在地下商场里买了些东西吃,然后走上地面,寻找我们要去的地方 - 本能寺。
在大路旁找了几次入口,一直找不到,在地图上明明就在旁边;最后在十几米外的小巷左转,终于找到了本能寺的入口。
京都本能寺,始建于1433年。1582年,明智光秀以“敌在本能寺”为名,反叛主公织田信长;织田信长及其随从、本能寺、“信长的野望”在大火中灰飞烟灭,史称“本能寺之变”。
几年后,信长的另一名部下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择地重建本能寺以纪念织田信长。现在寺内建筑建于1928年。
关于“本能寺之变”的原因和经过,这里先卖一个关子;我会在参观事变发生地 - 本能寺迹(离现在的本能寺1.7公里路程)时,再向大家详细介绍。
寺庙不大。很快就来到正殿(大雄宝殿)。
我们参观的时候,寺内只有几名游客,参观体验很好。
旁边正在扩建中的本能寺文化会馆。
本行院、源妙院等建筑物
本能寺博物馆。据说珍藏了一把织田信长使用过的宝剑
稍后,我们来到本能寺后方的信长公庙。这是一座祭奠织田信长的庙宇。
织田信长于1534年在尾张国(今名古屋西部)出生,为当时尾张国大名织田信秀的嫡长子。
1552年,织田信秀病死,年仅18岁的信长继????家督之位。经过几场大战,至1559年,信长掌握了尾张国大部分地区的支配权,但尾张国南部的几座城池仍被今川义元占有。
同年三月,信长突然上洛(前往京都),谒见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虽然当时室町幕府式微,但是“上洛”仍然有政治意义,如同中国春秋时期诸候朝拜周天子所在的洛阳城。
1560年六月,称霸东海道的今川义元率领2.5万大军攻打尾张,而织田信长的总兵力仅有三千人。
6月12日,织田信长亲率两千人奇袭今川义元本部,在桶狭间击杀今川义元,史称桶狭间之战。此战标志着织田信长的崛起,日本也从混沌的战国中期走向局势逐渐明朗化的战国后期。
战后,织田信长在日本中部、西部进行扩张,松平元康(后改名为德川家康)脱离了今川氏的支配独立,进而与信长缔结了左右日本历史走向的“清洲同盟”。
与德川家康的同盟让信长解除了来自东边的危胁,得以全力向西发展。至1567年,信长吞并了西边的美浓国(今岐阜县南部)。
1567年,信长将美浓国主城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其中“岐”来源于周文王的龙兴之地岐山,有自诩为新时代的正义之师的含义;“阜”来自于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故乡曲阜。
织田信长此时使用天下布武(意即统一天下)印章并改自称为余(寡人、孤),因此将美浓改为岐阜应是借镜周文王出岐山平定天下的典故,作为织田家一统天下的发源地根据地之意。
此时,意图恢复室町幕府权力的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遭遇暗杀身亡,义辉之弟足利义昭也险遭不测;在重臣的介绍下,足利义昭前往尾张,请求织田信长的帮助。
1568年,织田信长拥护足利义昭上洛(上京),把反对势力赶出京都;当年十月,朝廷封足利义昭为征夷大将军。这段时间是信长与室町幕府的蜜月期。信长的做法有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含义,更准确点,是“挟幕府以令大名”。
但是,当织田信长扩大自身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动后,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军旗为“风林火山”)、上杉谦信(被后世誉为“战国军神”)、石山本愿寺(势力强大的宗教武装团体)、毛利氏(西日本最强大的大名)、朝仓义景、浅井长政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针对织田信长的信长包围网。
在我看来,不像以前的菜鸡互啄、或者后来的毫无悬念,这段群雄并起的年代是日本战国时代最精彩的阶段。
几年间,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被多次围攻,一度形势严峻;但是随着战斗力最强的武田信玄于1573年病死,信长一方转危为安。
1573年,织田信长率军将足利义昭驱逐出京都并放逐外地,室町幕府灭亡。织田信长获朝廷任命为内大臣和右大臣,掌控朝局。
此后,不甘心落败的足利义昭投奔毛利氏,企图重组“信长包围网”。织田信长则转守为攻,多线出击。在东线,信长联合德川家康大败武田家,解除了东边的危胁;在此过程中,德川家康因为多次需要信长的救援才能稳住战线,从信长的对等同盟降为属下同盟。在西线,经过常年围攻,信长大破石山本愿寺,迫使对方俯首臣服。
1578年,织田信长的另一位劲敌上杉谦信病死;其后上杉家发生内乱,对织田信长再无危胁。1582年,武田氏被织田信长彻底消灭。
到了1582年五月,织田信长在日本本州岛的中部和西部占据绝对优势,西日本的毛利氏节节败退,四国岛的大名也遭到信长大军的围攻,只有九州岛、本州岛东北部的大名没有被信长的兵锋波及,但是被信长征服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年5月底,织田信长上洛(上京)并借宿本能寺。本应前往西线增援的明智光秀(已经为信长效力11年)突然率军从所属的丹波归山城出发向南渡过淀川向京都进军,于6月2日凌晨突袭本能寺。信长得知光秀谋反,说道:“无关是非”。由于仓促间无法召集卫队,随即率领寺中连森兰丸在内的约一百人近侍武士作抵抗,在寡不敌众后回到居室内放火,并自尽身亡。大火燃点了存放在本能寺的火药,整个寺院被炸毁。
这次事件史称“本能寺之变”。有关主谋、黑幕、起事动机有各种说法,但至今未有确实的答案。
本能寺之变中的织田信长一方的死者。大概有八十多人。
纪念碑上写着“信长公350周年”。大概是上世纪初立的碑。
“历代诸圣人御庙”
本能寺之变几年后,丰臣秀吉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根据他的都市规划,本能寺于1589年迁移至现址进行重建。在十九世纪时遭遇大火,殿堂尽数烧毁,现在的正殿是1928年重新修建的。
离开了本能寺后,我们前往十几米外的寺町通商业街,去京都鸠居堂本店买了些礼物准备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