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列车经过爱知县丰桥市。图为窗外一景。
一个小时后,列车到达了京都站。本来我们计划到大阪站才下车,但是一来去酒店时可能还没到开始登记的时间,二来当天天气不错,三来儿子吵着说饿、要吃饭。于是我们就临时起意在京都站下车。
京都站与其说是一座车站,不如说是一栋十几层楼的大厦。里面商店、餐馆、酒店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底层的地铁、轻轨、公交车站等,让它成为关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出站时看到人流如潮水般涌来,压迫感强烈。
京都站像是迷宫一样,初来乍到的我们分不清东西南北。我们想着先找一个投币式储物柜,把我们三个行李箱放进去,好让我们轻装上阵;谁知道找了十分钟,几百个储物柜都满了,我们只好拖着行李箱在车站内走来走去。
我们来到站内京都小路美食街,几乎每间餐馆都大排长龙;最后我们找到了一间仍有空位的“和牛”店(Kurama - ASTY Kyoto)吃午饭。
我们消费了约九千日元,最后刷了信用卡。我以为在京都刷信用卡是常态,谁知道后面几天就被打脸了。
中午十二点半,我们坐火车离开京都车站。由于搭乘的是普通列车,半个小时后才到达大阪站。
大阪站也是一座如迷宫般的十几层建筑。我觉得日本铁路公司依靠这些物业出租而获取其主要利润,车票等仅够维持日常营运成本。
从大阪站出闸,转入旁边的梅田站,再坐一站地铁,来到离我们酒店最近的淀屋桥站下车。接下来几天,这段路程我们每天都要走两趟,到后来不用手机导航也会走。
出站后,发现淀屋桥站的北面有一座公路桥,连接大阪中之岛。中之岛上座落着大阪旧市政厅、图书馆等建筑,也是灾害(如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在日本城市,几乎到处看到这种避难场所的方向指示,提醒着我们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
我们住的酒店名叫The Royal Park Hotel 大阪御堂筋,五星级酒店,前台在十八层楼。我们坐电梯上楼,在下午三点前完成了房间登记(Check-in)
五星级的大阪酒店,房间比我们第一晚住的东京羽田机场酒店大得多。
休息了一会儿后,我们准备前往大阪城公园。由于从酒店要转乘几趟公交车才能到达大阪城公园,我们选择了坐Uber; 一名中年日本司机开着一辆四门小车(车顶上有Taxis 记程车的标志)来到酒店门口,开了十几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全程花费了十美元左右。
大阪城公园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105公顷。除了最著名的天守阁外,还有梅林、神社、及一些现代文化体育设施。
我们从西门(大手门)进入公园。这里有电动车代步。我们没有乘坐。
大阪城的外濠。
大手门前
外城墙
千贯橹(角楼)。大阪城大手门旁的防御工事。
据传织田信长感叹,即使需花费千贯钱也想拿下的角楼,后被称为“千贯橹”。
1620年建成的“千贯橹”是大阪城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之一。千贯橹位于大手门的北侧,在防御上肩负重要的角色,可透过射箭等方式击退逼近大手门的来敌。
除特别开放期外,千贯橹目前不对外开放。
西之丸庭園门外
大阪城内城墙及内濠
大阪城内城的“樱门”,是诸大名登城朝觐时的必经之地,外侧关有一种植有成排樱花林的马场,是大阪城守备上最重要的一座门,由内外两道门组合而成,并筑有沟渠、石垣、和围墙作多层掩护,使入城之道如迷宫般曲折、敌军难以破门而入。
银明水井。大阪城内其中一座最古老的水井。
樱门巨石。重108吨。据说是防御工事。
从阶梯爬上内城墙。对外可以看到大阪市内高楼大厦,对内可以看到大阪城天守阁。
天守阁前面的广场。
这幢西式建筑,建于1931年,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皇军)第四师团的总部。
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曾参与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
1938年至1941年间,该师团在华中作战。曾参与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
大阪师团在日本国内经常被黑,被指打仗滑头,不如熊本、仙台师团勇猛。但也有日本军史专家认为,大阪师团并不弱,是会用脑打仗的军队。
二战期间,日本有很多军事设施就设在大阪城公园附近;除了第四师团总部外,还有大阪炮兵工厂,因此在二战末期遭受美国空军密集轰炸,连重建后的天守阁这座仿古建筑都差点被炸毁。
战后,第四师团总部被改建为大阪市立博物馆,现在为集商业、餐饮、文娱于一身的综合性大楼。
天守阁前,游客大排长龙。开放时间为早上9点至下午5点,门票是每人600日元,12岁以下儿童免费。
大阪城的前身为石山本愿寺。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石山本愿寺纠集了一向宗武装团伙与织田信长为敌。
1580年,信长攻破了这里,石山本愿寺在大火中焚毁。
1583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阪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主郭)。二之丸、三之丸等附郭及其防御设施直到1598年秀吉死后才完工。
在丰臣时代,大阪城天守阁为复合式望楼结构,四重六阶(六层楼)。
丰臣秀吉去世后,日本逐渐被德川家康所掌控;为了消灭不愿臣服于他的丰臣家族,德川家康两次围攻大阪城(史称大阪冬之阵、夏之阵),丰臣家族与天守阁在战火中灰飞烟灭。
1620年,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阪城,并在九年后完成。
德川家将丰臣家所建的大阪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公尺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家大阪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位置更高,并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德川家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家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并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于丰臣家。
1665年,大阪城天守被闪电击中烧毁,并未重建,自此成为没有天守的城池。
江户末期,倒幕运动爆发。1868年1月,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阪城为居住。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阪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
1928年,大阪市市长提议重建大阪城,并在半年内募得市民捐款150万元。
1930年,天守阁动工,以钢筋水泥浇筑,隔年完成。这座复兴的天守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最上面一层则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
买了门票后,我们入内参观。
天守阁外的大炮。可能是十七世纪大炮的复制品。
现在的天守阁共有八层楼。二楼展出在天守阁使用的兽头瓦、伏虎等原尺寸复制品。
三楼有丰臣时代大阪城部分复原模型
四楼主要介绍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原为贱民(贫困农户),十几岁时因侍奉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原本无姓,成为武士之后改姓“木下”。
1561年,秀吉与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结婚。秀吉是贱民出身而宁宁是武家之女,身份地位并不相配,但宁宁却始终支持着丈夫,是个贤惠的妻子。
1573年,秀吉攻占了小谷城,因功成为二万石俸禄的城主,并得以赐苗字“羽柴”,成为羽柴秀吉。由于出身原因,秀吉家的近臣,如大谷吉继、石田三成等,都是出身于近江地侍小姓。
1580年前后,秀吉已经成为织田信长手下其中一名最得力的将领。但因为身材样貌举止等原因,被人起绰号为“猴子”。
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的手下明智光秀“下克上”叛变,织田信长身死;秀吉率军从外地返回京都,消灭了明智光秀。此战之后,秀吉获得了大部分信长旧部的拥戴。
1583年,秀吉在贱岳之战中获胜,扫除了信长旧部中的反对势力。
1584年,秀吉的势力范围已达到630万石,成为日本战国末期势力最强的大名;同年,秀吉在小牧. 长久之战中未能战胜德川家康,但通过外交手段逼使家康降服。
由于秀吉不是源氏后代,无法担任武家的最高官职 - “征夷大将军”,因此改为出任关白(公家的最高官职,相当于摄政大臣)。
1586年,秀吉受天皇赐姓丰臣并兼任太政大臣(平民出身者第一人),确立了“天下人”地位。
丰臣秀吉画像(现藏于京都高台寺)
1586年至1592年间,丰臣秀吉削平了四国、九州、及本州东北部的反对势力,统一了日本。
1592年,丰臣秀吉欲借道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东亚;在遭到朝鲜拒绝后,发动十几万大军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几个月后,大明万历皇帝下令援朝抗日,日军遭到大明及朝鲜重创,被迫撤至半岛南部的几个据点固守,直到丰臣秀吉去世才撤回日本。
丰臣秀吉一直没有亲生子,而以丰臣秀次(其母亲是秀吉的姐姐智子)为养子及继承人;直到56岁时,秀吉老年得子,其侧室淀夫人给他生下了丰臣秀赖。
1595年,丰臣秀吉以丰臣秀次“谋反”为名,将其灭族,斩杀一家39人,其家臣多被赐死,满朝震惊;年仅三岁的丰臣秀赖成为秀吉的继承人。
1598年,62岁的丰臣秀吉病死,把一个暗潮汹涌的日本留给了六岁的儿子以及几个野心勃勃的家臣。十几年后,丰臣家二世而亡。
看完丰臣秀吉的生平后,该如何评价这个人呢?
在熟悉汉末三国史与日本战国史的粉丝中(两者有很大的重合度),对战国三英杰与三国人物有如下类比:织田信长被称为“曹操”,因为他为日本从战乱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最终的胜利者德川家康被比作“司马懿”,因为与他同时代的英豪都去世了,他才去摘取胜利果实。那么丰臣秀吉呢?他会被比作“刘备”或者“孙权”吗?
丰臣秀吉出身于日本最底层的“贱民”,在三国史中没有找到同类出身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朱元璋也是出身底层,但最后都建立了一个存世超过两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与秀吉的丰臣政权二世而亡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把标准放宽一些,在中国唐末五代这个乱世,有一个人出身、结局和秀吉类似,也多次改名;他就是朱温(又名朱全忠)。
与同时期的其他藩镇相比,朱温不仅力量弱小,且被封到了四战之地的河南;但是经过二十年的奋战,他几乎统一了北方(仅有宿敌李克用困守太原),并让南方大部分藩镇向他臣服,最后取代唐朝、建立后梁。
丰臣秀吉与正妻宁宁为当时少见的自由恋爱而结婚,而且婚前秀吉的身分地位低于宁宁;未发迹前的贫户朱温对同乡富豪之女张氏一见钟情,并誓言要跨越阶级鸿沟聚张氏为妻,几年后终于趁着战乱得偿所愿。
尽管抱得美人归,秀吉与朱温都很好色,经常拈花惹草。
朱温因为好色、杀戮太重而被时人及后世所批判,最后被(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牺牲品)的儿子政变杀死,死得极其窝囊;其建立的后梁政权也在宿敌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攻击下,二世而亡。
总结来说,朱温与秀吉出身差不多;两人都是少年丧父,母亲改嫁,家族之间没什么帮手;秀吉运气比朱温要好(站在织田信长的肩膀上,统一了日本);朱温被儿子杀死,秀吉杀死了成年养子后自然死亡;朱温的儿子因为不知兵而二世而亡,秀吉的儿子因为年幼而被大名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最后也被灭绝。
天守阁五楼是大阪夏之阵屏风画的展览。
1615年的夏之阵,以丰臣家族和其领地大阪城的覆灭收场,也是丰臣秀吉去世后日本政局发展所引发的悲剧事件。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日本政坛暗流汹涌,各实力派开始卡位。实力最强、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开始僭越夺权。两年后,德川家康阵营(东军)在关原之战中击败了以石田三成为首的反对势力(西军),成功主导日本全国。1603年,德川家康被朝廷封为征夷大将军,创立江户幕府。
江户幕府创立后,曾经的老东家 - 丰臣家族,成为了德川家康心中的一根刺。
作为丰臣秀吉的嫡子,还未成年的丰臣秀赖未掌握实权;丰臣家由秀赖的母亲 - 淀殿(茶茶)主政。
德川家康依照与丰臣秀吉生前的约定,将自己的孙女千姬嫁给丰臣秀赖。虽然结为了亲家,两家关系并不融洽;相反,由于丰臣家族的大义名分、以及财力雄厚,且对德川家康并不臣服,年纪渐大的德川家康不想把丰臣家这个难题留给自己的儿子解决,于是对丰臣家族起了杀心。
1614年,德川家康以文字狱模式,解读一份丰臣家重建京都方广寺的钟铭文。文中写到“国家安康”,认为是把家康的名字分开来写,是诅咒家康被分尸杀死。德川家康要求丰臣家提出说明谢罪。丰臣家拒绝了德川家康的严苛条件(如放弃大阪城,派淀殿到江户城成为人质等),德川家康正式向大阪丰臣家宣战。
德川方面的讨伐军以德川家康嫡系部队及亲德川的大名为主,总兵力约16万人;丰臣家没有得到任何日本大名的支持(都被德川家康打怕了),最终加入的多是浪人。这些浪人大部分是曾受丰臣秀吉恩惠,后因故被德川家康削去领地而成为浪人,其中最著名的浪人是真田信繁、毛利胜永。
在大阪冬之阵中,德川军突破大阪外围防线,兵围大阪城。由于无法突破守军的城外据点(真田丸),德川军改以大炮轰击天守阁。稍后,丰臣军与德川军议和;德川军愿意退兵,作为交换条件,丰臣军要解散浪人、填平壕沟,拆除防御工事等等。
几个月后,德川家康以丰臣家没有履行和约为由,再度发兵来攻,史称大阪夏之阵。此战德川军动员15万人,丰臣军只剩下6万人,强弱悬殊。到了1615年5月7日,双方在大阪城南的天王寺进行最后的决战。虽然真田信繁、毛利胜永一度突入德川家康本阵,杀死多名德川军将领,迫使德川家康逃跑;无奈最后寡不敌众,真田信繁战死,丰臣秀赖、淀殿、毛利胜永先后自杀,丰臣家族灭亡。
十七世纪时,日本画家画的屏风画“大阪夏之阵”。画中有5071名人物,其中包括21名将军。
“大阪夏之阵”中的战斗场景(局部图)
天守阁第六层是回廊,禁止入内。
第七层,是讲述丰臣秀吉的一生。丰臣秀吉又被称为太阁。这层有《布景太阁记》,共19个场景;通过透视画,追溯秀吉的生涯。
第八层,是展望台。从地面上50米高处眺望周围秀丽的风景,气势磅礴的大阪城和大阪街景一览无余。
稍后,我走楼梯返回一楼。这里有精品店。图中是一幅战国时代日本200多个大名的纹章、城郭图。
下午五点,我们离开天守阁。走到樱门及内壕外的广场,看到有很多美食摊档。摊档的后面,是丰国神社。
丰国神社的主祭神是丰臣秀吉。丰国神社始建于1599年。德川幕府时期,该神社遭到荒废。明治维新后,丰国神社得以重建,其中主神社在京都,大阪的丰国神社为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