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个人资料
湾区金头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加边界的划分与趣闻

(2024-09-18 23:01:06) 下一个

美加边界,全长8891公里(其中与阿拉斯加接壤部分为2340公里,美国本土与加拿大边界线655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边境线。美加边界的划分,既有按照经纬度划分,亦有按照河流湖泊的航道中间线划分,还有按照分水岭划分。边界的划分还让美国出现了两块飞地(与加拿大陆地相连,但不与美国陆地相连)。

美加边境这8891公里的划界,主要是通过以下六项条约确立的,时间跨度长达120年。

(一) 1783年巴黎条约

巴黎条约的第一项内容为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二项内容为“除已经脱离英国独立的美东十三州外,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五大湖以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美国”。

当时划定的美国北部边界西段,是五大湖水系航道中间线以南;中段(纽约州)是由历史上划定的北纬45度以南;东段(缅因州)是分水岭以南。

这里的纽约州北纬45度边界线需要详细说明一下。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国的魁北克省。魁北克以南的英属领地当时为纽约省(包括现在的纽约州、佛蒙特州)。为免两地的居民为了边界问题出现纷争,1771年,魁北克省的地理勘测专员John Collins, 与纽约省的地理勘测专员Thomas Valentine, 一起划分两省之间的界线。经过两年的扯皮,最终认定的两者陆地边界线为北纬45度。这条线被称为Collins - Valentine 线。

 

 

加拿大魁北克省与美国之间的界碑

 

 

 

 

在主要的划界原则确定后,当时还留下了两个小尾巴:

其一为五大湖水道以西的划界问题。当时的划界一直到伍兹湖(Lake of the Woods),然后以直线划到密西西比河源头;但由于这里地处荒野,且长期有敌意的印第安部落活动,因此密西西比河源头无法实地考察。

其二为缅因州Chiputneticook Lakes以北直至圣约翰河谷的荒山野岭。由于这里地势复杂,几乎无人定居(直到今天这里也没有什么大的城镇),也没有历史文件可依,因此划界问题就搁置了下来。

(二)1796年杰伊条约

1783年的《巴黎条约》从法理上确立了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但此时的美国只是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其中央机构为“大陆会议”,在政治、外交上缺乏效率,大事上只能和各州协调。直到1787年,美国宪法获得通过,并于翌年生效,联邦政府成立,开始与各国打交道。

此时,《巴黎条约》的条款并没有得到英、美双方的严格执行;美国各州继续没收效忠派(亲英派)遗留在美国的财产,英国则在五大湖以南占据了六座要塞,并向反美的印第安武装提供武器。1794年,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建议联邦政府派员与英国谈判,并得到总统华盛顿的同意。

前国务卿、当时的首席大法官杰伊作为特使,前往英国商议新条约。最后双方达成新的协议,规定英军从边界线以南撤回驻军,英美两国的债务问题由仲裁解决,双方设立了两个联合边界委员会,分别确定在东北部和西北部解决边界划线悬而未决的问题 - 这是仲裁在现代外交史上一个最重要的使用。这创造了当出现国际争端时被其他国家所遵循和效仿的先例。

另外,根据《杰伊条约》,英美两国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贸易地位。美国默许英国在大西洋上的反法政策,实际上放弃了美法同盟;美国也放弃了奴隶赔偿问题(独立战争后期,英国将美国中南部的反英奴隶主的奴隶释放,奴隶主视奴隶为财产,要求英国赔偿)。

《杰伊条约》获得了华盛顿和汉密尔顿的支持,但遭到了杰斐逊和麦迪逊的反对。在参议院的投票结果,《杰伊条约》以20票赞成,10票反对,刚好获得能够通过的三分之二多数票。条约于1796年生效。

十年后,《杰伊条约》到期,时任总统杰斐逊拒绝签署替代条约。其后几年,由于英国海军不断扣押美国商船(以违反英国贸易禁令的理由),抓捕美国船员,以及美国对英属加拿大的领土野心,导致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年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英美双方都曾越界占据了一些据点,但是最终形成僵局。1815年,双方达成《根特和约》,双方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此战也加强了加拿大的内在凝聚,激发了民族意识。

(三)1818年条约

1804年,美国向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美国的北部边界线向西扩展了近一千公里,并与英属北美的鲁珀特地接壤。

从地图上看,路易斯安那包括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所有密西西比河流域;英属鲁珀特(今加拿大中部)包括所有汇入哈德逊湾的河流的流域。两者之间由分水岭相隔,交界线犬牙交错。

另一方面,英国和美国均对北美西海岸俄属北美和西属北美之间的大片土地提出领土主张。美国将此地称为俄勒冈地区,英国称为哥伦比亚地区。美国宣称,1790年美国探险家罗伯特. 格雷(Robert Gray)发现了哥伦比亚河、和1805-1806年刘易斯与克拉克(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对哥伦比亚河流域的探索,足以支撑美国的主权要求;英国则认为,1792年英国探险家乔治. 温哥华对北美西海岸的探索,以及1790-1794年间英国与西班牙达成的分割北美西海岸的协议,已经确认了英国对该地的主权。由于这片争议地区面积达上百万平方公里,且双方均没有实际控制,因此成为了美英双方外交博弈的焦点。

1818年,美英双方谈判协商边界问题。

虽然当时英国的国力是美国的好几倍,但英国的主要注意力在欧洲及印度,不想与美国再爆发无谓的冲突,因此在划界问题上对美国作出让步。

 



与其进行繁琐又复杂的地理勘查来找出密西西比河流域与鲁珀特地之间的分水岭作为划界标准,双方同意以更容易勘查的北纬49度作为分界线,从洛基山脉(当时称为Stony Mountains) 一直划到明尼苏达的伍兹湖(Lake of the Woods)。美国将北纬49度以北的路易斯安那土地划给英国,英国将北纬49度以南的鲁珀特地划给美国。从地图上看,英国的土地让步是美国的十倍;但在实际上,这些划走的区域当时只有印第安人在活动,美英双方并无实际控制或者实际管理,因此双方都这样的划界均表示认可。

这一划界也让明尼苏达的Northwest Angle(西北角)成为了一块与美国本土没有陆地相连的“飞地”,而且是美国本土以外唯一位于北纬49度以北的领土。

事缘在1783年《巴黎条约》,规定美国北部边界的西段为“五大湖水系航道中间线以南,直到密西西比河源头”。当双方把五大湖水系航道中间线一直向西划到伍兹湖时,遇上了麻烦。大家拿出由十八世纪探险家John Mitchell 所画的“官方”地图,发现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伍兹湖西北;因此英美双方就从伍兹湖的最西北角为基点,再向密西西比河源头划一直线,成为双方的陆地分界线。

十几年后,大家发现密西西比河源头不在伍兹湖西北,而在西南。到了1818年条约时,英国也将错就错,让美国保留了这片陆地面积仅有319平方公里的“西北角”飞地。

 



今天,这块“西北角”飞地通过伍兹湖与美国本土隔岸相望。西北角基本上保留着几百年前原始森林的面貌,除了在靠近加拿大的几块地方有旅游设施、道路外,其余地方多是树林。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整块飞地的居民总数为119人。

1818年条约的第二部分是讨论洛基山以西的太平洋西北地区争议领土(美国称为俄勒冈地区,英国称为哥伦比亚地区)。条约规定该地区由英国和美国联合控制十年。


(四)1842年 韦伯斯特 - 阿什伯顿条约

巴黎条约中,对美国东北部边境线的划界问题留下了一个尾巴。英美双方只划分了从海岸线到Chiputneticook Lakes的国境线,该湖以北直至圣约翰河谷的三万平方公里内陆地区则没能明确划界。美国主张以圣约翰河与圣劳伦斯河的分水岭(北界)为界,英国主张以Penobscot River与圣约翰河之间的分水岭(南界)为界。由于美国主张的边境线离圣劳伦斯河只有几百米距离,而在圣劳伦斯河封冻的冬季几个月里,加拿大人必须依赖圣劳伦斯河南岸的公路从魁北克通往加拿大大西洋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美国的主张使得加拿大这条重要的运输通道放置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加拿大人表示不能接受。

1830年,美国政府派员前往争议地区进行人口普查,英国政府表示抗议。1838年,双方的伐木工在争议地区伐木时发生冲突,对峙期间加拿大伐木工遭到黑熊袭击,加拿大人开枪回击时,枪声惊动了美国边防守卫。随后,美军派出六千名士兵进驻边境地区,与一万五千名英军对峙,几乎爆发军事冲突(新闻媒体称为Aroostook War, 也有戏称为“猪肉和豆角战争)。

 



1842年,美国国务卿Daniel Webster与英国枢密院的阿什伯顿男爵签订协议,划分了这片争议地区的边界。根据协议,边界线从Chiputneticook Lakes向北划一条直线,直到圣约翰河中游河道为界;再沿着河道一路向北,到达Lake Pohenegamook南岸后,向西南划一条直线,到达圣约翰河上游河道;再沿着河道一路向西南,到达圣约翰河的源头(小圣约翰湖)后接上原已划定的国境线。最后美国分得了争议地区的60%,英属加拿大分得了40%;新国界离圣劳伦斯河至少45公里,加拿大保住了战略公路的安全;美国则在这片地区设立了Aroostook County(阿鲁斯图克县),县内的居民有18%在家是讲法语

条约中的其他条款,重申了上次1818年条约中对西部边境划界的有效性,英美两国人民可以在五大湖中自由航行,以及五大湖中的糖岛(Sugar Island) 归属美国。

(五)1846年俄勒冈条约

1818年条约中规定英美共管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区(美国称为俄勒冈地区,英国称为哥伦比亚地区)。一开始英国人在该地区占有优势,他们在温哥华岛上设有据点,在哥伦比亚河流域有商站,在沿海有更多的商船和军舰在活动;但到了1836年,连接美国中西部与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俄勒冈小道(Oregon Trail) 开通,大批美国白人坐着大篷车(Wagon Train) 来到当地。到了1840年代中期,当地的美国移民对英国移民有几倍的人口优势。

美国总统John Tyler和James Polk均有向英国提议以北纬49度线为界划分太平洋西北地区,但遭到了英国的拒绝;英国希望以北纬49度以南的哥伦比亚河为界来划分国界,这激怒了美国的扩张主义者,他们叫嚣美国要独吞太平洋西北地区,不给加拿大留下太平洋出海口

1846年四月,美墨战争爆发,美国的大部分军队被派往墨西哥,缺乏与英国爆发冲突的人力和物力。六月,英国派代表来到华府讨论划界事宜;尽管美国参议院内的强硬派主张独吞,大部分议员均主张谈判平分太平洋西北地区。

6月1 2日,参议院以38票赞成,12票反对通过了授权总统与英国代表谈判以平等划界的事宜。6月1 5日,美英双方达成协议,以北纬4 9度作为两国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的陆地边界。英国则保住了温哥华岛的全部土地(岛上的精华部分在北纬49度以南)。

 



条约达成后,边界委员会进行了地理勘查,发现了北纬49度横穿北美大陆西端的罗伯茨角(Point Robert); 英国希望美国把这片12.65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换地形式交给英国,美国没有同意。罗伯茨角成为了一块与美国本土没有陆地相连的“飞地”。

今天的罗伯茨角有1249名居民,家庭收入中位数为7.5万美元,房价中位数35万美元。该区域有2068套住房,但其中只有33%常年使用,其余空置或是度假屋。

每年夏天,罗伯茨角的人口数量可达到4500人,主要是来自加拿大的游客。

 



罗伯茨角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有码头、飞机场、酒店、邮局、超市、加油站、餐馆、高尔夫球场等。罗伯茨角的唯一陆路通道是要经过加拿大入境,其余海路或空中可以经过边界湾(Boundary Bay)到达美国本土。

罗伯茨角小学是罗伯茨角唯一一所学校,但只提供幼儿园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美国学生由四年级开始,要乘40分钟车,经过加拿大,再回到美国华盛顿州布莱恩上学;加拿大学生则可在加拿大上学。

罗伯茨角美加边境两侧的居民经常会互相到对方领土购买“自己这么贵,对面便宜的商品”。罗伯茨角的油价比加拿大便宜,吸引加拿大居民南下加油。

因为要过两次国界才能到达美国的其他地方,所以有些人把罗伯茨角称为“美国最好的封闭式社区”。居民享有低犯罪率的代价是生活十分不便。没有医院、药剂师、兽医,而且由于美国的医保往往不报销在加拿大的医疗费用,罗伯茨角的居民通常在美国华盛顿州贝灵厄姆就医,尽管加拿大温哥华离罗伯茨角更近。

 

美加边境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侧的检查站

 

 

 

俄勒冈条约的其它内容还包括:北纬59度以南的水道导航依然对双方开放;英国的哈德逊湾公司保留哥伦比亚河以北的财产,以南被美国占有的财产将得到补偿。

但是,条约对温哥华岛与美国本土之间的主海道划分没有作明确的定义,这导致了后来1859年对圣胡安群岛主权的争议。直到1872年,双方把争议交给第三方(德国)进行仲裁,仲裁结果是以美国主张的哈罗海峡为界,圣胡安群岛归美国控制。

 




(六)1903年阿拉斯加边界仲裁协议

十八世纪末,俄罗斯开始在阿拉斯加殖民。其主要据点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的锡特卡(Sitka)。

1825年,英俄双方签订协议,规定阿拉斯加东端与英属北美西端间的边界为西经141度(阿拉斯加东南沿海的分界待定);1839年,英俄又划分双方在太平洋东岸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与原住民进行皮毛贸易)的分界线为北纬54度40分,但对内陆地区如何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但是关于阿拉斯加东南部陆地边界的划分依然模糊不清。

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四年后,与阿拉斯加接壤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加入加拿大自治领,加拿大请求美国一同对阿拉斯加东南部进行地理勘查,以划分陆地边界;考虑到此地荒无人烟,且没有战略或者资源价值,美国拒绝了加方的请求。

1897年,临近阿拉斯加东南部的加拿大育空地区发现黄金,大批外地人前来淘金。由于育空地区没有海港,淘金者纷纷从阿拉斯加的奇卡湾(Chilkat Inlet)上岸,再前往60公里外的淘金区。高峰期当地涌入了三万名外地淘金客。

当时有报道称从阿拉斯加上岸的加拿大淘金客遭到美国边防人员骚扰,加拿大要求在当地取得一个出海口;美国总统麦金利提议将奇卡湾旁的海恩斯(Haines)港租给加拿大,遭到加拿大的拒绝。

 



加拿大在他们认定的国境线(奇卡岭)设立关卡,但是美国人认为国境线在奇卡岭以北19公里处的Lake Bennett。这场由淘金热潮引发的外交风波终于让美国政府不得不重视阿拉斯加东南部与加拿大接壤地区的陆地分界问题。1898年9月,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开始认真谈判以解决该问题,但这些会议均以失败告终。

1825年的英俄条约是用法语起草的,美加谈判代表讨论了“cote/coast”, “lisiere/strip”, 和“Crete/Crest” 等词语的确切含义。1825年委员会使用的乔治. 温哥华地图作为固定线,显示了与海岸平行的连续山脉 - 然而,山脉既不与海岸平行,也不连续。

最后,在1903年,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海-赫伯特条约》将裁决委托给由六名成员组成的混合法庭进行仲裁:三名美国人、两名加拿大人、和一名英国人。

仲裁庭考虑了六个要点:

边界开始的地方;
“波特兰峡湾”的划界;
“威尔士亲王岛最南端至波特兰峡湾”线的定义;
从波特兰峡湾到北纬56度线的线;
Lisiere (山或峡湾的边缘)的宽度,以及如何测量它;
该地区是否存在山脉

英国代表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加拿大要求得到峡湾出海口的主张被否决。最终商定的分界线远远低于美国的最大主张,而是美加双方最大主张之间的妥协: 双方以波特兰峡湾的航道中线为界,斯图尔特(Stewart)成为加拿大在太平洋沿岸位置最北的海港,以北的国界线以从峡湾上看到的第一道山棱线为基准,直到到北纬60度20分的圣埃利亚斯山(Mount Saint Elias), 再向北连上西经141度的国界线。

 



加拿大人不得不接受结果,但对仲裁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英国通过让步“出卖”加拿大的利益来帮助大英帝国的全球战略,即实现英美关系的和解,赢得美国的青睐,并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加拿大爆发强烈的反英情绪(几年后加拿大的愤怒逐渐平息),并在1911年拒绝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

多年以后,加拿大学者认为,仲裁庭的大部分裁决都是公平的;但加拿大应该获得部分在波特兰峡湾上的岛屿。

另一位学者写道:“如果美国愿意

将它的案件提交给海牙,或者像加拿大所希望的那样,提交给一个公正的司法机构,那么结果很可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加拿大人不会觉得他们受到了伤害……如果仲裁委员会的美国代表是法官(而不是参议员),加拿大人会更容易接受仲裁结果”。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nada%E2%80%93United_States_border?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6%96%AF%E5%8A%A0%E9%82%8A%E7%95%8C%E7%88%AD%E8%AD%B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