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个人资料
湾区金头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乔治华盛顿的圣诞攻势

(2023-12-25 12:01:26) 下一个

1776年八月,英军登陆纽约州,企图消灭刚刚宣布独立的美国。经过三个月的缠斗,大陆军大败,损失大量士兵,被迫退出纽约市和新泽西州,美国革命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大英帝国出兵镇压美国革命的过程中,因为兵源不足,于是大量使用欧洲大陆的雇佣军。其中,雇佣军的主力是来自德意志黑森地区(现在的法兰克福附近)的士兵。他们被称为“黑森兵”。

在纽约战役中,黑森兵多次击破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到了十二月,英军受陷于天气、后勤等因素,止步于新泽西州,与大陆军隔着特拉华河对峙。

由于大陆军所有士兵会在1777年元旦服役期满,乔治华盛顿若不能说服军队延长服役,或寻找代替兵源,则只能任由军队解散。

到了十二月中,形势向着有利于大陆军的方向发展。

首先,英军在新泽西州分散驻守,因为补及不足而到处征用粮食,进而演变成搜掠及强奸,连效忠派(保皇党)居民也不能幸免。结果,不隶属于大陆军的新泽西民兵自发对英军士兵发动攻击,导致英军疲惫不堪。

其次,大陆军得到了生力军的支援,华盛顿的直属部队从两千人升至四千人;维吉尼亚州、康涅狄格州州议会将大量衣物粮食运至前线;大陆会议赋予华盛顿更多权力,让他得以建立专职的炮兵军团。

最后,美国革命的士气因为Thomas Paine(潘恩)的著作而大受鼓舞。潘恩曾经著有“常识”一书,是推动北美殖民地决心独立的重要人物。他在七月加入大陆军行伍,担任战地记者。在革命的危急时刻,潘恩决定要为革命重振声威,开始草拟第一篇的“美国人的危机”。12月19日,“危机”在“宾夕法尼亚周报”刊登,然后被多间印剧商制成小册子,以快马广传各地。“危机”在出版当日,已经在大陆军的军营广为传阅朗读,令到军队士气大振。

在获得增援后,乔治华盛顿决定反攻新泽西州。他把首要目标放在一河之隔的特伦顿(Trenton); 不仅是因为该处仅有1500名黑森雇佣军驻扎,实力较弱;而且该地远离英军其他据点,难以获得支援。

华盛顿计划在圣诞夜渡河夜袭特伦顿。传统的说法认为驻防的黑森军以为大陆军无力反攻,而在圣诞夜放假,吃饱喝醉,疏于防范;但是更深入的研究发现,黑森军知道大陆军即将进攻,但是新泽西州的英军遭到民兵滋扰,无法增援;由于天气原因,黑森军没有在城外巡逻;而且黑森军也多次把前来骚扰的新泽西民兵当成大陆军主力,搞得普通士兵神经兮兮。

12月25日上午,大陆军的弹药、粮食、毛毯准备完毕。华盛顿决定兵分三路:自己亲率2400人从北面渡河;伊荣准将率700人从特伦顿对岸渡河;另有1500人从南路渡河佯攻。三路人马计划晚上渡河,第二天清晨合围黑森军。通讯口令是“胜利,或死亡”。



当天晚上,新泽西州的天气急剧转坏,刮起猛烈东北风,然后暴雨、冰雹以及暴风雪接踵而来,令到士兵难以渡河。计划在下游渡河的两路人马没能渡河,仅有在上游渡口的华盛顿部队,在当地民兵、船员的支持下,克服了湍急水流、结冰河道、低能见度及逆风等障碍,将所有大陆军士兵、六门火炮及物资安全运往对岸。

七十多年后,一位德国画家创作了这幅“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的油画,以纪念这件事。



渡河后,华盛顿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很快来到特伦顿外围。大陆军兵分两路,击溃黑森军在城外的哨站,抢占了地利优势。



城内的黑森军并没有慌乱,而是排开阵列,与大陆军炮战。由于大陆军的火力占优,又享有地利,最终把黑森军打得弃炮逃跑。



黑森军指挥官拉尔执意反攻,想夺回火炮。战况相当激烈,日后的美国总统门罗在战斗中几乎丧命,黑森军指挥官战死,火炮落入大陆军手中。

丧失了大量军官的黑森军开始溃逃,最后大部分被困在一座果园里。在火炮威胁、及大陆军以德语劝降后,剩余的896名黑森军士兵向大陆军投降。整场战斗持续不到四个小时。



大陆军获胜后,华盛顿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行动。当时他已得悉其余两路友军并未渡河,自己在特伦顿孤军深入,且没有帐篷可供休息,最终决定大陆军在傍晚撤退,并在第二天渡河返回宾夕法尼亚州。

黑森军在此战中共有22人死亡,83人受伤,896人被俘;大陆军在战斗中无人死亡,只有几人受伤,但在行军途中因为伤病及严寒而死的士兵数目可能有几十人之多。

此战的规模有限,但对美国独立战争有关键影响。大陆军获胜的消息在十几天内传遍北美十三州,革命群众士气大振,纷纷加入大陆军阵营,为革命注入新血;对英国来说,此战意味着大陆军威胁仍在,英军武装平叛失败,各个英国将军与官员都互相推卸责任;英国的世仇法国则蠢蠢欲动,以私人公司的名义向大陆军提供大量军火,法王路易十四也私下向美国借贷一百万法镑(约20万英镑)。

接下来探讨一下独立战争中英军失败的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前期,北美十三州的革命派、效忠派(保皇派)、中间派各占相当比例。其中新英格兰地区是革命老区,英军在撤出波士顿后再无武力征服新英格兰的计划。北美中部的纽约、新泽西、费城等地,是北美的政治、经济中心,效忠派很多,其沿海属性亦利于英军登陆,因此英军决定先控制这一区域,在击溃大陆军主力后,再扶持效忠派,恢复英国统治。至于南部地区,虽然效忠派也很多,但是离英国本土相对较远,经济分散在内陆乡下种植园,不利于英军控制,因此英军在1776年一次登陆失败的尝试后,对南部暂时没有想法。(两年后英军迫于无奈之下搞南部战略,就因为以上的属性而大吃苦头)。

经过1776年夏秋的三个月激战,英军成功击破华盛顿的大陆军主力,迫使对方逃往费城、西点(纽约州)等地。然而,英军的第二步动作:在英占区恢复统治的努力却遭到失败,可以说是政治上的失败;当地的北美民兵多次袭击英军,恢复元气后的大陆军又渡河反攻,英军疲于奔命。

特伦顿战役后的三个月内,英军多次遭到大陆军的正面攻击、及北美民兵的敌后游击战,损失惨重。至1777年一月,北美英军的能战之兵仅有一万四千人,比半年前缩减超过40%;由于英国没有那么多人力、财力来支持北美平叛战争,因此继续作战变得越发不合算,主张继续作战的英国战争鹰派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大陆军虽然也损失惨重,但本土作战的他们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较容易补充兵员。北美民兵的游击战也给了英军很大压力。

1777年至1778年英军和大陆军互有胜负,法国、西班牙、荷兰趁机向英国宣战,英军已经没有在北美获胜的可能。

后续:

2000年,一部展现该战历史、名为“The crossing “的历史片在电视上上映。十几年前我在美国大学读Political Science (美国政治)时,老师曾在课堂上放映了部分片段。我当时是第一次了解到那段历史,因此印象深刻。



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3”中,其中一关即为特伦顿战役(Crossing the Delaware)。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Trento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