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个人资料
正文

双城记 - 基辅、莫斯科

(2022-03-08 09:37:07) 下一个
当地时间2月24日,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这让基辅与莫斯科在旧仇之下,又添新恨。那么,这两座城市的地位是如何获得的?在历史上又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公元882年,瓦良格以基辅为中心,建立罗斯公国,史称“基辅罗斯”。
 
罗斯公国定都基辅的原因有三:
 
其一,基辅位于第聂伯河西岸,自公元六世纪以来就是一个贸易据点。在古代,水道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从基辅顺流而下,即可出黑海,再前往黑海南岸的拜占庭帝国进行贸易,十分方便。
 
其二,罗斯公国的统治者的祖先是波罗的海沿岸的维京人。从基辅逆流而上,通过几天陆路行程,再转入道加瓦河顺流而下,即可进入波罗的海。定都基辅使得罗斯公国的统治者方便与故乡的联系,也能顺利从故乡招募勇士,增强罗斯公国的军事实力。
 
其三,基辅座落于第聂伯河西岸的高地上,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周围的乌克兰平原自古就是欧洲粮仓。定都基辅算是进可攻,退可守。
 
罗斯公国共存在三个多世纪;基辅也成为了东斯拉夫各民族的“城市之母”。
 
公元1240年,基辅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所摧毁,罗斯公国灭亡。基辅城在此后的几百年内都未能回复到以前的盛况。
 
 
罗斯公国灭亡前后,莫斯科缓缓地登上历史舞台。
 
据史料记载,莫斯科首次被提及是在公元1147年,当时还是一座小村庄。1156年,莫斯科建起了一座小堡垒。
 
蒙古人摧毁了罗斯公国后,在原址上建起了金帐汗国(又称为“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定都在伏尔加河下游。由于国土面积太大,金帐汗国只对部分地区实行直接管理,部分地区则交给代理人,实行间接管理。位于伏尔加河上游的莫斯科属于后者,它只需向蒙古人称臣纳贡,每年交纳税金,即可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实行自治。
 
1263年,莫斯科大公国建立。1300年,在现在克里姆林宫的位置建起了一座大城堡。1327年,东正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辅迁移至莫斯科,进一步提升了这个新兴公国的威望。实力壮大后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对蒙古人阳奉阴违,遭到了金帐汗国的报复。1380年莫斯科大公在库利科沃会战中击败蒙古人,1382年莫斯科被蒙古人攻破并遭到屠城。稍后,金帐汗国步入中衰期,莫斯科大公国得以复兴。
 
十五世纪时,莫斯科大公国凭借地利优势开始扩张,再次对蒙古人说“不”。1480年,金帐汗国的讨伐军在乌格拉河不战而退,莫斯科大公国终于赢得了独立。
 
在此期间,基辅城一直未能恢复元气。1362年,立陶宛大公国击败金帐汗国军队,占领了基辅。此后,基辅作为立陶宛大公国的边疆重镇,多次遭到了受土耳其支持的鞑靼人的攻击,城内居民被掠夺为奴隶卖到土耳其。1569年,基辅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
 
**********
 
近代时期
 
在吞并了几个邻近的同族小邦国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恐怖伊凡)加冕为“沙皇”,俄罗斯沙皇国成立,以莫斯科为首都。此时的俄国持续向四方扩张,但也屡遭挫折。1571年,莫斯科遭到由土耳其支持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攻陷并屠城,十二万人被杀;1572年,俄军在莫斯科以南的摩洛迪战役中击败鞑靼人,解除了穆斯林对莫斯科的危胁。
 
十七世纪初,俄国政坛陷入混乱,曾出现两位沙皇并立的事情。1610年,波兰军队攻陷莫斯科,并扶持亲波兰的贵族为沙皇,被俄国人称为“伪沙皇”。俄国人发动起义,赶走了波兰入侵者。1613年,俄罗斯议会推选罗曼诺夫为沙皇,开启罗曼诺夫王朝,政局稍安。此后俄罗斯与波兰、瑞典达成和约,在损失了部分领土后获得了久违的和平。
 
十七世纪中期,乌克兰爆发反波兰的起义,起义领袖Bohdan Khmelnytsky 寻求沙皇俄国的支持。1654年,乌克兰起义军与俄国达成“佩列亚斯拉夫条约”,规定乌克兰向沙皇效忠;俄乌结盟共同对抗波兰。
 
但也有很多乌克兰人不愿向沙皇效忠。俄波双方在乌克兰陷入拉锯战。
 
1686年,波兰与俄国签订和约(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条约规定:
俄波结盟,共同对抗土耳其帝国;
波兰向俄国归还斯摩棱斯克等地;
俄乌以第聂伯河为界,平分乌克兰。东岸归俄,西岸属波兰。基辅虽然位于西岸,但也划给俄国;
俄国向波兰支付14.6万卢布,以作为土地转让补偿;
等等。
 
在我看来,这场交易与三国时期孙权刘备划分荆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暂时放下矛盾,以共同对付主要敌人。
 
1686年和约签署后的三百年间,基辅和莫斯科基本上处在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下。
 
1713年,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中,彼得大帝把俄国省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
 
1721年,俄国在“大北方战争”中获胜,获得了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地区,从此称霸东欧。彼得大帝把国号改为“俄罗斯帝国”。
 
十八世纪中期,基辅有四万名居民;同时期的莫斯科有十四万人。
 
1755年,国立莫斯科大学创立。
 
十八世纪末,俄罗斯终于灭掉了克里米亚鞑靼汗国,解除了几百年间穆斯林对东斯拉夫民族的人口掠夺。
 
1812年的法俄战争中,尽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首都,但拿破仑认为,只有进军俄罗斯的心脏腹地 - 莫斯科,才能迫使沙皇签订城下之盟。当年六月,拿破仑以少量兵力牵制波罗的海与乌克兰的俄军,主力大军直取莫斯科。俄罗斯采取焦土政策,坚壁清野,拖慢拿破仑的进军步伐。
九月,俄军在莫斯科以西的会战中失败,决定撤出莫斯科,以保存实力。法军进入莫斯科时,城内发生大火,烧毁了三分之二的城市。
法军在莫斯科缺衣少粮,俄罗斯也不与拿破仑谈判;冬天来了,法军只能撤出莫斯科,退回波兰,沿途遭到俄军袭击,死伤无数。此战成为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莫斯科至今为止最后一次被外国军队占领。
 
1861年农奴制被废除后,资本主义在俄罗斯兴盛起来。几年间,连接莫斯科与其它城市的铁路相继建成通车。莫斯科成为了俄罗斯的工业、贸易、交通中心。1907年,莫斯科有136万居民。
 
同一时期,基辅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870年,铁路开通。基辅成为了乌克兰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大批图书馆、剧院、教堂在当地落成,国立的基辅大学也在1834年成立。
 
1905年,有45万人居住在基辅。
 
**********
 
现代时期
 
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当年十一月,忠于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莫斯科。
 
由于担忧外国干涉军会登陆,1918年三月,列宁把首都从沿海的圣彼得堡迁回内陆的莫斯科。莫斯科的首都地位一直沿续至今。
 
1918年七月,莫斯科爆发由左翼社会革命党发动的反布尔什维克起义,一天后被镇压。
 
1919年后,布尔什维克党的红军利用莫斯科的地利优势,对白军各个击破,逐步消灭了白军势力,赢得了俄国内战的胜利。1922年,苏联建立。
 
在这一动荡时期,基辅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城市曾多次易手。
 
1917年11月,基辅布尔什维克起义,控制了城市。
 
1918年一月,彼得留拉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脱离俄罗斯而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一个月后,彼得留拉的乌克兰政府被红军赶出基辅。
 
1918年三月至十二月,德国根据“布列斯特和约”占领了基辅。在德军支持下,斯科罗帕茨基建立了亲德的乌克兰国。
 
几个月后,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德军撤出基辅,亲德的乌克兰国垮台,彼得留拉重新掌权。
 
1919年二月,苏俄红军击败彼得留拉的军队,再次控制基辅。
 
1919年的夏秋季节,彼得留拉的军队与红军在基辅附近激战。
 
同年,复国的波兰也把手伸向了乌克兰,并攻占了西乌克兰。彼得留拉投靠波兰,苏波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1920年五月,波兰军队攻占基辅;一个月后,红军重夺基辅。八月,红军在华沙城下大败。此后,苏俄与波兰展开谈判。
 
1921年,双方达成和约。苏波国境线定在基辅以西两百公里处。波兰保有大部分的西乌克兰。
 
苏联建立后,由于当局采取剥削农民、以换取工业发展的“剪刀差”政策,导致农村困苦,甚至出现“大饥荒”;但在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错,尤其是在苏联完成了“一五”计划后,工业水平超过了沙俄时代,连大批在“大萧条时期”欧美国家的失业工程师都移居苏联工作。
 
这段时期,莫斯科的市政建设如火如荼,一批图书馆、剧院、体育场馆等建成,还开通了收音机电台广播。1935年,莫斯科地铁通车;1937年,连通莫斯科与伏尔加河的运河开通。1939年,莫斯科共有410万居民。
 
同一时期,基辅的市政建设也引人关注。一批体育场馆、新的火车站、住宅区落成;市内开通了公交车、有轨电车,机场也建起来了。与此同时,一批有历史价值的旧教堂被拆除。
 
1934年,当局把乌克兰首府从哈尔科夫迁至基辅。基辅的首都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1939年,基辅的人口约为85万。
 
1930年代中后期的斯大林“大清洗”中,基辅和莫斯科的很多知识分子、甚至是普通市民都被枪毙、被关押、被送进劳改营。
 
1939年,希特勒下令德军入侵波兰,二战爆发。波兰败亡后,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获得了西乌克兰。希特勒则避免了两线作战。在解决了西线的对手后,希特勒把目标对准了苏联。
 
1941年六月,德军兵分三路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两个月后,中路德军越过斯摩棱斯克,离莫斯科还有两百多公里;南路德军则进展缓慢,顿兵于基辅城下。希特勒力排众议,下令缓攻莫斯科,令中路德军向南迂回,合围基辅苏军。斯大林下令苏军死守基辅,不得后撤。激战一个月后,基辅的六十多万苏军被德军围歼,但德军也错失了攻入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1941年十月,德军开始进攻莫斯科。一开始,几十万苏军被合围,损失惨重;但随着德军越靠近莫斯科,苏军的抵抗更加激烈;德军后勤补及不利;秋雨令道路泥泞;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德军进展缓慢。
 
战至十二月初,德军被挡在莫斯科外围;只有一支德军小部队前进至离红场十多公里的地方,随即撤离。苏军展开全线反攻,德军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下溃败,向西撤退了一百至两百公里,才稳住阵脚。
 
希特勒下令德军不得后撤。德军在莫斯科以西约两百公里的“勒热夫”突出部建立防线,危胁莫斯科;该地被苏军围攻长达一年,苏军损失惨重,但德军也精疲力尽。
 
1943年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大败,兵力不足,被迫缩短防线,放弃勒热夫突出部。1943年夏,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获胜,展开全线反攻。南线苏军发动“第聂伯河战役”,于当年十一月收复基辅。德军在一个月后试图反攻基辅,没有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占领期间,德军屠杀了基辅大批犹太人和其他民众。到了1943年,仅有18万人还住在基辅市内,比战前减少了80%
 
1943年十月,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彻底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危胁。
 
1945年五月,德国投降。六月,苏联在莫斯科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仪式。
 
二战结束后,苏联在莫斯科建起了被称为“七姐妹”的一系列斯大林式建筑,其中包括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乌克兰酒店等。
 
1953年三月,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六月,赫鲁晓夫等人逮捕贝利亚,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很多政策。
 
1956年二月,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会后,赫鲁晓夫发表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震动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莫斯科还是很多历史大事的发生地,例如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就发生在1959年的莫斯科“美国国家博览会”上。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战期间,基辅遭到重创,市内大部分建筑倒塌或者受损严重。战后,基辅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战后基辅的经济发展得不错。一大批军工企业、电子科技企业、航空航天企业落户基辅,几个苏联的军事院校也在基辅设立。
 
城市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1952年,基辅天文馆开馆。1960年,基辅地铁建成通车。1968年,基辅水公园落成。1973年,基辅电视塔竣工。
 
1980年的夏季奥运会在莫斯科举办。由于苏联在前一年入侵阿富汗,导致美国、中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抵制该届奥运会。
 
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政治腐化、经济低迷、财政恶化,再加上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乱层出不穷。
 
1986年四月,基辅以北一百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然而盛行的南风将大部分放射线尘吹离了基辅。
 
面对国家即将崩溃,苏联内部的一些保守派势力在1991年发动军事政变,史称“八一九事件”。政变者软禁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莫斯科宣布对抗政变。政变的军队试图去进攻叶利钦所在的白宫,被忠于叶利钦的军队和群众所阻止。政变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十二月,苏联解体。
 
当年,莫斯科的人口为904万,基辅的人口为257万。
 
**********
 
当代时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民回归东正教信仰,莫斯科市重建了很多在苏联时代被拆毁的东正教教堂。
 
1992年,莫斯科跨行货币交易所创立。2011年,该所与其他机构合并,成为莫斯科证券交易所。
 
在这一时期,很多西方的品牌、新事物也进入莫斯科, 比如麦当劳、西方的报纸、电视节目、奢侈品品牌等。
 
莫斯科的市政建设也有新的发展。1995年起,当局在红场以西四公里处的旧工厂区开始兴建占地60公顷的莫斯科国际商业中心(MIBC)。该区集商业、居住、娱乐于一身,欧洲高度前几名的高楼大厦位于此区;预计到2024年,该商业中心才会完全建成。
 
市政建设的另一个大动作是莫斯科环城公路。当局把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环城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建成了三环路和四环路。
 
尽管俄罗斯的人口在苏联解体后下降了5%,但莫斯科的人口一直上升。2021年,莫斯科总人口约为1259万,占俄罗斯总人口8%
 
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多次成为新闻焦点。
 
1993年秋,俄罗斯爆发宪政危机。叶利钦总统与立法机构(最高苏维埃)的矛盾最终演变成为武装冲突。坦克再次开上莫斯科街头,轰击最高苏维埃所在的俄罗斯白宫,导致数以百计的人死亡。这场冲突以叶利钦获胜告终。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十几年间,莫斯科的地铁、剧院、居民楼等几次遭到恐怖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亡。
 
2018年,俄罗斯举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莫斯科的球场举行。
 
与此同时,在独立后的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了一次“文字正名运动”。苏联时期,路名/地名使用的是西里尔字母;乌克兰独立后,当局决定使用拉丁字母作为街道译名,与大部分欧美国家看齐。正名运动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当局在1995年将基辅的英译名,由偏向俄语发音的Kiev, 改为偏向乌克兰语发音的Kyiv.
 
另外,基辅市内的广场、雕像等也要与时俱进。市中心露天广场的名字由苏联时代的“十月革命广场”改为“独立广场”;2001年,独立广场上树立起了一座高61米的独立纪念碑。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俄乌关系持续紧张,很多苏联时代的雕像都被移除,一些与苏联有关的地名也被更换。
 
除了正名运动外,基辅的市政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当局重建了不少在苏联时期被拆除的教堂,新建了一些跨河大桥、道路、港口、住宅区、体育场、博物馆。
 
2005年,欧洲歌唱大赛在基辅举行;2012年,欧洲国家杯由波兰、乌克兰联合举办,决赛在基辅足球场进行。
 
2021年,基辅的人口有三百万,约占乌克兰全国人口的7.5%
 
本世纪初,基辅多次成为新闻焦点。
 
乌克兰独立后,一直在亲俄与亲西方之间摇摆不定。2004年总统大选,由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和亲西方的尤先科进行第二轮对决,官方宣布亚努科维奇获胜,但西方舆论和尤先科阵营指控对手选举舞弊。上百万尤先科支持者在基辅及其他城市上街游行示威,最终迫使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选举结果无效。在重选中,尤先科以52%的得票率获胜。这件事被称为“橙色革命”。
 
2009年,亚努科维奇在乌克兰总统大选中获胜。2013年,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并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此举在基辅以及各大城市引发了亲西方支持者的大规模示威,并爆发了军警和示威者的暴力冲突,导致超过100人死亡。
 
2014年二月,亚努科维奇逃亡到俄罗斯,其总统职务被乌克兰国会革职。这一政治变故受到西方和乌克兰示威者支持,但被俄罗斯斥之为“政变”,并最终导致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以及持续数年的乌克兰东部地区武装冲突。
 
2022年二月的俄乌战争爆发后,基辅成为了俄军的首要目标。市内建筑在空袭、炮击中受损,上百人死亡,大批市民逃离家园。现在的局势仍不明朗,俄军控制了基辅外围,乌克兰军队坚守城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同时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人道援助给予乌克兰。莫斯科爆发了反战示威……
 
我认为,只要乌克兰政府没有向入侵者投降,那么在战争结束后,西方的大批经济援助应该会涌入基辅,帮助城市重建和发展;与此同时,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西方对俄的经济制裁都不会撤消,莫斯科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沉重打击,一大批外商、外来务工人员会离开莫斯科。
 
基辅能否在八百年后完成对莫斯科的逆袭?让我们拭目以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Kyiv 历史回顾。这个城市曾经上下千年, 死过那么多人。。。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1686年和约中的“俄乌”以第聂伯河为界有误;应是“俄波”以河为界,平分乌克兰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博主辛苦了,我很欣赏这样的简史,线条清晰!有空欢迎愚作《苏德战争战役简史》和《基辅战役》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all.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