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雄关系列 - 剑门关

(2021-06-15 17:13:42) 下一个
诗仙李白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关中平原出发,经蜀道可到达蜀中的成都,途中要经过崇山峻岭、重重关卡。其中最险峻、也是最重要的关卡,是位于今天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剑门关。
 
战国时期,秦国欲图蜀地,但由于蜀地“不与秦塞通人烟”,所以秦国一直无可奈何。传说秦惠王要向蜀候赠送一头会拉黄金的石牛(金牛),但因为蜀地道路不通而无法送达;贪婪的蜀侯逐派五位壮士开道,迎接金牛入蜀。山路开凿后,秦军沿着金牛经过的道路尾随而至,蜀地逐被秦国吞并。这条由关中平原至四川成都的最早的蜀道就被称为“金牛道”。
 
三国时期,蜀汉(季汉)丞相诸葛亮在金牛道上最险峻的剑门山中设置关隘, 被称为“剑阁”。
 
剑阁(剑门关)位于成都东北方向三百公里处。离关中平原的长安有六百公里,离汉中(关中与蜀地间的缓冲区)则是250公里。此地易守难攻,关隘两旁是三百米高的悬崖,仅留有50米的隘口,敌军很难正面仰攻破关;背面则是缓坡,守军容易以逸待劳,并等待援兵增援。
剑门关创立后仅三十余年后,就迎来了第一次重大挑战。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二十万魏军伐蜀,其中钟会率领魏军主力连破汉中关隘,蜀汉大将军姜维率兵六万在剑阁防御,把魏军挡在关外;钟会连攻一月无法破关,粮尽准备退兵;恰逢邓艾率领一万精兵、出奇兵绕道阴平小路,从剑阁的侧后方攻破江油关,兵锋直指成都平原,击破蜀军抵抗;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姜维也只能应诏投降。
 
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剑门关的这场大战可能是其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大战。客军无法从正面攻破剑门关,最终绕路从后偷袭,导致守军弃关而逃。此后的剑门关战史几乎是一遍遍地重复这样的战例。
 
公元373年,前秦天王符坚派兵攻克剑阁,进而从东晋手中夺取了四川(梁州、益州)。直到淝水之战后,东晋才收复四川。
 
南北朝时期,剑门关一带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六世纪初,北魏与南梁围绕剑门关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拉锯争夺。公元553年,南梁内乱,西魏权臣宇文泰趁机派尉迟迥入剑阁夺走了四川。
 
进入隋唐以后,四川地区很少发生战乱。经过上百年和平时期的发展,盛唐时期的四川进入了其经济文化的兴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文人骚客;剑门关则是他们从蜀地前往首都长安的必经之路,很多人为此留下了许多文学佳作,李白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在成都平原度过,直到二十五岁时才离开四川,开始了广泛的游历。三十岁时,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力求以诗文来引起高层关注。他想起了出川时途经蜀道和剑门关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蜀道难》。其中对剑门关的描述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除了文人骚客外,在同一时期,四川也出现了影响唐朝历史的反面人物。
 
天宝年间,唐玄宗宠幸出生于蜀地的杨玉环,封其为贵妃;稍后更是任命杨贵妃的不学无术的堂哥杨国忠为宰相,导致朝纲败坏。
 
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山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发动叛乱,并在第二年攻克长安的门户潼关;唐玄宗等仓惶逃出长安。逃至汉中的马嵬驿,随行禁军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马嵬驿之变后,唐玄宗原有的逃难队伍一分为二;太子李亨前往关中西北的灵武,收拢军队准备反攻长安;唐玄宗则继续南下蜀地避难。
 
几年后,唐军收复长安,已经退位、并被尊为太上皇的唐玄宗也得以从蜀地返回长安。途经剑门关时,唐玄宗题诗一首,题目为《幸蜀西至剑门》。全诗如下: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唐玄宗也开了唐朝皇帝逃往蜀地避难的先河。120年后,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闻讯后逃往蜀地避难。黄巢攻占长安并建立政权。四年后黄巢兵败身死,唐朝也名存实亡。
 
此后,天下大乱,各地藩镇互相攻伐;在四川也先后出现了几股大的割据势力。
 
五代十国时期,王建统一四川,建立前蜀。公元925年,刚统一中原的后唐王朝派兵攻打前蜀,前蜀军队几乎望风而逃,连天险剑门关都不战而降。时任前蜀皇帝王衍(王建的儿子)被迫投降,前蜀灭亡。
 
五年后,驻守四川的后唐节度使孟知祥和董璋联手叛乱,后唐王朝派出石敬瑭率中央军镇压。石敬瑭虽然偷袭剑门关成功,但后唐中央军却受阻于剑门关以南的剑州,无力突破两川联军的防线。双方在剑门关一带对峙数月,石敬瑭终因粮草不继而撤军,两川联军获胜。此战也是少有的守军在剑门关一带获胜的战例,其中剑门关等蜀道起了拖垮客军粮道的作用。
 
其后,孟知祥火并董璋成功,统一四川,并于934年建立后蜀。
 
公元965年,宋太祖出兵讨伐后蜀。宋军在剑门关大破后蜀军主力,逼近成都;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北宋以后,四川地区再也没有出现长期稳定的割据政权,也没有任何正史所承认的皇帝。
 
写到这里,可能读者们会感到一丝困惑:既然剑门关是天下雄关,号称重未被正面攻破;但为何观以上战例,它却重未对战争进程产生战略性影响?往往客军一从背后偷袭,剑门关守军就弃关而逃呢?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剑门关的战史正好说明这一点。
 
四川的割据势力,一般都是由外来者所建立(如刘备、王建、孟知祥等),与四川本地士人有矛盾。第一代占据四川的雄主不愿或者不能出川攻下关中或者中原,十几年后,原来的精兵强将会逐渐凋零;由于四川地形闭塞,与中原缺乏交流,境内的军事或者政治人才往往得不到补充;到了第二代统治者继位后,因为缺乏动力和自制力,往往会追求亨乐;再加上土客矛盾、军备松弛,已经不是久经战阵的中原精兵的对手。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四川割据政权多数会把北部防线推进至汉中和秦岭,剑门关只是充当第二线防线。北方军队对四川的攻略,一般会被阻挡在秦岭汉中一线;而一旦攻方能突破至剑门关前,即说明守方所在的政权已经出现大的问题:要么是内部矛盾激化、要么是军队已经难堪一战。


 
经过宋代两百年和平时期的发展,四川地区迎来了经济文化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可惜到了十三世纪中期,蒙古大军入侵四川,多次攻破剑门关,蹂躏成都平原。由于蒙古军肆意屠杀任何敢于抵抗他们的城池,导致四川地区的居民“十不存一”,许多地方“几无人烟”。
 
又过了近百年,四川地区出现了一个由明玉珍所创立的仅存八年的明夏政权。1371年,明太祖派明军兵分两路攻打明夏;其中北路军从关中出发,绕过剑门关,攻下成都平原;南路军沿长江三峡直捣明夏首都重庆,明夏灭亡。明氏后人被流放至朝鲜半岛。
 
明朝初年,剑门关一度被当局废弃;直到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剑门关得到了重建。
 
1935年,因要修筑川陕公路,原有的剑门关楼被民国政府拆毁。几十年后,在明朝关楼的旧址上重建了剑门关楼,以作为旅游景点。后因火灾、地震等缘故,而经历多次重建。现有的关楼建筑,则是在2009年汶川地震灾后,以明代建筑风格恢复重建的。
 
最后,以唐代诗人岑参的《入剑门作》来作为本篇的结尾: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历史和地理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家的评论和鼓励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dcheetah' 的评论 : +1

地理历史帖,学习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汶川地震后去过剑阁县,剑门关正在修。称奇的是剑门山,和古道两边的千年古柏
Redcheetah 回复 悄悄话 interest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