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尼亚加拉瀑布后,经过一个小时的路上行驶,我们来到了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 多伦多。
首先乘船游览安大略湖和多伦多岛。
四月份的多伦多,还是冬未春初的景象。岛上很安静。夏天来了,才会热闹起来。
回航时看到的城市高楼大厦。
这里还有一个小型飞机场。不过只能起降螺旋桨飞机, 基本上是飞国内航线的。
这幢550米高的电視塔(CN Tower)是多伦多的地标。花30多块钱可直上塔顶,饱览全城美景。
多伦多的旧市政厅(Old City Hall)
这个是现在的市政厅。
第二天早上,我们离开多伦多,来到千岛(Thousand Islands), 准备游船观光。
千岛,顾名思义,有上千座的岛屿。此处位处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的河道上,岛屿分属美、加两国。
每年夏季,千岛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吸引很多富豪在这里买岛做岛主,在岛上建房子,和家人来渡假。
这是其中的几个岛屋。
最有名的岛屿名叫“心岛”(Heart Island) 。引出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心岛的岛主是美国百万富翁George Boldt. 他在1900年時買下了这座岛送给他的妻子作为礼物。
Boldt还在岛上大兴土木,建造被称为Boldt Castle的豪宅城堡。
豪宅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夫妻俩在这里度过了四个夏天。Boldt还在旁边加建很多建筑,因工程浩大,到1904年还未完工。
同年,Boldt的爱妻因心脏病去世。伤心的Boldt下令工程停工。经过70多年的日晒雨淋,暴雪侵蚀,小偷光顧,缺乏维护的原有建筑早已破败不堪。
1970年代,Boldt的后人把建筑捐给了千岛的公园管理局。
当局花了1000多万进行维护、重修,
终于让这些建筑回复到原有的模样。
游览完千岛后,我们向北开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加拿大的近代史。
18世纪初,加拿大是法国殖民地。1763年七年戰爭后,战败的法国把加拿大割让给英国。但原有的法裔居民仍住在加拿大。
当时加拿大属于苦寒之地,英国移民对此不屑 一顾,把温暖的北美东岸讲英语的十三块殖民地(独立前的美国)当作是自己的安乐窝。
谁知好景不长。1783年美国赢得独立。原来居住在美国境内的保皇党(即效忠英国的居民)害怕革命党(即支持美国独立的居民)的报复,纷纷逃到北边的加拿大居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加拿大的法裔当然不欢迎英国人居住在自己的地盘,双方摩擦不断。
英国当局逐把加拿大一分为二。以蒙特利尔、
魁北克等地的圣劳伦斯河下游为下加拿大(今魁北克省),
主要由法裔居住;以圣劳伦斯河上游和五大湖地区为上加拿大(
今安大略省),主要由英裔移民居住。
每个省自行决定自己的官方语言,以至法律条文等等。此后,英、
法两族逐相安无事。
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在加拿大的国会大厦前,就有这个奇特的 水、火相交的艺术品,代表境内的两大族裔。
首都渥太华位于讲法语的魁北克省和讲英语的安大略省中间。
这里以双语作为官方语言。
双语的路牌。左边的Rue(法文)和右边的St(英文)都是路的简称。
加拿大于1867年建國后,仍以英国囯王作为国家元首。这是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铜像,加拿大的现任国家元首。
各民族雕像(1812
战争时期)。可见有穿军服,举枪射击的法裔;戴礼帽,高举右手的英裔;和他右边的印第安原住民。
加拿大国大厦。
离开渥太华后,我们前往魁北克省最大城市 - 蒙特利尔Montreal
首先来到奥运馆
蒙特利尔于1976年舉辦夏季奥运会。照片上的国旗代表当时参赛的30多个国家。中国没有派团参赛。
这是奥运塔。
奥运塔主要是为体育馆的顶棚提供支点,用钢索拉着顶棚。
当然现在也有观光塔的功能。
蒙特利尔为了举办奥运会,投入了大笔资金,却没什么回报,城市的财政系统几乎崩溃。
这是奥运场馆附近的道路。年久失修。
40年前,蒙特利爾曾是加拿大的最大城市。因种种原因,现在的城市发展已大不如前。
但与多伦多相比,蒙特利尔是一个有历史内涵的城市。
接下来我们将访问它的旧城区(Old Montreal)
蒙特利尔圣母院 (Basilique Norte-Dame de Montreal)。
著名歌手Celine Dion(唱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主题曲的那位女歌手)
于1994年在這里举行婚礼。
还有一些19世紀风格的雕像、建筑。
蓝色的旗子是魁北克的省旗,以百合花为标志。其历史渊源可上朔至17世紀法国殖民时代。
英国统治的象征 - 记念其战争英雄纳尔逊Nelson(他于1806年全歼法国舰队)的雕像和石柱。
站在纳尔逊石柱对面的是曾在魁北克作战的法军名将Jean Vauquelin.
蒙特利尔市政厅
从旧城区远眺商业区
中国城在旧城区旁边
离开蒙特利尔后,我们将在第二天参观加拿大古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 魁北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