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曾在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用《送别》记录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和感情交流。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了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都被误认为是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了。最著名的当属陈哲甫续词。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没有人考证过他的依据和初衷是为了什么?又由于电影具有广泛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这个版本的《送别》流传最广,与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她曾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在已成为那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另外,还有朴树等人的版就不再此赘述了。直到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那年截至,有记载他共作学堂乐歌五十余首。......
这首歌也是李叔同为《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许幻园是中国近代诗人,还是有着新思想的小说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新派诗文界的领袖人物之一。许幻园是城南文社的盟主,也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俗时生前挚友,天涯五好友之一。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二次革命的失败、袁世凯复辟称帝等事件的影响下,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一夜之间几乎荡然无存。许幻园赶赴京要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之中,为送别好友许幻园而填写了歌词。这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更是被几代中国人所传唱颂扬。......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音乐史的启蒙者和先驱。他系统的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把一些优秀欧洲音乐大师的歌曲,由他自己重新填词。这些歌曲大都曾在国内广为传唱。而且歌曲都带有明显强烈“舶来品”的色彩,歌词还有着浓重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些都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李叔同就是这样用他的歌声,在慢慢的实现着,在完成着中华现代文化启蒙者和教育家的任务。李叔同《送别》好友,其实即是在送别一个时代!她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文学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李叔同还于1905年编印出版了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把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诗词,配以西洋和日本乐曲,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极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歌曲,以此来激发起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斗志!(感谢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