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突然谈论这么深沉的话题呢?主要是日前,时年79岁的知名作家、《窗外》、《潮声》、《水云间》作者琼瑶女士发布了一文,概括自己的生死、健康观,中间有一句话,让人听后很震惊: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她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琼瑶的这份公开说明,朋友圈里已经掀起一股讨论的热潮,大家也可以看看下文,转给朋友们,一起在文末写留言讨论~我们也会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留言,大家一起点评,看看你会不会有共鸣吧!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我已经79岁,明年就80岁了!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我的叮嘱如下:
一、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
四、同上一条,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著,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琼瑶看身后事:
“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
下面我要叮咛的,是我的“身后事”!
一、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烦别人,更不可麻烦爱我的人——如果他们真心爱我,都会了解我的决定。
二、不做七,不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我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落!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为我早已不存在。何况地球在暖化,烧纸烧香都在破坏地球,我们有义务要为代代相传的新生命,维持一个没有污染的生存环境。
三、不要在乎外界对你们的评论。“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不要“死后哀荣”!等到后事办完,再告诉亲友我的死讯,免得他们各有意见,造成你们的困扰!
琼瑶看人的生死
“我会努力的保护自己,好好活著……至于死时愿如雪花的愿望,恐怕需要你们的帮助才能实现”
我曾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我写这封信,是抱著正面思考来写的。我会努力的保护自己,好好活著,像火花般燃烧,儘管火花会随著年迈越来越微小,我依旧会燃烧到熄灭时为止。
至于死时愿如雪花的愿望,恐怕需要你们的帮助才能实现,雪花从天空落地,是很短暂的,不会飘上好几年!让我达到我的愿望吧!
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好多习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念锁住了我们,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是开始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琼瑶谈亲人的临终救助
“为我欢喜吧……临终前拜托了可能的所有病痛”
谈到“生死”,我要告诉你们,生命中,什麽意外变化曲折都有,只有“死亡”这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也是必然会来到的。倒是“生命”的来到人间,都是“偶然”的。
……
当然,如果横死、夭折、天灾、意外、战争、疾病……这些因素,让人们活不到天年,那确实是悲剧。这些悲剧,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不能避免,才是生者和死者最大的不幸!如果活到老年,走向死亡是“当然”,只是,老死的过程往往漫长而痛苦,亲人“有救就要救”的观念,也是延长生命痛苦的主要原因!
我亲爱的中维和锈琼(编者注:中维和锈琼是琼瑶的儿子、儿媳),这封信不谈别人,只谈我——热爱你们的母亲,恳请你们用正能量的方式,来对待我必须会来临的死亡。时候到了,不用悲伤,为我欢喜吧!我总算走完了这趟辛苦的旅程!摆脱了我临终前可能有的病痛!
国人忌讳生死,觉得很敏感,其实正视生死特别是正视死亡或许才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充实的方法。国医大师健康认为,健康的人生或许也在于12个字: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
什么是健康?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认为健康是长命百岁、有的人认为健康是能吃能睡 …生死之事本就是一个迷思,各有各解,给朋友们看看本文,一定有不少启发!
琼瑶的信把安乐死的讨论推到了华语大众面前,挑战对谈论生死的忌讳,有意义。
其它的道德判断文学评论,你似乎很擅长,我没有研究,不敢妄评。
因为她的信,我也借机与亲人交流各自的生死观。我觉得琼瑶公布这封信的意义远胜于她的言情小说。她让大家认识到面对死亡,我们也要尊重不同选择。
存在真谛里,二元对立是虚无。生死本为一连体,永恒就在当下中。
为成就卓著的伟人提供“死后哀荣”并不是为死者,而是为生者。让世人知道伟人不朽。 从而鼓励生者为不朽而努力。
为成就烁然的人士提供“死后哀荣”, 是必要的。其实不是为死者,而是为生者。让世人知道,卓有成就的人之死值得世人悼念。鼓励生者为不朽而努力。
这三本书很有启发,我读了多遍:百位临床医生写的“死亡是如此多情”上下两册,以及罗点点的“我的死亡谁做主”
有人喜欢“好死不如赖活”,有人愿意“不气切不电击”。我赞成后者,我的孩子也答应尊重我的意愿。
我个人认为要不要抢救,要视具体病情而论。医学发达了,八十岁也不算老。有些病手术了,抢救回来了,还是可以有质量的生活。
至于琼瑶公开遗嘱,我个人的看法是:她是以此作为与平的子女对抗的手段,争取舆论的导向。非常不可取。而不是在家事的范围内解决。
当然,各人的人生观常常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