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郑成功: 台独先驱

(2025-10-25 13:31:47) 下一个

郑成功: 台独先驱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军事政治人物,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把他描述为正面人物因为他把荷兰殖民者赶出了台湾。但是郑成功还有另外的一个角色,那就是拥兵自重,军事割据的军阀,长期在大陆东南地区和清军作战,拒绝归顺我大清政府。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明朝末期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1623年(天启三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1624年8月28日(天启四年七月十五),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 郑成功是半个日本人。

郑成功6岁时其父亲把他接会福建泉州,1638年(崇祯十一年),郑成功考中秀才 。后来郑成功到南京求学,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

1644年明朝灭亡后,中国各地反清复明的抗清活动蜂起。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成为抗清的主要军事力量。

1645年(清顺治二年 )郑成功在其父亲的引领下,显示出军事才能。1646年(清顺治三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 。

1646年 郑芝龙归顺清庭,尽管郑成功极力反对。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郑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郑成功已在闽南奠定抗清战斗基础。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入闽,招成功降,福建总督刘清泰并附书保其安全;且派遣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郑芝豹、郑彩皆降,唯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此后清廷多次派其父去说服郑成功,郑成功表示绝不归顺。(很像现在的台湾当局吧).

1650年郑成功占领厦门和金门,在厦门地区大肆扩军。

1653年(清顺治十年)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多次拒绝政府的好意)

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郑成功进攻并占领广东,并设想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光复大明有望矣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大军北伐,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城镇无数并包围南京,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在东南一岛做长期与清廷对抗的准备(很像委员长吧)。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为了统一大业,他想赶走荷兰殖民者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小朝廷。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1661年 十二月二十日 荷兰殖民者退出台湾,郑成功全面接管台湾。

1661年11月24日 清廷迁怒其父,把芝龙书和亲族杀了。

1662年6月23日 (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因为父亲被杀,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急病而亡,年仅39岁。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湾即位。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地。1680年(康熙十九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领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降清。总计郑氏政权统治台湾只有23年的时间而已;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清政府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把郑成功标记为民族英雄是过奖了。 任何人都有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想法。宇文化及说过一个名言: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当省长比他当总统的地位是天壤之别。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