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往哪里去?
个人资料
风语空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佛罗伦萨猎奇 - 文艺复兴满人间

(2025-07-09 16:39:21) 下一个

2025五月至六月第二次"流浪"欧洲 - 第三站,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指中世纪后期开始的欧洲对古典学问和智慧的复兴,主要发祥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用今天的话说白了,有点儿像十几年前的茉莉花革命或运动,前者是人性觉醒的同时随财富累积而发生,后者是对独裁专制忍无可忍而爆发,形式和性质虽很不同,但一点是类似的,就是人们对长期禁锢思想认识的传统观念或政治权威发起了"质疑",要挣脱束缚还自身更宽广的视野和自由。正因如此,文艺复兴还见证了人类发现新大陆,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封建衰落,政教分离,商业繁荣和一系列社会改革和科学发明,比如纸张,印刷,罗盘和火药,蕴藏了人类发展的巨大潜力。

13世纪末,欧洲和意大利逐步从中世纪后期的黑暗中走出,尤其是从连绵多年的黑死病中恢复过来。政治上在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经济上贸易、银行业和城市生活蓬勃发展。一场空前绝后的复兴古罗马共和古典,强调古为今用,以客观科学人性否定神权,从经院哲学神学权威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人文运动方兴未艾地发展开来。

到佛罗伦萨,首先登上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le Michelangelo)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可将其精华尽收眼底。那个巨大红色穹顶(Brunelleschi's Dome)是圣母百花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el Fiore),旁边的方塔是乔托钟楼(Giotto's Campanile),是文艺复兴的象征性建筑。高高的尖塔是帕齐礼拜堂(Pazzi Chapel),后方与之相连的是佛罗伦萨圣十字圣殿(Basilica of Santa Croce in Florence),内有米开朗基罗之墓(Michelangelo Buonarroti Tomb,1475-1564)。远处蓝色穹顶是佛罗伦萨犹太教堂和犹太博物馆(Synagogue and Jewish Museum of Florence)。近处岸边黄白两幢建筑间的柱廊是佛罗伦萨国家中央图书馆(Florenc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著名的乌菲兹博物馆或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ies)在左侧画面外不远处的岸边。

坐落在托斯卡纳群山之中的佛罗伦萨是一座改变了西方和世界文明进程的城市。作为文艺复兴的源头佛罗伦萨不仅影响了意大利,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哲学、科学和政治。

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这样说到:“没有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或许永远不会发生。”

用本人的话接着说:"没有佛罗伦萨世界就不会有今天 - 佛罗伦萨风拂过,换了人间"。:))
 
圣母百花大教堂和布鲁内莱斯基穹顶内的绘画

 
夕阳余晖下的老桥(Ponte Vecchio)(左)和圣三一桥(Ponte Santa Trinita)(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桥是唯一未受德军轰炸的阿诺河桥梁。

佛罗伦萨不仅有古老的街道和建筑,还有古代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留下的丰富遗产,你尽可以在该城猎奇,攀登人文巅峰,无论漫步佛罗伦萨的街道,穿过独特的老桥,走进乌菲兹美术馆,仰望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穹顶,你都会置身现代欧洲的摇篮中。文艺复兴不仅是世界历史的精彩篇章,还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闪耀觉醒,而佛罗伦萨正是那场"大爆炸"的中心,不仅孕育了文艺复兴,也开启了世界以不同方式思考的先例。不得不说,什么时候东方大国有了这点勇气和胆识,不"弯道超车"就早已超车。不能只有一种思想一种主义,无论手法如何"高明"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精神禁锢起来是永远不会引领世界的,这也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
 
百花大教堂广场边的美食,新鲜香肠披萨和美味"葱油饼"。


秀一下我们在佛罗伦萨临时的"家",闹中取静,是从古住宅改造而成的酒店,全木地板和墙板,典型的落地长窗和小阳台。

中世纪后期从小冰河回暖的气候导致欧洲连年丰收,人口增长,佛罗伦萨作为强大城邦国家,发达的纺织业和羊毛生意使财富大幅积聚,富商在建筑,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投资大增,那时的意大利艺术家相当富有,他们艺术方面的才华可与今天的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的科技能力比肩,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如今天的特斯拉汽车一样受人追捧。今日旅游者在佛罗伦萨猎奇,主要是建筑,雕塑和绘画这三方面,它们看得见摸得着,不像诗歌,哲学和文学(占文艺复兴的相当部分)需爱好,激情,时间甚至专业方能一探究竟。除此之外,无处不在的佛罗伦萨美食也在向你招手。

 
左:老桥中段的巴洛克风格雕像,右:老桥桥面。


从阿诺河对岸看著名的乌菲兹博物馆,馆中收藏有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拉斐尔的作品。展品都在博物馆的三楼以上,即使阿诺河洪水泛滥也会安然无恙。

让我们先看一看雕塑,乌菲兹博物馆的雕像太多了(仅贴几个作为代表),很多就陈列在走廊上,只有那些大师的雕塑,比如米开朗基罗的才享有特定展厅,且只能在门口瞟上一眼,大多时候排着长队。
 
画廊有宽敞漂亮的走廊和诸多内部展厅。上面右图是豪华和贵重的圆形展厅,内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其他大师的作品(以下展品的解说是从其说明牌上拍照后用谷歌翻译出来的,基本原汁原味贴上来)。

 
波利克莱图斯的长矛手雕像
这尊雕像至今仍保留着支撑结构,表明其原型源于青铜雕像“长矛手”(意为“持枪者”),由希腊雕塑家波利克莱图斯创作(公元前450年左右)。这尊雕像描绘的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其体型比例符合波利克莱图斯在其著作《正典》中对完美男性美的诠释,是罗马时代最常被模仿的雕像,主要在公共浴场和体育馆展出。


阿波罗坐像
这尊雕像被确认为16世纪末枢机主教皮尔·多纳托·切西赠予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1574-1587)的雕塑之一,于1957年进入美术馆。唯一原始部分是躯干和腿部上半部分。这尊古典时期的残片于16世纪被修复为阿波罗像,并配有箭筒,实际上是神话中牧羊人达夫尼斯(Daphnis)形象的一部分。达夫尼斯的形象是根据希腊化时期(公元前2-1世纪)佛得角(Phodes)的原型雕刻而成,据信是阿帕米亚的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的作品。


缪斯女神
这座雕像描绘的是九位缪斯女神之一,她们司管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中的主要艺术(诗歌、舞蹈、音乐)和文学学科(历史、天文学)。这件作品的组装和修复工作应在1780年之前完成。事实上,从其不同的材质可以看出,雕像的头部和身体分别来自两座不同的雕像。缪斯·尤特佩的鉴定主要基于其16世纪的属性:一卷用于伴奏诗歌的纸莎草纸卷轴。


圣母子登基与施洗者圣约翰、圣维克多、圣伯纳德和圣艾诺比乌斯同在,木版蛋彩画。
这幅宏伟的祭坛画,按佛罗伦萨历法创作于1485年2月20日(按今天的计算为1486年),是为“奥托·迪·普拉蒂卡”(Otto di Pratica)绘制的,奥托·迪·普拉蒂卡是佛罗伦萨的行政长官之一。画作顶部的白底红十字代表佛罗伦萨人民。洛伦佐·美第奇(佛罗伦萨城邦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有点像"教父"的角色)裁定,艺术家应获得1200里拉的巨额报酬,这幅画于1782年入藏乌菲兹美术馆。


圣家与年轻的施洗者圣约翰《多尼圆盘画》  木板蛋彩画 (作者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画框:弗朗切斯科·迪·多梅尼科·德尔·塔索(1473-1519),可能由米开朗基罗设计。这幅画作由商人阿格诺洛·多尼(他的肖像画现陈列于此间)委托创作,可能是为了纪念他女儿玛丽亚于1507年的出生。这是米开朗基罗唯一有记载的板画作品。画中人物的姿态和目光互动方式受到希腊化雕塑的启发:圣母玛利亚的面容令人联想起此处展出的《垂死的亚历山大》,而墙后与年轻的施洗者圣约翰一起的许多年轻裸体人物的姿势则与著名的古典雕塑相呼应。米开朗基罗对雕塑的热爱也体现在他的画作中。这幅画作于1594年被美第奇家族购得,随后悬挂在讲坛上。

人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很容易"疲劳",连大师的杰作都会"疏忽"。这副版画一开始从其面前匆匆而过,只是觉得色彩如此鲜艳,等走出了展厅才意识到"OMG"! 是米开朗基罗,才返回拍下这张照片。

 
阿格诺洛·多尼与玛达莱娜·斯特罗齐肖像 椴木板油画(作者 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 Sanzio)
1504年,佛罗伦萨商人阿格诺洛·多尼与玛达莱娜·斯特罗齐结婚之际,向拉斐尔订购了两幅肖像画。不久之后,他又委托米开朗基罗创作了《圣家族》圆形肖像(藏于本展厅),由此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之一。当时刚到佛罗伦萨的拉斐尔在这两幅画作中展现了他吸收甚至超越达芬奇在空间中描绘人物的创新手法,画中人物(呈倾斜的四分之三姿势)的表情远比蒙特费尔特罗的正面肖像更加生动自然(本人注:好像差一点在说,比蒙娜丽莎还胜一筹)。


三博士朝圣 木版油画  (作者  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rdo de Vinci)
达·芬奇从未完成这幅大型祭坛画(由奥斯丁修士委托,为佛罗伦萨山丘上的圣多纳托·斯科佩托教堂创作),他在动工后不久便前往米兰。画中人物略显苍白,仿佛他正在努力捕捉某种意象;而另一些人物则较为完整,圣母周围的人物则显得情绪激昂。修士们聘请菲利皮诺·利皮绘制另一幅同主题的祭坛画,并于1496年将其放置在他们的祭坛上(28号房间)。这幅祭坛画原藏于佛罗伦萨商人阿梅里戈·本奇的家中,于1670年进入乌菲兹美术馆。(本人注:请注意,上述年份意味着乌菲兹美术馆在17世纪就已存在,其本身就是一个"古迹",事实是它始建于1560年)。

至此,我们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三位大艺术大师的传世作品,可以说摸到了那个时期使欧洲社会巨变的脉搏,至于建筑,在佛罗伦萨城随便走走,也会有同样效果。
 
无论是教堂钟楼尖塔,方塔铜像,门头浮雕,居民楼的细节,还是山脚下的瀑布门洞,都给人一种艺术感。当时人们在富足推动下,没有其它科技能够发展,把精力和财富用在了建筑的丰富和雅致上,而且无所不用其极。

 
圣神大教堂(左),布鲁内莱斯基 (Brunelleschi) 建于1400 年代,正面朴素,内饰华丽,充满艺术气息,设有巴洛克风格的祭坛。教堂内部充满了艺术作品,包括由朱利亚诺·达·桑伽罗于1489年设计的八角形圣器室,堪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瑰宝。教堂内部禁止拍照。
皮蒂宫(Palazzo Pitti)外墙(右),皮蒂宫是一座宏伟的文艺复兴时期宫殿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华丽的皇家房间,甚至还有时尚博物馆(Museum of Costume and Fashion),帕拉蒂尼画廊(Palatine Gallery)收藏着众多名画,与之相连的是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s)。

  
圣神大教堂门前是个长方形的露天市场,环绕着不少餐厅,我们按谷歌地图上的评级和实际观察餐厅客人的多寡,选一家解决午餐,美食不但好看,味道更是一流,配有一小篮蒜蓉面包。
 
佛罗伦萨城的意大利快餐很呀咪,海鲜也多种多样。

 
左:城西的圣弗雷迪亚诺城门(Porta di San Frediano),佛罗伦萨14世纪城墙中保留下来的城门和两扇钉满大钉的古木门,是中世纪建筑的典范。
右:城南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的大卫雕像和令人惊叹的底座。

 
左:维琪奥宫(Palazzo Vecchio),13世纪的宫殿拥有装饰华丽的房间和庭院。
右: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上的科西莫一世雕像(Equestrian statue of Cosimo I)

 
无论是雨后夜晚的街道,还是蓝天白云下缓缓流淌的阿诺河两畔,佛罗伦萨的建筑都散发着古朴而幽雅的气息。

 
无论是街心的旋转木马还是瀑布下的荷塘月色,都显示着这个城市除了建筑,雕塑和绘画之外闪亮的光谱。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诗歌,戏剧和哲学等,作为旅游者很难安下心来去寻找和欣赏,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 比如但丁神曲,既艺术又富含哲理,从这里发起或复兴的十四行诗后来得到英国文学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辉煌传承。

这次佛罗伦萨之行仍然不得不走马观花,很多重要的有待来日再访时光顾。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