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
或许你不怎么去,
但你一定办过卡。
·壹·
惩罚犯人的工具
鱼龙混杂,气味浓郁,蒸腾的热气,起伏的喘息,机器的轰鸣……这就是健身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是一个令人舒适的地方。
因为,健身房本来就是惩罚犯人用的啊!
从19世纪初开始,监狱对犯人们的惩罚就变成了苦役,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消磨犯人的意志,改化他们的思想,又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监狱本身的劳动压力,这个方法就被确定了下来。
为了让犯人们秩序化生活,工程师William Cubitt 发明出了一种器械,喏,就是这样。
我们放大仔细看,其实它有点像一个加长版的水车,叶片变成了脚踏板,让犯人踩上去,然后轮子就会转动,利用这个巨大的动力,就可以碾谷子,磨面……
怪不得跑步机的名字叫treadmill(踩磨坊)。
为禁止犯人交谈,不少踏车还会装上隔板,把犯人困在一个仅能容身的狭小空间里。
这部巨大惩罚器材的运作规则是:
1.24人同时踩踏,不能偷懒,不然会掉下去。
2.有扶手,却是为了确保犯人始终踩在最费力的位置上。
3.从左到右依次轮休,全天候不得停顿。
试想一下,每天在跑步机上运动八个小时,每小时12分钟以内的休息时间,枯燥的重复,不得沟通交流,还没有个计公里数的显示屏……这种精神上的炼狱,显然比肉体更折磨人。
1824年,一位监狱管理员说到,“单调乏味缓缓地吞噬身体和心灵,这才是这项惩罚最可怕的地方。”
由于太过残忍,每年都会有过劳死或者精神崩溃的犯人,所以在十九世纪末,这种踩踏车的刑罚就从监狱中消失了。
刑罚消失了,不代表这个器械也消失了。
Robert Bruce设计的第一台医用电动跑步机
1913年,美国人Claude Lauraine Hagen就受到了这种机械的启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跑步机!
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种发源自监狱惩罚器械的跑步机,已经悄然成为健身房和许多家庭的标准配备了。
1920年的跑步机
所以说论找虐,人类都是孜孜不倦的。
想起英剧《黑镜》里面的那个健身机制了吗?请用你的动感单车里程数换取你的生活必需品和发电。
谁又能说,这不是未来新的监狱模式呢?
《黑镜》剧照
·贰·
健身房崛起,踩在全民的尸体上
为什么我们会爱上这项“刑罚”一样的运动?
最先爱上的当然不是我们,是欧洲人。
虽然同样是被荷尔蒙支配的人类,但是中国人好像自古以来对荷尔蒙喷发的男子气概就有不一样的理解,相比起从希腊时代就疯狂爱上肌肉男的欧洲人,我们好像一直都不是视觉动物。
米罗,《掷铁饼者》
这种对肌肉和男性荷尔蒙的崇拜,由来已久,毕竟,“强”的最视觉化的解释,大概就是一身腱子肉了。
欧洲这种对男性肌肉线条的崇拜,一直根植在他们的血液里,到20世纪60~70年代健身房和健身器材的普及,牵起了一场“肌肉文艺复兴”。
健身,终于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主流。
而这次主流的领军人物,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我们很难说清楚是健身普及成就了施瓦辛格,还是施瓦辛格成就了健身的普及,但我们必须承认,施瓦辛格塑造了一种“用肌肉给男性进行价值判断”的方式。
有了肌肉,就是一个坚定,热血,有担当的男人,这是一种新的认知,新的符号。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商业催生了这种价值观,没错就是这么阴谋论!毕竟肌肉的符号,带动了原本不存在的整个产业链——健身业,营养业,各种选秀,杂志业等等。
为了让健身房里的经济更加腾达发展,和口红产业紧紧抱住女权运动的大腿一样(《女人的历史,用口红书写》),健身业也紧紧抱住了男权主义的大腿,将男性荷尔蒙尽可能的渲染到最高!
怎么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男权快感呢?当然是给他一个昭示主权和力量的形象标准,然后他自己就会去追逐了。
问了问身边每天跑健身房的朋友,虽然口口声声也是为了更好的身材吧,但所有目的,其实就是“秀”。
如果没能在健身房成功自拍,估计会让今天的健身大打折扣。
所谓身材的“秀”,其实贯穿了整个欧洲历史,一个健硕的,具有生理吸引力的身材本身,就是最值得崇拜的东西。
事实证明,健身产业抱大腿的行为非常成功,它利用人性的弱点,让“肌肉壮汉都是在健身房诞生的”这样的观点在人群中扩散,即给了人们审美判断的新标准,也给了人们明确的目标,还有在健身房里那种“被迫攀比”下的约束快感。
可以说,健身产业的推广人,是再成功不过的营销高手了。
·叁·
我们为什么喜欢受虐
与其说人们喜欢受虐,不如说人们喜欢有评判标准,目标明确的生活和被约束的快感。
我们一定无法想象没有评判标准的世界是怎样的混乱,我们也无法想象不曾被约束和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怎样的颓唐。
怀孕还泡在健身房的姚晨
在我还没去过健身房的时候,曾很天真的问过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去健身房健身呢?在家不可以锻炼吗?去操场不可以锻炼吗?街道上不可以跑步吗?
一旦问出,一定会被有理有据的说一大堆,诸如“那你可以自学为什么还要去自习室?”“你可以在家做点心为什么要去烘焙坊?”……举各种例子反问了一通。
虽然我们都心知肚明,答案当然是,“你不在健身房也可以锻炼”,只是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性和自律性不信任,所以好像还是要去健身房在可以锻炼的更“科学”。
自律,专业,两个词,道出了我们所有的痛点。
健身房那些培训几个月就上岗的“私教”究竟专业不专业我不知道,但是这种“健身房才最好”的观念,一定是健身媒体传播给你的!
而且为了满足人们自古以来的抖M(非常受虐)体质,健身房还沿用了它最早监狱雏形的那个形制——人挨着人,同样的器械,同样的动作。
虽然你的背后没有监工,但健身房知道,人们总会用各种各样诸如“自律”,“肌肉好看”,“减肥”的借口,把自己监禁。
阿米尔汗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那些说着“流汗的感觉让我很爽”的兄弟们,流汗的确会让你们爽快,但从哪一天开始,健身房变成了这句话唯一的背景板呢?
·肆·
逃离健身房
用“攀比”“炫耀”“帮你自律”“更加专业”几个策略牢牢把人拴住的健身房,其实一直是受到质疑的。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整个健身事业,都是一个完全利益驱动的闭环行业,你的健身教练对你的热情专注,网络上铺天盖地“不去健身房你就会胖死”的宣言,朋友圈里专门跑到健身房晒图的价值观……其实全是利益驱动下的产物。
或许这里最初的确是一个让你更便捷锻炼身体的场所,对于脚步匆匆的上班族,跟着大部队在健身房按部就班的训练不失为一个最可行的方法,但这些的前提,都是我们没有被“健身房亚文化”所异化!
每天凹造型在健身房拍照的美少女们,其实都是不锻炼哒~
那些专门去“约炮”的荷尔蒙男女;换个新运动服专门过来各种自拍的美少女和肌肉男;那些女学员勾搭私教,私教勾搭女学员的睡来睡去的旖旎故事;攀比练的轻重,攀比练的部位,各种虚荣心暴涨的健身环境……
健身房这些“亚文化”,所辐射的已经不单单是健身房本身了,现在,几乎全民都有一种健身攀比的趋势,让人不能苟同。
和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概就是每天的微信步数:临睡前不多走个十几圈把排名弄到一位就无法入睡,已经是人们心中的常态了……
请问七万步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绑在什么上面晃出来的?快说出来让大家学习一下!
健身领域,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江湖,沉迷于健身房的人,每天乐此不疲的进行没有意义的炫耀,饱受健身房亚文化荼毒,已经是一种病态的存在了。
如果健身圈没有演变成现在这样乌烟瘴气,或许很多人也不会那么急于摆脱健身房。
晨跑,夜跑,自重训练,街头健身……越来越多远离健身房的健身方式层出不穷。
你自己难道不应该才是最了解自己肌肉,心肺的感受的人吗?
自己训练自己,在精神上难道不是比逼迫自己去健身房更自律更独立吗?
所以,离开健身房吧,再别回头。
我是能在户外就不去健身房,但是,去健身房也有它的方便,可以方便的在一小块地方做到全身的锻炼,没有蚊虫的干扰,还有,对于在乡村呆久了的俺,看看人也是不错的。噢,忘了,有一段时间,坚持去健身房,是因为看世界杯足球赛。
夏日安好。
另外,不知道你在户外如何均衡地锻炼肌肉。一旦有伤,如何徒手康复理疗。
户外锻炼是好事情,健身房也并非那样不堪。
接受了,就行动嘛。如今,在西方,都很难找到不健身的美女和靓仔。
我喜欢健身房。举重,跑步,跳舞,在自己的臆想中体验全然来自身体的挑战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