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醒透的博客

心头洞明,抱朴守拙,以和为贵,知足常乐
个人资料
云过醒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韩国“偷”了中国成语,还擅自篡改含义

(2016-10-03 19:30:01) 下一个

成语“沧海一粟”趣味图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用成语词不达意的时候老师是怎么批评你的吗?

作为一个喜欢凝练叙事的文明,中国人的成语可真是简练隽永到了极致。除了东亚受中华文化辐射的几个文明,世界上还没有哪个语言里能找出这么规整的四字谚语系统。

 

即使是中国周边一直饱受“文化被输出”的日韩越等国,也只是学了成语的内涵,在形式上多少有点啰嗦。

这些脱离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成语有的长得容易让人误解,有的则干脆和字面意思没什么关系。想必唯有有文化的老先生才能真正一探究竟吧。

 

今天猫斯图就带你盘点一下那些让人看着就觉得诡异的成语。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日语借鉴中国成语是最成功的。由于日语本就保留了大量汉字,在形式上日本成语和中国成语最像。

 

比如“良妻賢母”、“無悪不造”、“狡兎死して走狗烹らる”这类的成语我们不用翻译就能看懂,具体的语义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能看懂日语!我真是天才!

不过学习了汉语成语的形式,日本人当然也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本土文明为土壤,生发出一些让中国人摸不着头脑的日制成语来。


 

“竜”这个日制汉字并不是乌龟的意思,而是龙。

龙作为东亚文化共享的一种幻想生物,在这个文化圈里享有崇高的地位,不仅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日本、朝鲜等地也都认为龙是一种具有无边神力的生物。

 

用“龙头蛇尾”来表达开头精彩却草草收场的东西再贴切不过。不过中国人不是说“虎头蛇尾”吗?为什么到了日本变成了龙头?

虽说古生物学家认为日本可能有过老虎,但是日本自从有文字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活老虎。

日本文化中当然也有狮子老虎作为凶猛的符号,但是它们在日本其实和龙一样属于半幻想生物。

 

反正也是幻想生物,干脆就用龙算了。 


 

这是一个让人很悲伤的成语。“一期一会”的本意是一辈子只能遇见一次的事情,按说起来应该是在结婚、生子、葬礼等重要场合用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会听到日本人用这个成语作为“再见”、“感谢光临”的代替词。

日本地处地震带,灾害多发,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特有的焦虑情绪。古代的日本人住在茅草屋里,说不定今天活蹦乱跳的朋友明天就被震塌的房子压死了。

 

所以日本人很重视和友人的告别,把所有的会面都视为生命中最后一次。这样,才有了“一期一会”这个成语的流行。


 

看这个词的模样相信你就猜到了,这和中文成语的“自作自受”差不多。所以把这个词拿出来,是想说说在日语和中文中体现出来的佛教影响。

 

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汉朝,很快就由于其教义的先进性被中国士大夫接纳。等中国人消化完了佛教,这些思想又在隋唐时进入日本。

 

日本的语言文字从此大受佛教文化影响,比如这个词里的“業”就是指人的“业障”,这就是典型的佛教术语。

至于旧式的日本日期里还有触霉头的“佛灭”这一天,更是把佛文化在日本的影响表现到了极致。


29日下面的日文就是佛灭

 

日本成语“鬼に金棒”大致意思是“鬼拿金棒”,这里的鬼是指“山鬼”。

在日本武士阶级崛起的早期,日本的冶铁技术很不靠谱。今天我们熟悉的武士刀在当年可是真正的奢侈品,只有高级武士才能佩戴。其实即使是高级武士的佩刀在实战中作用也很有限。

 

当年的刀砍在防护功能一般的皮甲上也很难造成伤害,所以往往被作为仪仗用品。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两个武器是长枪和“金砕(suì)棒”。金砕棒又称“金鬼棒”,是传说中山鬼所用的兵器。

 

这玩意用硬木制成,攻击部分包铁。作为笨重的钝器它在实战中的功能却很不俗。在训练有素、臂力过人的武士手里直能把人打得筋脉尽断、口吐鲜血。

 

江户时期的武士照片

而神话中本就力大无穷、凶神恶煞的山鬼拿着这根大棒槌自然是实力倍增。因此”鬼に金棒“在日语里是“如虎添翼”的意思。

 

 

“教河童游泳”在日本写作“河童に水泳を教える”,话说日本神话体系的中后期,出现了一种以中国鬼怪水猴子为基础的奇特生物:河童。

这些看上去人畜无害的生物头发秃顶、嘴巴尖尖(雷震子?)身背乌龟壳行走在日本的大川小溪中。

 

如果有生人靠近,河童就会把人拉入水中直到淹死。其实他们可能也没有什么坏心,只是想找人玩玩,只可惜人的水性实在是太差了……

 

所以假如游泳小鲜肉孙杨想要去教只能生活在水里的河童游泳会发生什么呢?大概会被河童笑掉大牙吧。只有自不量力的人才会想在水下和河童一较高下。

 

教河童游泳在日本大致上就相当于“班门弄斧”和“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

 

“烂亦是鲷”这个成语在日本写作“腐っても鯛”,鲷鱼烧相信你没吃过也见过。这种做成小鱼形状的点心包裹着红豆沙或者抹茶馅,是日本人很喜欢吃的零食。

 

之所以做成鲷鱼的形状是因为鲷鱼在日本文化中有着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意味(好像又是抄我们的)。

当然在日本具有同样地位的好鱼还有鲤鱼。不过鲤鱼和鲷鱼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那就是鲷鱼更为稀有。

 

古时候的日本物产凋敝,人们常常靠萝卜果腹,有的山民一辈子也没有见到过鱼。难以捕捉的鲷鱼就更别提了,从来都是王公贵族们餐桌上才能出现的菜肴。

 

可是鱼从捕获到送进领主公馆往往迁延日久,鲜美的鱼就会腐烂发臭。这和中国古代北方王朝的皇帝吃长江鲥(shí)鱼是一样的,送进宫去都臭了,以至于太监到南京采购新鲜的鲥鱼都不认识。

 

可是即使是臭了,鲷鱼也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神鱼。这个成语“腐っても鯛”意思是“即使腐烂了也还是鲷鱼”,它的稀有性并不因为难以保存而有所改变。

腐っても鯛——烂亦是鲷,这个成语大致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韩语或称朝鲜语中也有大量成语出现,韩语的成语也大多能够直翻成中文。像“???? (苦尽甘來)”、“???? (百发百中)”、“????(卧薪尝胆)”。

 

这样的成语我们比韩国人还熟悉,不如看看他们独特的韩制成语。


有新鲜点的没?


 

“鸟足之血”在韩国写作“????”,东亚文化讲究整体和谐,人不可强出头。所以在社交活动中人们有时候会谦虚过头。

邻居韩国人为我们发明了一个形容工作“微不足道”的成语“鸟足之血”。

 

这个成语没有什么凄美的背景故事,只是朝鲜半岛上的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鸟脚里的血量并不多,便把这个成语“????(鸟足之血)”用来形容小东西。

“冻足放尿”在韩文里写作“????”,朝鲜半岛可能仅仅比中国的东三省暖和一点,长久而严酷的冬天往往让古代朝鲜人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试想在没有保暖袜、秋裤和雪地靴的古代,一个穿着草鞋的行路人要怎么让自己几乎冻伤的脚趾头活过来呢?对着脚撒泡尿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可是不要忘了,当地气温可能高达零下20度。这一泡温暖的尿大概很快就会冻在脚上变成一个冰疙瘩。

 

如何保暖?

这种顾头不顾腚的行为被中国人称为“饮鸩止渴”,在韩语里则被表述为“冻足放尿”。

 


 

“堂狗风月”在韩语中写作“????”,乍一看这是一个好奇怪的成语,四个字都认识可是凑在一起就很诡异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韩制成语,背后的意味叫人忍俊不禁。

 

神奇的狗狗!

这是韩国的一个历史小典故,说的是一只狗在主人的书斋里趴三年,后来狗自己学会了吟风弄月。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在一个环境里浸淫久了,自己也会成半个专家,和“久病成良医”有点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用狗形容别人,但这个词并没有贬义。

 


 

“十伐之木”在韩文里写作“????”,《荀子·劝学篇》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是在教育有志于学的年轻人多多下功夫在钻研学问上,不可半途而废。(还捧着手机的你听到了吗?)。

 

韩语里的“十伐之木”的成语与之相似,“十”在朝鲜半岛文化中类似于中国的“九”,并不是个实数而是用一个大数表现“多”。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再坚硬的木材经过工人无数次砍伐也总有被砍倒的那一天。把山林里的劳动经验普及到学问,就是鼓励年轻人有志于学不可半途而废。

 

和日本成语大量引用本民族神话和历史典故不同,韩制成语往往是从生活和劳动场景中获得灵感,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档次不太高。

 

古代中国万邦来朝,藩属国众多。但是在这些关系亲密的藩属国里叛逆心最强的应该就是越南。中越关系从来都不像中朝关系这样一帆风顺,只要中国一现败象越南就蠢蠢欲动。

这种政治关系的互动体现在语言文化上也是如此,越南借用的很多中文汉根成语都发生了词义的变化。

 

“大刀阔斧”在越南语中写作“?ao to búa l?n”,同样的一个汉根成语,在中越人民眼中侧重点却很不一样。

我们看到“大刀阔斧”这个词,想起来的形象应当是“大刀”关二爷。大马金刀、威风八面,治军雷厉风行、行政不畏艰难。

 

但是在越南语境中,“大刀阔斧”的侧重点却是“阔斧”,也就是像程咬金和李逵这样的粗人。这些人头脑简单,思维直接,不怕事情不解决就怕事情不够大。

 

这个大刀阔斧在越南语中更偏重于表现人把篓子越捅越大、事情越闹越复杂的状态。同样的一个成语,在两门语言中甚至连褒贬性都直接掉了个头,可见越南的反抗心多重。


 

“翻江倒海”在越南语中写作"Phiên Giang ??o H?i",听天生平衡性不好的朋友说,坐海船时遇上波浪翻江倒海的时候自己的肚肠也跟着翻江倒海。

 

在中文语境中“翻江倒海”这个词模拟的就是水涛汹涌的状态,既可以形容水面翻涌,也可以形容人心情激动,甚至可以形容消化系统紊乱。总的来说这个词语是中性的。

 

感觉……胃里翻江倒海

不过在越南人眼里,“翻江倒海”或者“倒海翻江”可不是一个坏事。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意志力坚强,不畏艰难。其实两个语义的源头是一样的,只是越南的海岸线绵长,翻江倒海的水面对他们的实际考验更剧烈。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只有那些性格坚毅的真汉子才能在翻滚的水面上驾船来去自如,所以渐渐地这个词也就在越南语中变成了绝对的褒义词。

“沐猴而冠”在越南写作“M?c hâu nhi quan”,去年记得有一本新书叫作《沐猴而冠》,引发了一些震动。这个成语最早被用在项羽身上,说他虽然当上了霸王,骨子里却仍然是个地痞流氓。

 

冯绍峰版项羽

这个形象生动的词语从此被中国人引用来形容那些看上去人模狗样,实际上败絮其中的小人。

不过同样一个典故到了越南却获得了不同的解读。

因为当时项羽听到了这个评论,就把这个批评家给煮了。所以沐猴而冠在越南的具体意思是指人脾气大,动不动就发火。

看来历史还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连个成语也能变出这么多花样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