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醒透的博客

心头洞明,抱朴守拙,以和为贵,知足常乐
个人资料
云过醒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华牌匾书法大赏

(2016-08-11 18:44:24) 下一个

牌匾又称招牌、匾额,

小小的一方匾额,

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

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

集字、印、雕、色为一体。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以其独有的商业语言,

极富诗意的文化符号,

述说着中国上千年的历史。

 

“三苏祠”  何绍基题

 

牌匾最初运用在帝王的宫殿上,

后来逐渐发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

当一座大宅落成时,

主人精心制作一块大匾悬挂于大堂上方,

或感恩上苍,以志不忘;

或彰显祖德,福佑后昆;

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

或教育子孙,昭示后人,

堪称不朽的牌匾,传世的墨宝!

 

从题写范围上划分:

 

“博古斋” 于非闇题

 

有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它通过巧取文学作品、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名人题字,表达报恩情感、显示店家诚信,负载着厚重的民族商业思想,折射出传统的文化色彩。

 

从材质上划分:

 

 

主要有木质、石材和金属三种,但以木质居多,石材和金属的较为少见。牌匾漆地以黑色居多,也有紫、红、蓝、绿、棕等颜色。文字最常见的是真金字匾,所谓真金字匾,即在字上敷贴金箔。

 

 

老字号和牌匾历来有着不解之缘,

而老字号的牌匾也多出于名人之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人效应”。

“有头有脸”的大字号,

都要请名人、名书法家来书写牌匾。

只要是老字号,大商家,

上至皇上、下至宰相,

也都愿意出手挥毫。

 

比如“鹤年堂”中药铺和“六必居”酱园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手下。

 

 

北京的“都一处”烧麦馆的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不但字号为乾隆所赐,而且现在其店内所摆虎头匾也为乾隆皇帝御笔。

 

 

该匾独到之处在不仅仅在于皇帝御笔,椭圆形的造型、左右侧形似玉兰花的蝠头,且各有九个代表着天长地久的花瓣儿,也都隐含着此匾系帝王所题所赐。“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象征着至尊至大,多附会于帝王,有“九五之尊”之说。

 

说到这里,坊间流传着一个小故事:

 

 

乾隆年间,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人们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纪晓岚郑重其事地为其题写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自《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

 

 

和珅大喜过望,精心装裱,并把它挂在最显眼之处,以示炫耀。乾隆帝某日大驾光临和府,看到“竹苞”二字,开始颇为不解,继而忍俊不禁,这才揭开其中奥秘:所谓“竹苞”者,“个个草包也”。

 

“宝古斋” 翁同龢题

 

再往下说,

还有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

翁同龢就写有菇古斋、尊汉阁、

宝古斋、赏奇斋和秀文斋等5块匾。

清代著名书法家宝熙,

多罗克勤郡王等人

也都为当时的老字号写过牌匾。

 

 

“张一元”茶庄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店名取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茶庄“开业大吉,不断发展创新”。张一元匾额最初由清末进士冯恕所题,1982年张一元茶庄特请书法家董石良重新题写了匾额,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张一元匾额。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最初其主要是在前门外做生鸡鸭买卖的小本生意。由于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德聚全”濒临倒闭。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改名为“全聚德”,并礼请当时的秀才钱子龙题写了匾额!

 

 

“烤肉季”是坐落在什刹海前海东沿,与银锭桥咫尺之遥,位置极佳的老字号烤肉店。人们把在烤肉季饭庄吃烤肉、观山、赏荷并称为“三绝”!1988年烤肉季饭庄进行了全面装修,并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重新题写匾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