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伟大的。他们对子女的训诫往往教孩子为人做事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父亲们亲身经历总结的父亲节到了,读读下面这些父亲们的训诫,向父亲致敬的同时,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做最好的自己,回报父亲。
周公——聪明睿智而守以愚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资料图
智圣东方朔——合乎中道,与物变化
明者处世,莫尚於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明智人处世,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
因此,锋芒毕露的人会有危险;喜好虚名的仅能得到华丽表象;得到众望的人,就会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人,就会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析:这段话东方朔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谨守中道,另一个是与物变化。
资料图
刘向——敬事必有善功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译:董生说:“吊丧的人上了家门,那么,贺喜的人就要到里门了。”这就是说,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心怀恐惧,恭谨从事;而恭谨从事,就必然会有好的功德,而幸福也就会跟着到来的。
他又说:“贺喜的人来到家门,那么,吊丧的人就要到里门了。”这就是说,享福会使人骄傲、奢侈,而骄傲、奢侈,就会招致祸患。所以,吊丧的人也就会随之而至的。
诸葛亮——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资料图
嵇康——临乐莫肆情,处逸莫极意
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荣华熠熠,无结秀之勤,终年之勤,无一日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译:遇到快乐的事情则控制不住感情,处在轻松的境地时就极度放松,根本无法控制。这样的人虽然天资很好,繁华美丽,但不会有优秀的成就;一整年都很勤快,也不会有一日功成名就的结果。看到这样的情况,君子就不得不叹息了。
羊祜——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原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
译:恭敬是道德的首要,谨慎是行事的基础。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笃敬。不要随便许给别人财物,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不要偏听诋毁或浮夸的一面之词。
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而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如果言行不讲信用,势必身受很多指责唾骂,甚至落得以刑罚论处,自取灭亡。
资料图
爱新觉罗·玄烨——心欲小而胆欲大
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感悟:人无事的时候,要像有事的时候那样谨小慎微,这样自然安详无事;有事的时候,要像无事的时候那样安定,有魄力。心欲小而胆欲大,心小和胆大是相辅相承的。只是小心,就会畏首畏尾,难成大事。只是大胆又难免错误百出,身陷险境。
曾国藩——慎独则心安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析:曾国藩说,慎独的人,内心安静、快乐。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训了的方法。
资料图
梁启超——做人要有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析:1925年7月10日,梁启超再《致孩子们》的信中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