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醒透的博客

心头洞明,抱朴守拙,以和为贵,知足常乐
个人资料
云过醒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书斋案几 墨砚留香

(2014-09-03 19:27:53) 下一个
    电脑和硬笔的普及,慢慢淡出历史舞台的传统书写工具必备的砚台,随着收藏热再次走进人们视野,唤起人们对往昔难舍的情愫。笔墨纸砚是我国的文房四宝,最初砚台只是研磨和掭笔的器具,而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砚台逐渐发展成为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珍品。古人亦往往将历史与文化融入不足盈尺的小小砚台之中,赋予其更多的内涵。不仅如此,由于砚台质地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成为历代文人珍玩藏品。

  砚台的古之称谓很多,有砚田、砚池、砚海、墨砚、墨海、墨池、墨盘等。汉代刘熙所著《降名·释书契》中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宋代苏易简在《砚谱·叙事》中记载:“黄帝得一玉钮,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泓氏之研"。”因此,很多人认为砚台起于黄帝时期。从刘熙和苏易简的记述中可见对于砚台的起源还是有分歧的,虽然现在对于砚台起源尚无明确的结论,但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大致推断砚台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秦汉之前的研磨器虽然具有砚台的一些功能,但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砚台。秦汉之时,随着纸和人工制墨的发明,砚台步入了书画艺术舞台。汉代制砚的工艺水平比前世有明显提高,品种日益繁多,出现了瓦砚、陶砚、玉砚等。到了魏晋时期,制砚技术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木砚、瓷砚和铜砚的出现,使砚台的材质更加异彩纷呈。由于晋代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制的砚台大量涌现,瓷砚作为新品种兴起是这一时代的特点。瓷砚始见于三国时期,此时最为流行的砚台形制为带足圆盘砚,此砚作圆盘形,下附三足,砚面无釉,便于研墨。南北朝时期的圆形瓷砚略显出隋唐时“辟雍砚”的雏形,砚面渐凸,四周下陷,砚足从三足、五足到七足逐渐增多。

  唐宋时期是砚台发展的成熟期。唐代国力强盛,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而作为书画必需品的砚台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砚”便出现在这一时期。“四大名砚”是指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唐宋时期的文人较之前代更加痴迷于砚台,朝野上下对砚台的把玩和收藏之风盛行,甚至出现人们死后还要随葬砚台的风俗。

  隋唐时期砚台的流行形制为箕形,此砚后部两个角的部位有二足,砚面看上去好像簸箕似的故得名。宋代制砚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砚台更具艺术品的特质。宋代,人们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开始使用座椅,作为书写工具的砚台其形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唐代以前的砚台一般带有足,这样可以增加砚台的高度,便于蘸墨,而宋代以后的砚台则很少有足了。宋代的砚台除了实用性以外,更加注重造型的美观、雕刻的精美和图案的丰富。此时砚台不再是一般的书写用品,逐渐成为人们在书写、绘画之余欣赏把玩的艺术品。

  元明清三代,砚台的材质和品种更加丰富,在造型和雕工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元代的砚台大都沿袭宋制,同时由于元代统治者来自蒙古,受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影响,元代的砚台形制表现为体形硕大,略显粗犷。明代的砚台造型,秉承了明代艺术品一贯之风,简洁流畅,追求简约和纯正的感觉。明代的文人兴起了在砚台上雕刻诗句、铭文的风气。此时的砚台正在逐渐脱离实用,进一步走向艺术品。明代的砚台由此也有了实用砚和观赏砚之分。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推崇汉文化,康乾盛世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成就,制砚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材质、各种形制的砚台百花齐放。砚台的雕琢也更加精巧、繁复。清代是砚台真正完成了从书写工具到艺术品的华丽转身。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砚台已从单纯的文具,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艺术品,也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自唐以后刻砚、赏砚、藏砚,蔚然成风。正所谓“乱世藏黄金,盛世藏古玩”,砚台成为艺术品,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价值。现在,砚台在收藏领域逐渐由毫不起眼的“杂项”升位为专题收藏的主流。

  对于收藏砚台的藏友要特别注意的是,年代的长短对于藏品的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砚台这种藏品却非常独特,它的价值不一定由年代来决定。如宋代之前的砚台,尽管它的收藏价值很高,也很名贵,但是砚台石质比较粗糙,雕刻也略显粗陋,市场价格并不很理想。明清的砚台,由于当时文人对于石质和雕刻艺术要求甚高,所以明清的砚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其价格在拍卖市场日渐走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