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旅美三十年仍感觉是客居于此,随时可以拜拜,不带走一丝云彩。北京是回不去了,变化太大,到处都是陌生的。退休之后去哪里总感觉茫然。虽然写了很多留法往事,只是借题发挥,抒发怀旧之情,并非把那里当作我的第二故乡。
明天是法国的国庆节,我却不能放假,就提前祝贺一下,祝愿高温天气有所缓解,暴雨不再水淹巴黎,塞纳河水位安全,老百姓安居乐业。梦想很美满,现实却很无奈。除了天气剧烈波动,政局也变幻莫测,两年后如果右派上台就不必考虑移民了。我把回法国定居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吧。
女儿留法学习之后也喜欢那里,疫情期间开始申请golden visa,但不是法国的,而是另一西欧国家,一旦拿到PR就可自由前往法国工作生活,不会在美国作茧自缚、随波逐流。我也盼望将来回巴黎或南法某个小城退休常住。
听起来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既然这么多年在美国都过得去,也没有非要离开的理由,如果明天就可以移民法国,我还真不能欣然接受,把法国当作我的第二故乡,尽管我对巴黎的熟悉远超过北京。
美国历史文化虽然短,但相对于历史悠久的中法文化传统来说更吸引我,这里鼓励个人奋斗、推崇成功,这里有爱人爱己的社区民风,也有广泛的基督福音的传播。但是我无法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政府操作,纳税人的钱有多少是用来伤害世界和平的。
当然不是说法国的政治体系和政府管理比美国就好多少,两者都是寅吃卯粮、赤字高悬的套路,Kicking the can down the road。最终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看谁先撑不住。我不敢指望将来有可靠的社安金收入,也不对Medicare寄予厚望。德州最近的洪水灾难已经让人痛心疾首,但巴黎的一场暴雨也同样造成全城沦陷,我怎能说孰优孰劣呢。
法国人喜欢罢工,我们这儿的人也学会了,教师护士先开始,这个星期垃圾车都不来了,司机罢工了。如果垃圾过久引来鼠患、瘟疫流行,谁来承担责任?
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探讨旅游和生活在巴黎的差别。我都经历过,有思想准备。我知道当我迷惘失望时巴黎的雨是最好的陪伴,当我年老体弱时巴黎地铁的笛声将是最好的强心剂,好像士兵听到冲锋的号角。 我憧憬的是巴黎的艺术氛围,橘园的宁静,奥赛的奢华,卢浮的浩瀚,凡尔赛的精美。同时也享受健康饮食,让退休生活充实美满。
陋室蜗居也远好于当年住过的阁楼。

橘园美术馆 Musée de l'Orangerie
背景中的Jussieu校园主楼。每一次回到校园,我都会感觉浑身充满活力。
卢浮宫最大的油画 Wedding at Cana

凡尔赛宫的 Gallery of Great Battles
国家图书馆
Musée d'Orsay
Vincent van Gogh of Musée d'Orsay
凡尔赛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