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养神

如果你不幸进来了,你会失望。如果在这里,你学到点什么,或有什么感受,那更是浪费你的时间了,咳,咳!
个人资料
金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抗战胜利70周年宿迁抗战史之一

(2015-10-05 00:27:09) 下一个
抗战胜利70周年宿迁抗战史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十年内战时期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而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难深重、大敌当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及时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组织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救亡运动。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宿迁人民热烈响应,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救亡宣传,组织地方武装,准备抗击入侵之敌。1938年,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派人来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苏鲁豫支队、苏皖纵队先后进入宿迁县境开辟根据地。在中共苏皖区党委及以后的淮北、淮海区党委领导下,宿迁境内先后创建宿迁、宿北、泗宿、运河特区、睢宿五块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分别建立县、区、乡各级党组织与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宿迁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粉碎了日伪顽的无数次疯狂进攻,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扫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八年中,马陵山麓、大运河畔,始终燃烧着漫天的抗日烽火。宿迁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 抗战初期宿迁人民抗日斗争活动及宿迁沦陷后的形势

第一节 初期的抗日斗争活动

一、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一个包括各阶层爱国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

同年9月,八路军某部南下宣传队(代号兰苏维)来宿迁散发《八一宣言》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中共中央文件和传单,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立刻受到宿迁人民的热烈拥护与支持。宿城知识界涌现一批热血青年,县中教员张一平,项里初小校长陆海川,钟吾小学教员倪培修,孝廉堂小学教员蔡西野,宿师学生肖朴、黄石奇等,都满怀抗日救国激情,自发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党的抗日政策,讨论宣传和组织群众抗日的具体办法。他们利用课堂阵地,慷慨陈词,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青年学生抗日热情,要求他们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从上海回来的爱国青年许里人,在《宿迁日报》发表文章,号召青年团结起来,共赴国难,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与报国杀敌的决心。有的自动参加抗日武装,走上抗战前线;有的奔走呼号,深人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争先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张一平编印的《抗战吼声》救亡歌曲集,传遍千家万户;抗战歌声,响遍宿迁大地。

1938年元月,徐州第五战区抗敌总动员委员会派权翊庭来宿迁筹建组织动委会,并与肖朴、许里人、倪培修、蔡西野等人取得联系,共同开展工作。3月,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宿迁小组”成立,由张一平任组长。成员有肖朴、倪培修、许里人、蔡西野、黄石奇、肖明等。后从五战区抗敌剧社回来的陆海川,也参加了民先队的小组活动。由于民先队是秘密组织,在国民党统治下,不能公开进行活动。因此他们酝酿拟以民先队为基础,组成一个公开的群众抗日救国团体,以便更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不久,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又称徐州特委)书记郭子化,以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动委会委员的身份,利用与宿迁县长黄晋珩(又名黄楚白)的同学关系,派中共党员于化琪出任宿迁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即民政科),负责动员群众抗日工作。又派中共党员谢光亚出任县大队参谋长,负责发展民众抗日武装。于化琪到任后,一面倡导组建抗日救亡团体,武装群众抗日,一面广泛接触宿迁青年,对其前一阶段抗日宣传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不久,宿迁县抗敌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县长黄晋珩兼主任,于化琪为副主任。肖朴、黄石奇、许里人、蔡西野任指导员。接着又成立宿迁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各区、乡(镇)分别成立大队、中队。县总队派军事人员担任区、乡(镇)自卫队教练,学习军事操典,练习射击投弹,后请动委会成员去各地培训,民众抗日情绪很高,自卫队兴旺一时。台儿庄战役期间,自卫队员出担架,运送辎重粮秣,维护地方治安,做出一定成绩。

4月,经徐州总动委会秘书、中共党员郭影秋安排,以荣千祥(即荣高棠)为团长,平津流亡学生组成的移动剧团来宿迁作巡回演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多场街头剧和话剧,并在群众中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大大鼓舞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张一平、倪培修、许里人、黄石奇等人,同移动剧团的庄璧华、徐文烈、陈丹亭等,举行多次座谈,研究抗日救亡问题,交流活动经验。庄璧华建议宿迁青年组建一个公开的群众抗日救国团体,把抗日救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下去。

在移动剧团的影响以及于化琪的支持帮助下,1938年5月2日,“宿迁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通过了“青救会章程”和“青教会工作纲领”,并决定以《青年进行曲》为“青救会会歌”。大会推选陆海川为会长,张一平为组织部长,蔡西野为副部长,倪培修为宣传部长,许里人、黄石奇为副部长。原民先小组成员通过师生、同学和亲友等社会关系发展青救会员近百人。会址设在赞化宫(今实验小学)。会后向县党部备案,取得了合法地位。接着县青救会皂河分会与堰头分会相继成立,叶可泽、郭翰分别为负责人。大兴、月河、县中等地成立青救会小组。

青救会成立后,各项活动迅速在城镇各地展开,声势很大,影响很广。首先是开展读书活动,进行自我教育,用革命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抗战救国的主张及其方针政策,武装会员思想,提高政治觉悟,鼓舞抗日热情,坚定抗战胜利信心。当时他们能看到的书籍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朱德有关著作外,还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苏联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美国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等。经常阅读的报刊有《新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与《抗战》、《群众》、《解放》等进步刊物。这些报刊在当时是不可多得又极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会员们如饥似喝地阅读、研讨,吸取营养,这对提高他们政治觉悟,坚定胜利信心及其后来走上革命道路,都起到一定作用。青救会还定期举行座谈会,研讨革命理论,分析抗战形势,谈论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加强学习指导,从而把读书活动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其次是宣传活动,青救会的宣传活动更是丰富多采,形式多样。为了扩大宣传,他们出壁报,编会刊。壁报每周定期在四城门和财神庙张贴,会刊名称《尖兵》,为油印十六开本,不定期。由于壁报图文并茂,经常吸引各界人士围观。一次,在南城门壁报处,驻宿国民党五十七军两个军官看后很受感动,并主动到青救会找负责人谈心,鼓励他们“认真办下去”。除了壁报之外,他们还经常举行漫画展览。因为张一平、倪培修、许里人都擅长绘画,他们便利用漫画来描绘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场面和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很受群众欢迎。再次是演戏、教歌。他们在青少年学生中选拔人才成立剧团,组织歌咏队,常在晚间利用广场演文明戏、活报剧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当时流行的《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歌曲,在青年学生、工人、市民中广为流传。青救会还经常在街头、广场或剧团演出之前,请于化琪或青救会领导成员向群众作演讲,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分析战争形势,传播胜利消息,鼓舞群众情绪。当时极乐庵草园、校军场是青救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每次受教育人数均在数百人,影响大,效果好。

5月19日,徐州沦陷那天,日本飞机18架次轮番轰炸宿迁县城,县城破坏严重,大火三日不息,人心浮动,社会秩序大乱。国民党宿迁县党政机关迁到郊区农村,城镇居民早出晚归到郊外躲飞机。这时肖朴已赴延安抗大学习,青教会会员一时很难集中,活动已不能正常进行,为此,于化琪在六月初召集青救会骨干分子研究当前形势,最后决定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农村,到农民群众中去。会后派出一批人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宿北几个乡镇出任民众抗日自卫队政训员。如陆海川、黄石奇到棋盘;蔡西野、许里人到王圩;倪培修、肖明、秦克颖到王庄。他们在自卫队通过办壁报,讲时事,教唱歌,向自卫队员和农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日时,他们配合堰头分会演出街头剧。之后,于化琪到宿北堰头,向崇德小学师生讲了党的抗日方针,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由于当时各乡镇民众自卫武装大部分掌握在地主豪绅手中,他们倾向国民党,因此,在自卫队中进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活动阻力很大,甚至遭到刁难和破坏,致使宿北地区抗日救亡的局面未能充分展开。到7月中下旬,经总队政训处同意,青救会骨干先后撤回县城。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宿南的朱敬芳(土地革命时期地下党员)、武海峰等人,先后在泗宿边境的朱大兴庄、武家圩、蔡乱庄、蔡破圩等地,自发组建抗日联庄会,宣传抗日救国。在宿西,王万武、杨新、王怀秀、袁介之等人,在睢宿边境的王大庄、蔡桥口、张晓亭、王营子、花园等地,建立青年抗日救国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此外,马良骏、周化龙、张一秀、陆裕民、杨静泽等人,分别在宿东的大兴镇、城区月河、县中等地,成立青年抗日救国小组,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岂料,全县各地抗日救亡的烽火刚刚燃起,宿迁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

8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获悉宿迁青救会十分活跃,大为恼火。在淮阴召见宿迁县长黄晋珩,批评他擅自任用延安来的“不法之徒”“扰乱社会秩序”。接着委派鲁桐轩接替与共产党合作的黄晋珩为宿迁县长。鲁上台后,派特务监视青救会活动,后以青救会不符合《江苏民众组织条例》为借口,而不予支持。于化琪也被排挤离开宿迁去鲁南,行前发展陆裕民入党,到鲁南又发展马爱亭入党。青救会部分骨干分子张一平、许里人、刘渊、肖明、秦克颖、肖雯、陆裕民、陆裕庆以及徐州沦陷后流亡宿迁的胡竞等10多人,经于化琪介绍前往鲁南投奔八路军。不久,经陈筹介绍,陈少南、陈玉等赴鲁南八路军岸堤干校学习。对各区、乡民众抗日自卫队,鲁桐轩以“抗日由国家军队负责”为理由,宣布解散,有的被鲁桐轩收编为常备旅;有的当了土匪;有的投靠日伪;也有的转化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至此,宿迁县青救会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停止了。

9月,戴树璜(古邳人)受邳睢党组织的派遣来到宿北,以动委会的名义,联络进步青年杨梓才、王子鲁、晁福祥、汪益之等人在宿北五、六、七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展青救团,组织联庄会和抗日自卫队,发动群众起来抗日。戴树璜还在地主绅士等上层人物中积极活动,动员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参加救亡工作。他以“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号召鼓动各阶层抗日,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们听了他慷慨激昂的讲话,无不为之感动,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从而点燃了宿北地区抗日救亡的烽火,这为在宿北重新建党和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国民党驻军抗敌经过

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富永旅团约3000人,由徐州沿海郑公路东犯,企图进占宿迁。形势异常危急。原驻防宿迁的国民党57军为增援武汉会战已于9月调防安徽,县境空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令89军198团刘振璜部,星夜兼程,赶赴宿迁驻守待援。刘团于11月17日,由蒋坝抵达宿城。18日,即察看地形,部署兵力,抢筑工事。在黄河西侧埋雷设障,炸毁黄河大桥,破敌进犯的交通线,并征集船民在大运河上架浮桥,作为后路。刘团仓卒间做好了应战部署。

19日,泗县日军一联队为配合进攻宿城,经归仁集向北猛扑,在双蔡圩被国民党89军陈海波团阻击,战斗激烈,睢宁日军经凌城包抄守军后路,陈团被迫撤出双蔡圩。日军进圩屠杀群众10余人。20日晨,日军富永旅团3000人,步、骑、炮、坦克等兵种,在飞机掩护下由睢宁东犯入境。21日,敌以重炮、飞机对宿城狂轰乱炸,骑兵、步兵、坦克等分四路直逼宿城。其中一路绕道支河口经龙虎坝一线,直扑西北圩门和北圩门。守军198团团长刘振璜,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毫不畏惧,激励官兵,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战!但因无重武器还击,只凭工事固守,伤亡惨重,在南营盘守军连队用步枪手榴弹凭借工事和坟头,与在坦克掩护下日军殊死拼杀,牺牲惨重。

经过两日激战,日军于22日拂晓攻入圩内,逼近城墙。守军伤亡过半,弹尽粮绝,救援无望。团长刘振璜当机立断,下令所部东渡运河突围。不料,敌已逼近东关口。东关口的后卫排已被击溃,运河浮桥亦被炸毁。前有运河,后有追兵,敌机低空扫射,尸骸遍地,惨不忍睹。当198团官兵用门板、木桶等飘浮物强行泅渡时,飞机和敌地面部队从空中、地面两个角度向河中扫射,脱难者仅十之一二。团长刘振璜、副团长吴绍文,均在泅渡时殉国。宿城陷落,日军屠杀居民300余人。

11月23日,57军霍守义师,长途驰援抵宿。667团团长、共产党员万毅驻守洋河、罗圩一线,警戒泗县、睢宁、宿迁之敌进犯洋河;668团驻守陆集、卓圩、曹集一线,警戒宿城之敌东渡运河。57军霍守义师决定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兵力反攻宿城。事先派遣侦察人员摸清敌军在城厢各地兵力部署,并派便衣队潜伏在城厢要津,以策应主力攻城。30日黄昏,攻城部队由县大队副徐希江向导,运动到荷花池(今属双庄)一带隐蔽,准备云梯,入夜奔袭宿城。攻城部队一部刚至南圩门,敌发射照明弹,用强火力阻击。敌误以为南圩门是主攻方向,于是不断加强防御,攻城部队利用敌错觉,以小部队佯攻南门,另派一支部队,出敌不意,沿东圩外芦苇地隐蔽前进,从东北圩门一举攻人圩内,另一主力攻入西北圩门,一方面向城内攻击,一方面将驻城厢各处敌人分别歼灭,并将停放在马陵山西北角广场上60余辆汽车及辎重武器焚毁,部分残敌丧魂落魄,撤入城内固守。是役毙日军200余名。次日拂晓攻城部队安全转移。之后,57军在宿迁与日军双方攻守对峙80多天。

12月5日,57军667团在三棵树伏击日军,毙敌5名。12日,睢宁日军数百人,在坦克掩护下,经凌城向埠子进犯。668团侦悉,事先由李营长率两个加强连进驻埠子构筑工事,以阻击来犯之敌;另以一部潜伏在埠子大西庄,准备夹击敌人。12日黎明有雨,敌机不能起飞,以坦克、步兵疯狂向埠子西门攻击,守军凭圩拒守。环圩濠沟很深,敌坦克每近濠边,皆被守军击退。激战竟日,黄昏,敌军撤到埠子西吴家群墙,造饭休息。当晚,圩内守军与埋伏在大西庄伏兵以及驻罗圩、陈塘圩57军同时出动,夹击敌军。敌军大乱,狼狈向西逃窜。此役歼敌百余人。57军退往罗家圩。15日,日军进占埠子,屠杀居民69人。24日驻宿城日军崛井三十二联队,陆野三十三联军,柳田九十五联队约3000余人,分别向沭阳和洋河方向进攻。其东路敌军在卓圩曹集一线遭57军伏击,击毙敌人一部。南路进攻洋河日军遭57军顽强抵抗,日机投弹,误中自己汽军,炸死炸伤敌军多人。在圩内发生巷战肉搏,战况空前惨烈。是役毙敌30余人,俘佐藤一人。27日,日军攻陷洋河,共烧民房9947间。

1月25日,睢宁日军数百人,经凌城进犯罗家圩。是时,57军667团主力已去归仁集剿匪。留守部队获得情报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部署在圩内有利阵地,一路埋伏在圩外,以夹击来犯之敌。敌先以小钢炮向圩内轰击,试探虚实。守军敞开圩门,一枪不发,诱敌深入。待日军进抵罗圩西门外50米的洼地时,守军一声号令,如同神兵天降,里应外合,两面夹击。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调头回撤。守军冲入敌阵,前后堵截,展开白刃拼搏,杀得敌人亡魂丧胆,狼奔豕突,连钢炮也未及带走,拖着20多具尸体,仓皇逃回埠子。这次战斗,敌损兵折将,守军无一伤亡,并缴获许多枪支弹药。当时淮属各县均为57军这一胜利欢欣鼓舞,并纷纷派员前来慰问祝贺。

2月24日,宿迁、睢宁、泗县之敌联合行动,分别由南北两线进攻。北线是宿迁之敌沿宿沭公路东犯,在小岭以西、马窑以东一带,遭668团阻击,激战数小时后,因下雨,至傍晚敌始离去。

南线之敌约1000余人,在罗圩西北陈塘圩一带集结,以步、马、炮、工、坦克诸兵种配合,于24日拂晓,分两路向罗圩逼近。守军668团二营,早已做好战斗部署,严阵以待。8时许,敌机在守军阵地上空盘旋投弹,敌炮兵亦向圩内轰击,西圩门炮楼被敌击毁。9时许,敌以坦克掩护步兵冲锋,至吉安桥前,守军凭据有利地形,猛烈还击,给敌以重大杀伤。敌退至小朱庄。是时,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敌迂回至沙河上游过河,从圩西北角发起进攻。守军凭圩据守,居高临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又一次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中午,敌运来竹梯,以轻重机枪掩护步兵撑竿跨越圩沟,攻入圩内。突破口双方伤亡惨重。是时,天气由雪转雨,入圩之敌疯狂屠杀居民。守军悲愤交集,跳出掩体,与敌展开巷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战斗异常激烈。万毅团长闻讯,一面指挥二营与敌撕杀,一面命令一、三两营冒雨出击,从左右两翼包抄,敌人措手不及,顿时陷入困境。战斗到下午三时,敌遗尸累累,狼狈溃退。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守军仅300余人,从拂晓到黄昏,抗击了数倍于己之敌,军民伤亡百人,而杀敌却达数百人,阵地依然。

2月25日,57军移防淮阴。宿迁全境沦陷。

第二节 宿迁沦陷后的形势

一、日军暴行

抗战爆发,日军不时轰炸侵扰宿迁。最早的一次是1937年9月17日,日机一架,在城区上空盘旋,经时始去。尔后常来一架至三、四架,间或投炸弹,毁坏房屋,伤害人畜,侵扰居民。之后,轰炸渐稀,人心稍定。1938年5月19日,突然飞来10架日机,很快又增加到18架,交织空中,向下投弹,一时烟焰四起,弥天蔽日,县城内外,顿成火海。大火延烧三日,尚未尽熄,受灾计1000多户。烧毁房屋6000余间,死伤20多人。此外,日机也常飞临新安镇(今属新沂市)、洋河、埠子、大兴等集镇,侦察投弹,炸毁房屋、器物甚多。

1938年11月22日,日军攻陷县城后,从西北圩门内的张老庙、石灰窑至西马路口一带,以搜索抵抗部队为名杀死不少居民。由南面入城之敌,从牛角湾沿奎星楼北堤,捕去无辜百姓赵德兰之父等18人,将其集体枪杀在老堤头。第二日又在城隍庙捕去一名和尚和市民10多人,用绳索反绑双手,带到宿关坝台运河沿上,用刺刀刺死,推入河中。河水殷红,尸体横流。这是日军对宿城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大屠杀。

日军占领宿城后,张贴“安民告示”,网罗汉奸成立“复兴会”,颁发“良民证”,诱骗商人市民回城,市民跑反在外诸多困难,加之焦念留家亲人及财产安全,纷纷领证回城,初时尚安定。11月30日夜,57军反攻入城,打死许多日军,烧毁日军汽车和辎重后安全转移。当夜,龟缩在城内的日军惊慌失措,未敢擅动。次日上午,为了报复,日军首先从北城门倾巢而出,开始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路沿中山北路、马陵公园、真武庙、天曹司、泰山庵,直到北圩门,一路沿书院、石坡岸、百子堂、张老庙到西北圩门,挨户搜索,见人就杀,远者枪击,近者刀刺,鸡犬不留。在家者几无幸免,不少户被杀绝,家家户户尸体狼藉。在石坡岸地下函洞,真庙山西两座石灰窑,马陵公园桥洞下,北圩根火炉窑,观音宫南殿等处都有数十名避难市民被杀害。接着,日军又纵火焚烧西北隅千余间民房。在西北隅烧杀后,屠夫们又呼啸着将前往天主堂避难的10多名矿工和妇孺用机枪扫死。日军在极乐庵搜出子弹,硬说僧人窝藏抵抗部队,把寺内僧人和避难市民全部杀害,埋在四个大坑里。事后仅在一个坑里就掘出36具尸体,有的无头,有的断臂,有的肠子拖在体外。在后马口、教军场、行宫、藏军洞一带兽兵也是挨户搜杀,张家茶馆一处被杀10余人,藏军洞及附近大沟里躺着一百多具尸体。当天下午2时,日军从耶稣堂押送一批教民去仁济医院,途经黉学月牙池畔大影壁墙前,一教民逃跑,日军追至窦宝桥,又在这里屠杀居民54人,其中男35人,女19人。又从南圩门纵火焚烧民房向北延及财神阁(今东大街南头)。次日,日军又从大街杀向小巷,在叶林、柳林、东堤头、小东圩门外、如意庵、城南搜杀居民,幸好大多数人闻讯已连夜转移,但少数留下看家的老人,未能躲过日军屠刀。在城南一个4岁幼儿也惨遭杀害。第三天,日寇又以扫清视线为由,对东北圩门外的新盛庄、棉花庄、兵马庄、蒲包庄及西北圩门外的零散住户大肆烧杀抢掳,并把不少刺伤的居民扔入火海。

在大屠杀期间,美籍传教士任恩庚和加拿大籍欧神甫,曾出面要求日军停止屠杀,但日军声称“皇军损失太大,一定严厉膺惩,以教训抵抗者”。第三日,经外籍传教士及红?字会再三恳求,日酋才下令停止屠杀。经过三天屠杀,宿城已变成死城。街头巷尾,墙角屋隅,尸体成堆,血流殷途。不少妇女被奸污后又遭屠杀,儿童多被枪挑摔死。其情之惨,不忍尽述。

据当时负责掩埋尸体的红?字会与教堂统计:“死难者3000人以上,被烧房屋2000余间”。解放后,据宿迁县志办公室调查记载:“经清理由公众掩埋或家人领葬,共得尸体4000余具。”然而,这仅是宿城一地。农村各较大集镇,受害亦非少数。1938年12月15日,日军攻占埠子镇,焚烧民房数百间,屠杀居民69人。12月27日,日军攻占洋河镇,到处纵火,余烬经月未灭。焚烧民房9947间。1939年2月,日军在宿城东北刘圩及其附近的周庄、夏庄屠杀无辜居民七八十人。总之,凡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日本帝国主义欠下宿迁人民的这笔血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二、日伪的残暴统治

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采取“以华治华”的手段,网罗汉奸,拼凑傀儡政权,以便严密控制宿迁。1938年11月28日,在日军宣抚班的策划下,成立伪复兴会,委陈亚平、邱丽堂为正、副会长。同年12月15日,伪复兴会改为治安维持会,徐善东任会长。1939年2月,改治安维持会为“县公署”,徐善东改任县知事,并在沦陷区沿袭旧区划,设立八个伪区署和区团部,分别委任伪区长和伪区团长。各区、乡相继推行保甲制,以强化其基层伪政权。

在军事上,1938年12月18日,由日本宪兵队策划成立情报队,委戚仲侠为队长。接着成立警察大队,由县知事徐善东兼大队长。初为一个大队,后招安土匪谭成书、邸万均两部分人枪,扩充为三个大队,约1200余人。后又成立伪警察局,局长杜光晨(河北省人)。同时在宿城、洋河、窑湾(今属新沂市)、新安镇(今属新沂市)等地设立分局。局属警察中队,约百余人。日军以大小汉奸为骨干,在全县水陆交通要道及重要集镇构筑据点,派日伪军驻守,严密控制交通线。伪县公署利用收编土匪和地主武装,扩充伪保安总队。先后充任伪保安支队司令(后称中队)的有县北乡的王光胜、李荣庆、娄宪清、马铎等;县南乡的陈英、蔡崇纲、浪波和尚等。此外,日本特务机关遍布全城,先后设有“日本特务机关处”,“日本驻宿部队(又称红部)情报室”、“徐州日本宪兵队宿迁分队”、“日本宪兵队情报处”、“淮海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情报组”、“徐州太田师团驻宿迁联络所联络部”、“淮海省出版社宿迁情报站”、“郝鹏举特工组”等。特务机构人员多如牛毛,渗透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严密控制,暗中操纵宿迁社会一切事务。

在经济上,1939年1月成立伪商会,胡杰生为会长,吴朗之为副会长。胡兼粮栈栈长,吴兼合作社社长。胡、吴等秉承日军旨意,招徕外逃商民回城,在东南圩门和东圩门外建草房500间,租给各商号营业,开设南北市场。当时,城内除日、韩商人开办的洋行外,别无其他商号。日韩商人与伪商会,操纵宿迁市场,垄断宿迁经济命脉。他们为日军推销劣质工业品,收购军需物资,如粮油、铜铁等,运往徐州资敌,为日军推行“以战养战”政策效劳。当时,汽车站、轮船码头均为日本人所控制。宿迁经济已基本处于殖民地化的状态。

三、地方游击队蜂起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宿迁人民的强烈义愤。宿城瓦工王怀仁只身抗暴,英勇杀敌,智勇兼备,为人称道。县城初陷时,王怀仁被日军捕获。日军情报队长三考看其憨厚可用,遂委他为情报员。一次,王怀仁与日本人小宋,乘船南行侦察军情。王怀仁知小宋不通汉语,遂告船户:“他是日本人”相与商洽,乘小宋不备,猛地将其推落水中,并拔枪射击,将小宋击毙。城乡群众闻之,莫不拍手称快!宿城沦陷后,国民党宿迁县长鲁桐轩率属下逃往淮阴,次年初返回宿迁,以流亡政府形式在四乡活动。当时日军仅占领主要城镇,广大村镇仍以国民党名义行使政权。各地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大多数掌握在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手中,但也有少数掌握在原中共地下党员或赞成中共抗日主张的民主人士手中。

(一)蔡少衡创建的苏鲁边区抗日游击队

蔡少衡,宿迁人。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宿迁地下党县委委员,脱党后,在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任职。1938年春,出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秘书,在郯城、临沂一带结识一批在地方有声望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思想进步,热心救国,要求在鲁南组织抗日武装。后蔡少衡向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作了汇报,提出建立苏鲁边区抗日武装的要求。李批准建立鲁南游击区苏鲁边区办事处,任命蔡少衡为办事处主任。蔡少衡携印信赴任,途经宿迁,意欲在家乡组建“江东八千子弟”作为苏鲁边区游击队基础。于是,他找到马爱亭。马是大兴集马庄人,省立第七师范毕业,是宿迁地下党县委书记马仑的长兄。马仑牺牲后,他曾联络大兴地下党人,杀死恶棍马成谦全家五口。案发后,被判无期徒刑。1938年4月,经郭子化、蔡少衡营救出狱。经于化琪指示,在大兴组建第二区民众抗日自卫队第四中队,任中队长。鲁桐轩接任县长后,马爱亭正准备跟于化琪上山东。蔡少衡向他说明来意,马遂约八区自卫队中队长张荫棠共同带领60多名自卫队一起前往山东层山,挂起“苏鲁边区办事处”的牌子,带来的60多人编为办事处的警卫部队。同年10月,于化琪介绍马爱亭入党,马又发展马陵王守成、张道友入党,在该队建立党小组。后来该部与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接上关系,互派干部,开展练军工作,并三次派青年到山东岸堤参加八路军开办的干部培训班学习。该部在临沂、郯城、费峄一带,曾多次打击日军。

(二)叶可泽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叶可泽,宿迁县皂河镇人,1932年参加共产党,负责中共皂河特支兵运工作。1933年6月,皂河地下党遭受破坏他被迫逃往南京、上海等地寻找组织,以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夏,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镇江监狱。抗战爆发后,被保释出狱。返乡不久,即前往延安寻找党中央,中途因战火受阻。后与山东临、郯地区青救团联系,回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团。1938年5月,宿迁县青救会成立,出任皂河分会负责人。10月,他出任国民党皂河镇镇长,接管了皂河百余人的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后又改组为抗日游击大队,兼任大队长。1939年初,日军进驻皂河后,他率部在四乡开展游击活动,多次袭扰日军据点,打击汉奸,处死日军委任的皂河维持会会长。日伪汉奸慑于他的威力,皂河一带的伪保甲政权迟迟不能建立。他绰号“叶大闯”,英勇善战,为人称道。同年4月,匪首王振铎部500余人,受日军委派占领皂河,叶可泽联络邳、宿、睢边区抗日武装,会同八路军“南支”先遣第一梯队,一举攻克皂河,将王振铎部击溃。5月,在庙庄成立八路军邳宿睢抗敌自卫团,叶任团长,下辖三个营,约千人。同年底,该部编入八路军苏皖纵队。

(三)武海峰领导的抗日联防队

武海峰,宿迁县南武家圩人。其父兄均曾任过地方董事,是县南乡望族。武本人也是南乡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少年时代,曾在宿迁钟吾高小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在我地下党宿迁县委书记马仑、县南乡地下党员刘颖生的影响下,积极倡导在武圩、大陆庄组织农民协会,并参予农民抗租抗税的斗争。他毅然和封建地主家庭决裂,主动资助地下党活动经费。抗战爆发后,他卖地买枪,组织群众抗日武装,汇合大陆庄、大华庄抗日武装,组建起抗日联防队。

宿城沦陷前夕,武海峰被推任国民党闸塘乡乡长,但他不愿接受县长鲁桐轩的领导,因而鲁一心想处死他。一次,鲁桐轩的常备队在马园、闸塘一带强收捐税,武指令抗日联防队禁止常备队进驻,要群众拒绝缴纳捐税。鲁桐轩对武海峰恨之入骨。1940年初,鲁桐轩带领武装,通过武伯选,骗开圩门,将武海峰软禁起来。鲁桐轩诬称武海峰勾结日伪,私通共党,威胁他交出枪支。武海峰义正辞严,驳斥鲁的谰言,机警地与其周旋。陆文启、王守正等警卫队员,携枪暗中保护他。后武海峰借口解手在群众掩护下越墙逃跑。几天后,鲁的常备旅两次突袭武家圩,均被武海峰领导的抗日联防队击败。武海峰再次卖地买枪,武装群众自卫抗日。各庄联防队日夜巡逻放哨,保卫家乡,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后来,该部并入改编为苏皖纵队运河大队。

抗日初期,宿迁各地群众的抗日自卫斗争,虽多是自发的、分散的,但却反映了宿迁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意识和精神,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成一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oldsoldier 回复 悄悄话 抗日战争時期為何共産党的部隊改番号为八路军及新四军?为何帽子上有青天白日章?莫信道是毛叛了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