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2024 (86)
2025 (4)
我们可以理解西路军残部许向前李先念在晚年为壮烈牺牲的西路军将士们正名的心情,毕竟这是共军战史中,最惨烈的一页。但由此,竟有人搬出毛泽东的“阴谋”论,这就居心叵测了。
幸好还有张国焘的回忆录(共三册)在,这网上可以自由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757310.html)。张国焘是西路军的当事者之一,在他的《我的回忆》第三卷中,对西路军的来龙去脉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
载自《我的回忆》第三卷303页:
“(二、四方面军汇合以后)疲劳的二方面军在西康地区已休息了一个月了,向西北行动的计划,迫不及待,我们乃决定全师北进。决定由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率二方面军和罗炳辉军为右路,出甘肃的岷县、静宁,进到海原一带的甘北地区。总司令部则率原四方面军和董振堂军为左路,经岷县,取道泷西通渭,折而向西,夺取甘肃的河西走廊。
陕北同志赞成我们这个军事计划,一直在催促我们北进,似乎没有我们的实力作资本,就不能形成西北的抗日局面。二、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很满意这个决定。在二方面军来说,他们居于中路,无论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可起桥梁作用,而四方面军的同志,也觉得河西走廊将是未来西北抗日局面的交通要道,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至于与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摩擦。可是,后来的事实发展,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这是四方面军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接下来,(三七年七月)在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过程中(见第三章北上),张国焘记叙到“陕北同志对于我们的北上行动极为兴奋,他们每天都发给我们一些乐观口吻的电报”,大致就是西北联合抗日局面形成,蒋的嫡系部队减少,并鼓励他们北上。
到八月间,(见307页)“陈昌浩提出了改变整个军事计划的建议,他主张我军应留在甘南地区。他由会宁前线,专程赶返总司令部与我面谈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的军事行动延误了约两个星期。”
这两个星期的延误,按照张国焘的回忆录,使得蒋介石得以布兵摆将在二四方面军同一方面军汇合的道路上,进行拦截。在这同时,二、四方面军举行“通渭会议”,研讨军事计划。经过反复研讨利弊,“陈昌浩便撤销了他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提议,认为应按原定计划,迅速从靖远渡河西进”(308页)。
(接上页)“(会议上)但多数干部不满陈昌浩这个冲动的主张,指责他独断的进攻岷县,使第九军蒙受创伤,是违背原有军事计划的行动;接着又按兵不进,要求举行会议,延误了渡河的时机。这件事破坏了高级干部间的和谐,也种下了西路军失败的根苗”。
张国焘自己也认为(见309页)“在政治意义上来说,我们如握有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可以保障未来西北抗日联合政府的后路,并接通与苏联的关系。在军事意义说来,可以分散蒋的兵力,河西走廊、陕北和西安三点,将使蒋在甘肃的军队处于多面受敌的境地”。
总之,后来事情的发展,四方面军在西渡黄河时遭国民党军的截击,一分为二。在截击下,由徐向前陈昌浩带领的总指挥部、第九军、第三十军及第五军团,在花了三个星期时间内,渡过了约两万多人。由此开始了壮烈的西征!
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徐向前陈昌浩一直也是向请求指示张国焘。而张国焘在后来则指示徐陈二人自己行动。
在整个过程中,打通河西走廊本来就是四方面军提出来的。西征之所以失败本身是因为马匪的骑兵太厉害了,再加上因为四方面军延误时机,导致渡河时被截断,一分为二力量大大减弱等。在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全三册)中,有关西路军的章节里,根本没有单独提到毛泽东。如果张国焘认为,西路军的失败是因为毛泽东阴谋,他一定会在回忆录中揭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