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2024 (86)
2025 (9)
老王的故事--为了忘却的纪念
究竟他是老王,还是老黄,我不得而知。因为上海人总把 "王" 和 "黄" 念成一个音,念 "王"。反正,大家伙都叫他老王。
老王是我小时候住的弄堂里,在大门口内摆摊子的老头。偌大的弄堂里住着四五百户人家,他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六十开外,中等个,大约一米七零的样子,黑里透红的脸膛,微秃,短而黑的头发向后梳理。他有着大嗓门,一开口就使人准确无误地知道是个山东人。印象中,他长圆的脸总是笑眯眯的,见了大人老远就会打招呼。要不是他那一身永远不变换的藏青色的中式套衫和下面那黑色的大裆裤衩子,不知情的人会把他当成是当年的 "老八路" 呢。哦,还有!他的裤腿子是扎起来的,下面是白袜子和黑布面的布鞋。走起路来一只手总是攥着他的烟斗和烟袋子。
老王的摊子,其实就是一个下面装有轮子的玻璃柜子。柜子里装的都是纸烟和火柴。柜子上摆着几个大玻璃瓶,瓶子里面存放着小孩子们喜欢的糖果,还包括那我很喜欢的橄榄和咸锦枣。春节期间他这里还会出售鞭炮之类的东西。除了买卖,老王还兼管看守大门,每天负责把几份报纸挂在弄堂口的报廊里。夜深了,他就把大门关起来,留下一扇小门让上中班的人进来。他独居的平房是在大门边上,正对着居民们住的楼房群,楼房前是一个在当时的上海不多得的绿地,参差着矮小成行的冬青树和枝绿叶茂的梧桐树。这绿地,就是我们小时候玩游戏的地方。他在绿地前的道路边摆摊。有他在那里,大孩子们不敢太欺负小孩子,因为老王还会向居委会报告哪家的孩子做了什么坏事云云。所以我们从小对他都很敬重。
那个年代,什么都很简单,生活也清闲。老王每天早起就是打太极拳,然后在人们开始上班的时候,他就坐在了他的摊子后面。上班的人们骑车走路从他面前经过时,不时会有人停下来买一包纸烟。那时候我们整天都在外面玩耍,有时候小男孩在他前面走过,他会趁男孩不留神时,冷不防窜到男孩背后,一手提起他的后领子,在男孩前俯后仰站立不稳时,另一只手就抄到男孩的裤裆那抓上一把,然后哈哈大笑,嘴里还嘀哩咕噜的嚷道,"下蛋了!下蛋了!" 他的动作之快,绝对不输武林高手。有时候被他搞得非常生疼,我就看见过小伙伴被他的一掌抓得疼出眼泪水来的时候。我跟大人抱怨过,可是大人们说,老王是跟你们闹着玩的,根本就没当回事。
吃过两趟亏以后,我每次一个人在他面前走过,总是要走几步一回头的,看看他有没有跟过来。这时,他总是坐在摊子后面一付爱理不理的样子,听着他喜爱的广播。等走远了,我才安心走我的路。有时候我跟大人们在一起走过他跟前,他也会塞上一粒糖果到我手里,这时候的他又变得不可怕了。象这样抓裤裆的事,要是现在几乎可以肯定是会惹上大麻烦的。
文革开始以后,老王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有人怀疑他是山东流窜到上海的逃亡地主,居委会还特地派人去他的山东老家做了调查,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有查出来。后来他边上的房间住下了一个老太。她是以前在一个居民家里帮佣的,年纪大了就成了社会上的五保户。好事的人们想撮合他们俩,似乎他们并不合得来。闲话间,我也长大了。此时,我见了他已经不再害怕,而且我还成了弄堂里大名鼎鼎的顽皮少年。出于礼貌,我见到他时每次都会对他点一下头,或者笑一笑,他似乎没有太多的反应。倒是在中学时代,我学抽烟,一次去他摊子想买纸烟,他不允,还扬言要告诉我家大人,气得我再也不回头就走了。
其后,我去了农场。听到过家里大人说他的健康情况不太好,摆摊子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有一次我回城休假,家里大人告诉我,老王在一天夜里睡熟了以后就再也没有醒来。他乡下的儿子带了一些人来为他料理后事。我也听说,他儿子曾经想子承父业留在这里,可是居委会没有同意。他的家人就带着他离开了上海。
那以后,我考上了大学,然后工作。每次路过他住的房子门前,那门总是锁着的。再后来我出游,一晃就是十多载,几年前我曾回家去过,他住的房子已经拆了,正在盖新楼。去年,我又回家,在他原来住的地方已经盖起一棟小楼,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都搬进那里办公了。在楼前,我曾伫立过,茫然的感受着时光的流逝。
环顾身后的绿地,原来的梧桐树已经长高了许多,地上种满了各样的花卉草木,又新增了一些健身设施,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耳边传来几声嘻笑,是我那一对儿女正跟几个年龄相仿的新朋友在健身设施处玩耍,仅几个小朋友而已。我家人推了我一把,"走,回家去吧","对,回家去!" 我答道。原来的老居民剩下的也不多了,新来的都不认识我。自然,再不会有人记起那地方原来曾住过这样一位老人了。
后记:老王跟我们一样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可是他确确实实的存在过,虽然普通,还是值得我纪念。在这里,我对他的家人送上我的祝福。
童年的小朋友没有让你念念不忘的吗?